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和宗教几乎是同样古老,而且长期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出激烈地对抗和不相容,但同时又紧密而恒久地纠葛在一起.这种现象是令人迷惑费解的,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它们联系的共同基础似乎是:①宗教和艺术都植根于人类的情感生活;②宗教情感和艺术情感的基础都在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③宗教和艺术的情感体验都具有超我超物、超越物我矛盾的特征.但是,可否因此断定宗教情感与艺术情感以及宗教和艺术就是一回事呢?显然不是的.这里,试将它们的情感本质的根本区别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令银 《兰州学刊》2008,(8):159-161
意识形态和文化是两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们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们。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文章探讨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一般关系,并且分析了意识形态所特有的阶级功能、继承功能、灌输功能和保护功能等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审美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的审美意识诞生的那一刻起,审美就和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产生了无法割断的联系。伴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美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渐渐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分离,艺术否定性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真正获得了自身的审美主体。艺术、审美对现实政治、意识形态的肯定、否定和超越使它们相互之间呈现出特别紧密与复杂的关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并不逃避政治和意识形态,但是艺术超越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是以幻想的超人间形式来表现现实世界中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而道德伦理观念则是以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所表现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维系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宗教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第二性”的东西,它们为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所制约、所规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社会存在与经济基础。宗教与道德既然同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们之间必然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和弄清这种联系,对我们加强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大有神益的。一、…  相似文献   

5.
一长期以来,围绕着文学价值,文学界的探讨是在两种貌似对立的观点之间展开的:一种是从文学的自身精神特性出发,强调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一种是从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出发,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这种探讨属于一种学术性的争辩,由于探讨者角度不同,着重点也就不同。例如,德国文学社会学家汉斯—诺贝特·菲根就说过:“文学社会学把文学作品看作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艺术现象,因此根本谈不上什么审美价值。”①而在非正常的社会环境里,在意识形态成为权力话语的时代,这种探讨往往就会转化为后者对前者的否定、批判…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相互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把两者相互混同,二是将两者截然对立,它们都失之偏颇。本文认为社会科学不是意识形态(尽管它具有阶级性),意识形态不包括社会科学(尽管两者联系密切),并从科学性与阶级性、享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角度分析了上述两种观人、的失误,论述了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特殊联系,对传统观点和某些错误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谶纬与宗教     
谶纬与宗教,有不解之缘,然而,谶纬不等于宗教,宗教也未包括谶纬在内。那末,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和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等意识形态一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属于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它不可能是超越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独立领域。马列主义一再明确指出,宗教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是相应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也是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了的。宗教的最大特征,就是把人间力量歪曲为非人间力量;把事物本身的力量歪曲为非物质的外界力量。尽管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和区别,但它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仍根源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长期遭到非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指责普列汉诺夫把意识形态“仅仅看作是人的心理的反映,而不把它们看作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本文试图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说明普列汉诺夫的这一学说是唯物史观的具体化,是人类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关系的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封论艺术的信》中,阿尔都塞明确提出艺术有两种:“意识形态艺术”和“真正的艺术”。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跟意识形态的距离。前者靠近意识形态并成为它的一部分;后者则因远离意识形态,保持着本身的独立性。很明显,“真正的艺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将其视为由物质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但阿尔都塞自认这并非背离,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后续马舍雷等延续了这一观点。很多批评家则提出异议,其中伊格尔顿的批判火力虽猛,却也有继承和超越之处。他在正视艺术创作不能彻底擦除意识形态影响的基础上,认为不应与意识形态保持距离,而应靠近它,与之周旋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艺术非意识形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作品与一般的意识形态作品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存在。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存在,是认识艺术本质的关键。那末,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作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其载体的性质和意义不同。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作品都具有感性物质形式,但在意识形态作品中,感性物质形式是传达意义的符号,是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工具,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意识形态作品是一种意义和符号的联合体,意义是它的本体,符号是一种工具。因此,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6,(6):50-56
马克斯·韦伯在其宗教社会学著作《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把中国的儒教、道教与西方的清教进行对比,得出西方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这些结论是韦伯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去考察三种宗教的意识形态作用以及其对社会之影响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抛开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从单纯的宗教的意识形态作用出发,来考量宗教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与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波 《学术界》2002,(1):108-115
马克思在对“旧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中指出 ,“旧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形态 ,其原因在于“旧意识形态”与阶级社会生产方式中矛盾之间的关系 ,在于它是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1〕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并且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那么它应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旧意识形态”的基础 ,正是在与这个基础的关系中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科学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不同联系 ,探讨意识形态与虚假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诸多特性,特别是其根本的特性—一形象性,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必须从美学的角度才能真正搞清楚的重要课题。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美感和艺术都是对客观事物审美特性的反映,都属于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所不同的是,美感是低级的表现形式,艺术是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艺术特性的探讨,必须从美感活动这一源头开始。科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形成了种种意识形态。每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特点,是由客观对象和主观认识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美感活动所具有的形象性的特点,也是…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文学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文学具有强烈的形象感染力,宗教便利用文学艺术的这种特殊魁力来宣扬教义,从而给宗教神圣的殿堂罩上了一层艺术的光辉。另一方面,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宗教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学艺术势必也要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此外,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和人的活动范围的拓展,宗教往往成为文学交流的先导和相当活跃的媒介。这样宗教与文学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中,宗教对文…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西、东方感性学是丑学的历史发展看,现代派文艺(丑艺术)通过否定这一环节不但促使本身一直处于超越和创新的过程之中,而且促进了人类感性学的丰富和深化.审丑与感性学,现代派文艺与审丑,审丑与否定等概念和范畴都存在相互对应的内在联系.研究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伦理学的对象问题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弄清它,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伦理学的对象就是道德现象的客观规律。为了研究道德现象的客观规律,有必要首先弄清楚“道德”这个词的内容与含义。“道德”一词,在哲学教科书中,它被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因此,把它和政治思想、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等并列在一起。在这里,“道德”一词,不包括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活动,它仅指一种思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发生了兴趣,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看法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这些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认识必然要经历过的阶段。二是宗教几乎伴随人类社会而诞生,也不会半途离别人类而去。三是它包括所有一切艺术的表征形式,不应一概否定宗教,还应该让它为今天和明天的文化建设服务。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艺术发生论说,所立甚多,本文试图以原始宗教与艺术生成之间的互生互成、化合分解的多重组合之逻辑关系为起点,阐释原始宗教对艺术发生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意义。当然,这绝不是说原始宗教是艺术发生的单一之起源。  相似文献   

20.
否定表达式的规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背景下,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站在语义学的立场,确定了否定表达式、否定词、否定句式、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式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认为以上术语涉及的是有关否定意义或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和交叉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