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晓云 《探求》2005,(Z1):86
一、在理论上,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党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我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取得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实现理论成果的重要价值,并使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对马克思主义再认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再认识,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国家、我们党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应成为占主导和领导地位的怠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容。如果它被封闭了,曲解了,必将严重阻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引向歧途。其二,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理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己思想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党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作为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的作用,夫键也在于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并且随着党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向前推进。如果它被歪曲了,甚至篡改了,必将使党的全部工作陷于  相似文献   

4.
思哲 《探求》1998,(Z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以革命性和科学性为特征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作出新的回答,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也就是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逻辑。一、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审视一种理论的新发展首先必须分析与之相应的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也必须了解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6-8
理论提升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具体形式和过程,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理论,从而使具体的理论不断上升至新的高度,指导新的实践活动的方式。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具体的国情特征,不断解决中国在实际发展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的辉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理论提升的重要意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历史发展进程,着重分析的是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结合目前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探讨现阶段马克思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回答了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问题,明确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史 ,就是人类不断改造世界 ,发展自身的社会实践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 ,关键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否正确 ,是否真正能够回答和解决时代的课题 ,因此 ,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 ,人们必须努力探索和创立新的理论来推动历史前进 ,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创新特征 ,理论创新更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 ,世界正进入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迫切需要我们党紧跟时代步伐和形势变化 ,及时推进马…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最近,中央专门召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会议的代表时强调,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任务繁重。他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他们撰写  相似文献   

9.
王其林 《探求》2005,(Z1):73
党的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执政能力,也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条件. 一、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刘涛  闰彩霞 《创新》2015,(4):39-44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不断与各国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指导各国革命实践活动。随着时代背景与革命形势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各国以不同形式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识产生了差异化。在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现实与命运、预言与批判、包容与开放四种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发生机制。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寻找新的土壤、新的发展空间以及新的时代课题。综观这一发展历程,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性与道路选择。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借鉴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1.
钟锐 《创新》2007,1(3):49-53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称“三大规律”)的认识”是《江泽民文选》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创新论点。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完成党所肩负的庄严使命的客观需要,又是适应规律自身丰富、发展的内在诉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新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匠和典范;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卓越领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奠基者。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和启示,主要是: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先进性 ,在代表“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上下功夫 ,使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坚持牢记宗旨 ,在代表根本利益上下功夫 ,把科学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面向社会、推动普及 ,在促进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知识、增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贯穿全部、统筹全局 ,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突出 :突出现实 ,贴紧要务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突出优长 ,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繁荣学术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丹娜 《探求》2004,2(1):11-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实践观,强调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它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主义,使我们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科学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就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群众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15.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对中国史学指导理论的选择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所进行的史学实践,直接促成了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最为先进科学的学科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她的成功和失败都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否正确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都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真正学懂,才能比较自如地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有了马克思主义和没有马克思主义时大不一样。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的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问题的讨论。这对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武装干部和青年。为了把这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主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结构、范畴系列和表达方式,也必然要向前发展。 在“一要坚持,二要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本刊从这一期起,不定期开辟专栏,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9.
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里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条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条是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而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只有“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来。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中,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也发生过令人痛心的失误,诚如小平同志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成功和失误教育了我们,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总结过去,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当前我们面临着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迫切任务。为此,本刊从这期起,专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希望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诸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历史的、现实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世界新的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等,都望学界同仁提供研究成果,共同把此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20.
新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正喜  高菊 《学术交流》2004,3(8):19-2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