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三大流派之一。本文通过对岭南与北方、江南园林理水文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旨在指出三大园林理水文化类型不同的审美倾向,以及岭南园林理水文化的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2.
清代南北园林分别以士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为代表。清康乾以降,士人由园林退回书斋,由艺术转而专注学术,江南园林声伎渐趋衰落,士阶层引领戏曲发展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北方皇家园林演剧却蔚为兴盛,清宫帝后大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引导了戏曲发展的主旋律。在南北园林演剧此消彼长以及戏曲审美雅俗嬗变的背景下,北方京剧逐渐取代江南昆曲占据了剧坛的主导地位。从士人园林到皇家园林,从昆曲到京剧,园林不仅在清代戏曲的发展中持续参与着戏曲艺术的构建,而且南北园林中各自形成的戏曲生态与接受主体,对清代南北戏曲的嬗递演进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南园林建筑的命名与道家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南园林的命名为线索,从清高自守,寻道采真,外师造化,托物言志四个方面,分析了江南园林建筑命名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意在给人们于园林游览的过程中一个提纲挈领而又通一知万的审美欣赏的带动。   相似文献   

4.
论影响明代江南园林发展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江南园林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完善 ,确立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它也是世界园林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图底关系的独特角度分析江南园林艺术。从平面、立面、空间等三个方面着手 ,达到对江南园林艺术图底关系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蔡夏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江南园林由中国山水画发展而来,它力求遵循自然美这一造园原则,与传统装饰美存在表面上的矛盾。相对于皇家园林与西方园林,在江南园林中这两种美的关系更加微妙。江南园林应用了四种方法使两种美达到统一:一是宏观上展现自然美,人工装饰占的体量较小;二是装饰的色彩低调自然;三是装饰物被自然景致遮盖隐藏;四是装饰的式样与内容自然朴实。这些方法使得装饰美、自然美美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与衬托的关系,其中自然美包容装饰美,装饰美修饰自然美。  相似文献   

7.
江南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以杭州郭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景观的经典。江南园林因其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特色性,成为中国园林中别具一格的重要流派。它起于魏晋南北朝帝王之家,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延续发展,之后走向衰弱;新中国成立后有所复苏并服务于大众。江南园林的景观设计在历史变化中不断挖掘江南风情特点,在平面布局、空间组织、意境创造方面形成完整的设计体系;其忠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深度把握时空的细微变化,风格细腻而又不乏抽象。这一理念至今仍有值得效法之处。而杭州郭庄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景观设计的代表之作,其布局充分体现了江南景观设计的要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士阶层”在历史变迁中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涵——“士人风骨”以及“士阶层”与江南园林之间的渊源.通过分析“士阶层”的精神内涵对于江南园林植物造景方式的具体影响,研究与士人有关的江南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的独到处理手法.与现代的居住区环境造景手法相对应,并且分析了历史建筑环境修复案例,阐明了“士人风骨”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假山在古典园林中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庭园,无论是北国园林还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还是蜀中园林,都可以说无园不石,无园不山。中国园林假山经过几千年酌发展演变,已达极高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山佳构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很值得欣赏和探究。其一,它是一件艺术品,被西方艺术家誉为“抽象雕塑”。  相似文献   

10.
明代初期以来,江南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屏风转变为屏门的样式,并由此形成了江南园林厅堂陈设布置的中心;厅堂建筑的方形结构和礼仪功能决定了其均衡对称同时又不乏灵动的陈设格局;而江南文风的兴盛又决定了江南园林厅堂尚古雅、重和谐的陈设格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