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曾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多民族大融合的主要地区之一,各族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以引黄灌区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明,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的誉称。解放后,特别是自治区成立4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与来自五湖...  相似文献   

2.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母亲之河,咆哮奔腾,万里九曲,却披上一个“黄河百害”的恶名!人们在缅怀、感慨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天下黄河富宁夏”呢? 翻开宁夏地图,就会看到弯弯曲曲的黄河斜穿  相似文献   

3.
宁夏大米何日再吃香?文/庄电一宁夏大米怎么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沿黄灌区是鱼米之乡,出产的大米曾因质优价廉广受欢迎。近年来,宁夏大米的单产和总产都有所上升,但大米的销售价格却一降再降。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宁夏周边省区的粮...  相似文献   

4.
宁夏,在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有一百三十多万穆斯林生活在这里,总人口为四百万人。宁夏,面积仅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它依山傍水,受到黄河的哺育。因此,物产丰富,江山秀丽,民间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在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中,宁夏人民作出过重要贡献。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越过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就在宁夏境内。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它为什么叫“凤凰城”呢?这就要说到一个美好的传说了。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从江南飞来的凤凰,看到银川这片地方有山有  相似文献   

5.
据史料记载,在晚唐五代北宋初期,屡有少数民族部族在灵武路上劫掠使团、商旅,甚至攻击政府军队、抢夺边防物资,汉文史籍笼统地将这些少数民族部族称作“河西杂虏”。唐宋之际,在黄河以南、关内道北部的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生存状态如何,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唐宋政府对他们的民族政策如何,目前缺乏细致的研究。本文将以传世文献资料结合敦煌文献去研究灵武路上少数民族的历史活动,探讨河西少数民族迁徙、杂居于灵武路对于唐五代宋政府的民族政策、边防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典型的山区贫困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近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工业富县、产业富民”的路子。通过着力实施“六大一强”发展战略(水电大县、药化大县、磷化大县、茶叶大县、创汇农业大县和生态农业大县,跻身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在发展山区县域特色经济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农业──宁夏的“重中之重”高宁生1994年,宁夏农业银行新增贷款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农民个人农业投入比1990年至少增长40%.据统计,近8年来全区净增耕地18.7万亩.在“农业意识”日益被冲淡的今天,我国农业局势日显严峻,许多地区耕...  相似文献   

8.
石泫 《中国民族》2008,(9):25-27
石嘴山市位于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北部,东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接阿拉善左旗,南靠宁夏银川市,北连内蒙古乌海市,黄河纵贯全境,水土丰腴,物产丰饶。全市地域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有回、汉、蒙古、满等27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20%,城镇人口占59%。196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石嘴山市,市域地理沿革数经变迁,目前全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相似文献   

9.
数千年来,静卧母亲河畔的宁夏川,因得天时、地利、人和,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口碑。如今,渴望发展的宁夏在千百次地追寻后,终于朝着发展沿黄经济区的宏大理想进发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特殊的命运:宁夏依黄河而生,依黄河而兴。黄河的安澜与泛滥,决定着沿岸的繁荣与灾难;人与河的和谐共处,成为黄河两岸人民千百年来期待的梦境和待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霍尔”杂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文史籍中的“霍尔”究竟指何种历史民族,关于这个问题有过不少讨论文章,发表了各家论点,但总觉得资料相当缺乏,向我们提供的有分量的论据更少。鉴此,笔者经反复思考,以“杂谈”为题,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所得。因为“霍尔”一词直接关系到土族的来源.每一个土族同胞不能不关心它。先谈讨论中的若干问题:(一)有同志撰文说:“霍尔,为藏语,原是藏族对黄河以北的游牧民族的称呼。”这一说法很有推敲的必要,至少有如下问题难以解释得通:第一,藏族在哪一个历史阶段中称黄河以北游牧民族为霍尔?论据是什么?只以“原是”…  相似文献   

11.
裴艳 《中国民族》2008,(9):42-43
与田军仓相关的“第一”有很多:宁夏第一个水利工程专业博士、宁夏第一个获得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何梁何利基金奖”的人、作为学科带头人与所在团队携手实现宁夏理工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他完成的微灌用高含沙水净化技术成果和温室蔬菜滴灌、扬黄灌区节水灌溉、渠沟田全防渗技术、压砂瓜水肥高效利用等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前者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说用这些生僻的专业术语形容田军仓的成绩不够形象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引用权威部门认定的一个数据:其各项科研成果增收节支达4.6亿元,对节水农业的产业化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妮娜 《民族论坛》2003,(10):31-32
来到宁夏,人人都对我说,有几个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沙丘之下碧波粼粼的沙湖、乘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黄河的沙坡头、“东方的金字塔”昊王坟、及“东方好莱坞”镇北堡,但你不一定见得着张贤亮……咦,观光怎么和人扯到一块去了,人与景齐名,看来非看不可了。于是,在宁夏浓墨重彩的日子里,我有了几分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尚书·禹贡》中称“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其中所言“积石”,即今甘肃省境内的积石山。也就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族的聚居地。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有不少文人骚客为积石山、黄河留下很多佳句,有一首诗写道:“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奔流直下五千尺,怒涛终古轰春雷。”虽然,现在积石峡中的黄河已失却了古时的磅礴,但充满传奇色彩的保安民族及其朴实的民风民俗,为这块土地披上了五彩的霞衣。 一绺儿山来两绺山 三绺儿山 保安人来到黄河的岸边…… 天下的黄河往东淌 积石峡 落下了一对的凤凰…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黄河两岸和南部六盘山区回族村庄,长期流传着一种小巧玲珑的原生态乐器—口弦,当地人又称它为“口口”、“口琴子”。在最盛行时,无论姑娘还是老太太,几乎人手一把。弹奏口弦最热闹的时候,是在夏秋两季的夜晚,劳动之余,人们借一轮月光灯影,在人群相对集中的井台旁、大树下独奏或集体演奏,呈现出一派回族聚落特有的文化景象。其意会了共同地域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宁夏口弦美妙的音色、精巧的制作工艺、浓郁的回族风情不但受到了当地回族、汉族群众喜爱,而且还得到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口弦类乐器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流传,国际上通常称它为“颚之竖琴”(Jaw’s harp)即口中竖琴。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宁夏口弦为回族人“口中的竖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宁夏口弦已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它的传承保护工作十分急迫。要对口弦进行有效地保护,就必须对口弦进行深入地调研,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下是笔者对宁夏口弦发音原理、历史、传说、艺术形式和保护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看宁夏     
数字宁夏: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自1998年以来,宁夏的经济增长率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人均肉、蛋、奶占有量1999年,宁夏全区畜牧业总产值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人均肉、蛋、奶的占有量均比20年前增长10倍以上,远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在我们称之为“母亲河”的那条大河的身旁在沉积亿万年岁月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个雄浑大漠与柔美江南恍惚交织的地方——这就是宁夏2003年中国面积最小的自治区与新世纪第一届民族运动会将碰撞出一束耀眼的光炬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将提前到2003年9月…  相似文献   

16.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17.
中卫鸽子鱼     
宁夏中卫县有句古谚说:“天上的龙肉最鲜,地上的鸽子鱼最香.”鸽子鱼学名叫铜鱼,和一般的黄河鲤鱼不同.它腹肥大,嘴尖长,肉嫩醇香,眼小带红圈,体长八九  相似文献   

18.
朋友,你到过宁夏嗎?你听过宁夏人唱的旱船歌嗎?他們在那里这样歌唱宁川的美丽富饒:东边靠的滾滾黄河千里水,西边是四季長青的賀兰山。綠林遍野,稻麦似天毯,人們才說宁夏賽江南。是的,当你乘坐包兰铁路往南开的火車,經过石咀山以后,拉开窗帘一看,一馬平川的田野就呈現在你眼前,藍天无云,山青水綠;千里稻香,万里麦浪。所謂“黄河影倒賀兰山”,“早稻嘉魚同登利”,試問这里何异于江南?  相似文献   

19.
地处宁夏东南部、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属黄土高原丘陵区,境内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是国家在西海固地区的重点扶贫县。然而,在该县城阳乡有一个长城村,却是自治区级的“文明村”——全区农业战线的楷模,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和三川土族人商品观念的转变吕建中地处黄河岸边的民和三川土乡,气候温和,土壤肥美,适宜农作物生长。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为“五谷俱产”、“麦豆杂粮,随地皆有”的农业区。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土族人民,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前,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