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指出按每亩地租翻倍而计来估测宋代亩产之法,往往低估了当时农业生产所达到的水平.其固有二,一是私租本身有分成制、定额制之别,而定额制租率较分成制往往低20%;又未能区分官租与私租之别,而官租在数额上,又要低于私租20%左右;二是未能考虑到江南多数地区的耕作制度自宋以来已从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制,而佃农所交租多半只是一造之数.进而依据文献记载重估了宋代江南地区每亩单产和农业生产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元代江南租佃制在宋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包佃制仍取于学田和官田,但在广泛程度、包佃规模等方面均超过宋代。官田佃户普遍拥有兑佃的权利,而民田上也出现了兑佃制。定额地租已成为江南主要的地租形态。  相似文献   

3.
《金长千公会租簿》记载的是黟县金氏宗族金长千公会自清代同治或光绪年间至民国年间的实际收租数据,从其记载可知,佃户只在少数年份能100%地完成租约所规定的硬租额,多数则不能完成,其中有接近完成、相差较大以及实际收租量有下降趋势等不同的情况。租簿中还有因不能执行定额制而改为分成制收租的记载,且改为分成制后的实际收租量,确实明显低于原定的硬租额。通过对租簿中一些数据的整理,所求得的最终平均值为:硬租率63.75%,实租—原租率53.81%,实租—硬租率78.86%。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发现的秦简可知,井田制破坏之后,秦国实行授田制,田租征收采取了寓"公田"于"私田"之中的办法,由田部官吏按照一定的比例(1/10)从各户田地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税田","税田"上的收获物作为"田租"全部上缴。这种田租属于分成租而非定额租。  相似文献   

5.
(二)一般官田和屯田 清代大体沿前代之旧,一般官田,一如私田,采取租佃制佃农制下的实物地租剥削形式。屯田亦复如此;所谓“承佃输租,屯户与民无异”(《清通考》卷十)。有定租制和分租制两种,主要行定租制。 行分租制的屯田和官田,主要在继续开发的北疆和北方地区。据《新疆识略》卷六“屯务”载乾隆四十年(1775)新疆军屯的情形说: 屯兵人种地二十亩至二十一亩,每屯兵百人,为地二千亩至二千一百亩。年给 种子一百石,秋成按分数交纳租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反封建斗爭的加剧,我国封建经济制度在两宋三百多年中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许多地区虽然还存在着庄园农奴制,但从全国范围看,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封建租佃制了。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最发展的地区,象以太湖为流域中心的两浙路一带,在租佃制中更发展起来了以实物和以貨币为形态的定额地租,更加突出了宋代经济制度的变化。本文打算对貨币地租的问題作一初步探讨,错谬之处請同志们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7.
采用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周时期井田制兴起和衰落的经济机制,认为在周王朝当时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稀少,缺乏有效的市场,很高的消费组合谈判成本使得井田制形式的劳动分成成为唯一理性的契约安排。而随着周王朝人口的增加和不断分封,市场出现了,这改变了井田制契约存在的条件。作为对新经济条件的反应,各诸侯国废除了井田制契约,建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和实物租契约。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之际 ,中国土地制度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此前以国家“授田”为主要形式 ,此后国家“不立田制”。前者田地为“王土” ,后者田地为私有。宋朝新田制“不抑兼并”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田主佃户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这是古代专制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是认识宋代社会的基础 ,宋代社会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在寻求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实践中 ,城市土地年租制已逐渐成为现实而有效的选择。城市土地年租制是一种以长期契约为基础的土地有偿使用模式。目前 ,土地经济理论界尚未就土地年租制的权属问题达成共识 ,从而影响到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笔者认为 ,土地承租人以年租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物权和债权的统一 ,其中物权处于决定性的地位。以长期契约为前提 ,按年度缴付租金的过程事实上意味着债权向物权的逐步转化。同时 ,为在此过程中确保所有者权益 ,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土地年租制权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是采取集中还是分散经营的方式,这是研究汉代封建庄园经营方式需要解答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史载匮乏,学术界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同志认为是劳役制和奴隶制结合下的集中经营方式;另一些同志认为是租佃制下的分散经营方式。笔者认为,是一种以租佃制为主、劳役制和奴隶制残余为辅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它是汉代社会经济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租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绿色地租论     
在外部经济纳入价格的条件下绿色地租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绿色地租是外部负经济的价值反映,因而从当期GDP中扣除,其相应价值应该用于恢复自然的生产力或补偿给受损失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寻租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公共政策的低效,社会资源的浪费,论述了如何防范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组织与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各个环节上的经济租,位于价值链上的厂商不仅面临着处于链上同一环节厂商的竞争,也面临着来自价值链之外同类厂商的威胁。价值链上的厂商数量与价值链外厂商的数量决定了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租金水平的高低。处于价值链同一环节的厂商为了获取或提高经济租以确保自己的竞争力,会通过创新来创造垄断以获取短期的"准经济租"。同时,处于价值链之外的同类厂商也在致力于通过创新挤进价值链从而获取经济租。  相似文献   

15.
政府采购的寻租现象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3年我国《政府采购法》开始施行,政府采购工作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与其他改革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将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前种种不健全因素的存在,致使政府采购中还存在许多寻租现象。为此,只有充分认识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环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寻租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城市腹域内的经济个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的布局遵循地租衰减规律,这种地租衰减过程由于经济人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导致城市经济个体向外围空间的分布密度逐渐降低,该过程同时形成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个体分布空间的差异,最终形成城市的最大扩展边界。在排除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城市外围空间的扩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为谋求效用最大而实现地租均衡从而形成城市边界。  相似文献   

17.
"租价比"是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判断指标,也是衡量房地产市场健康程度的重要参考。先对"租售比"和"租价比"的概念进行阐释,并和股票投资中"市盈率"概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和武汉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数据对住宅租价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单纯用城市住宅租价比判断房价高低的做法存在缺陷,提出通过鼓励住宅出租、建立同质住宅价格统计体系、对住宅出租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来改善目前住宅租价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古巴比伦时期土地租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原始材料的缺乏和古代语言文字的障碍,国内学者对于古巴比伦时期土地租金问题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以古巴比伦时期的土地租赁契约对土地租赁中的租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得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租金的种类并不是单一的大麦,其他作物及制成品也可作为租金.租金的比率也多种多样,熟地、荒地、果园地等不同土地类型的租金比率各不相同;同一土地类型的租金在不同的时期内,租金比率也存在着变化.土地租赁活动在古巴比伦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的租金问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土地租赁作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其中两种方式,其租金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土地使用权租金制度,对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当建立国有土地租赁制度,逐步减少国有土地有偿出让。  相似文献   

20.
依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地租杠杆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具有调节作用.小城镇建设对土地的利用状况,不仅关系到耕地非农化的速度和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对土地的利用.深入研究马克思地租原理和小城镇建设的用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