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把2008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与前面几个年份比较着看,在基本话题领域和主要的学术兴趣点方面,并没有太多新的生长和延伸。但2008年的儿童文学研究又自有它独特、生动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记录了儿童文学研究在这个年度里认真、努力地行走过的痕迹。对于儿童文学研究的发展来说,这些细节提供了其赖以成形的基本的历史构件,也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年度的历史图样绘制中,窥见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一种来龙与去脉。  相似文献   

2.
八九十年代的新潮儿童文学回归“五四”,继承了“五四”儿童文学“以孩子为本位”的传统精神;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的儿童文学的分类,直接激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重建人的意识、塑造未来民族性格,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与作家的人文担当。这三方面的合力,直接促进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出现后现代文化现象,通俗儿童文学正迅速地从艺术儿童文学中分化出来,其产业化势头越来越猛。在中国儿童文学产业化进程中,需要警惕“数字崇拜”和电视“图像”化写作这两种倾向,因为前者消解思想和艺术的创新,后者难以养成儿童的“阅读”能力,难以由此生成自我意识、想象力和批判能力。作为应对,中国儿童文学应该加强艺术儿童文学的修为,同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张扬“经典”思想、“文字”力量和“深度模式”。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的"游戏性"在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中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特质,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涉及了较多的"游戏性",这值得中国儿童文学学习借鉴。中国有关儿童文学"游戏性"的理论也逐渐从模糊变得明朗,相信未来的中国儿童文学会涌现出更多的"游戏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早年他曾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后来却落到了丧失民族气节的可耻地步。关于周作人一生的文学活动及其思想发展,已有不少论者作过评述。本文拟就大家忽略的一个问题,即周作人早期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工作及其理论主张,加以试评。这对于我们了解周作人的整个文学活动与文学主张,探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规迹,想来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既是实现“文学现代化”的手段,也是结果。现代儿童观这一思想资源的出场,为建构起现代的儿童文学观念及学术品格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拓展了文学范畴及人学的内涵。基于“儿童的”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儿童文学内蕴的双栖性制导了并非一致的学术化发展路向,思想上的“为儿童”与艺术上的“去教化”使其深陷“纯化”与“泛化”的逻辑怪圈之中。在向外译介、向内整理的一体化体系中,内外两种思想资源互为他者,并汇聚为推动儿童文学创作的复合性学术资源,驱动了中国儿童文学向“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战后日本现代儿童文学出发期发生的一场深刻而重大的变革——“童话传统批判”。本文认为造成日本战后儿童文学危机的既有来自出版资本家的外部压力的原因,也有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上的内部原因。为打破这一危机,“少年文学宣言”派和“儿童与文学”派不约而同地对以小川未明的童话为代表的日本童话传统进行了批判。这一从创作方法上作出的批判与同时期的创作儿童文学出现的转机一起,成为日本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对“童话传统批判”的评述,给中国儿童文学的探索以某种借鉴是本文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师范大学蒋风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已经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界,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界的一件令人瞩目的新成果。这项成果及时地弥补了这一方面存在着的一个空白。本书以二十七万字的篇幅,在三十二年的历史跨度中,勾勒出从“五四”文学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论述了漫长岁月中的历史变迁、文学思潮对于儿童文学的深刻影响和作用;以及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演进历程中,作为发展高峰的戏剧、小说,与先秦的史传文学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经过历代文学家的不断探索,成就尤为卓著的当推人物塑造的逐渐成熟和日臻完美,这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但是追根溯源,对于人物个性化的追求,从先秦的历史著作《左传》中已初见端倪。作为创造鲜明人物形象的开启,这是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样式,总是源远流长的。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小说同诗歌、散文一样,也具有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国小说,如果从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算起,已经有了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为适应反映社会生活的要求,在广大作者的刻意钻研的情况下,小说艺术表现力日益提高,艺术技巧日臻完善。如果我们回溯一下历史,找出小说艺术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对于今天更好地掌握这种样式,用以表现当今社会生活,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作家要有超越意识。这是由文学创作活动的性质和文学作用于社会人生的特点决定的。超越意识,是作品创新的前提,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精神,在时代氛围中,锻铸作家艺术个性,表达作家艺术追求的行为指向。文学发展的历史,正是作家在这种超越意识中,营造着既不与前人重复,也不与同代人雷同的艺术天地的历史。学习和赞美文学大师,但绝不模仿他们。这样,文学作为艺术创造的品格便会越来越加强,文学的更大发展和突破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如何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是我们所一贯关注的课题;尤其进入90年代以后,“市场与文学”更成为众说纷纭、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如何估量和展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必须具备历史眼光。虽然80年来中国新文学成果累累、业绩辉煌,而从总的方面来考察、放在当今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上来检视,作为世纪回顾仍会发现一些弱点和缺陷。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有着充沛的生机与活力来回答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这个呈大十字架状态展开的中国文学,已经为自身的生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不同向度和方位上的艺术创造,以其相生相克、互补互动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张力场,而“三为”方向与“双百”方针,则给这一张力场指明了道路、增加了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女性小说艺术流变论王凤莲中国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进入历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卓越成果。许多女性作家也正是由于参与了崭新的“五四”文学的创造而被写进了现代文学的史册。因此,中国的女性文学是与中国现代文学一同诞生的。本文拟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文学现代化”为特质的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百年演进史与现代中国的转型具有同构性。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整体而系统的研究有效地融通了“演进”“演进史”与“演进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对重绘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图景与文学谱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研究不是做断代史的叠加,而是以“新人想象”为主题导向,突显生成论意义上的奠基、延续、发展、变通、对立及争议的内在脉络,以儿童观、审美形态的演变来表征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从而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格局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萌芽期,其中翻译文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林纾一生翻译的一百多部文学作品中,有十四部是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林纾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与现在不同的儿童观、翻译观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的交流王泉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支脉,台湾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代台湾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台湾地方特色、风格流派异彩纷呈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在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然而,使我们不可忽视的是,郭老对我们儿童文学事业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的。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文学,便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时读过的一篇(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许多人到了中年或老年时还  相似文献   

19.
来自亚洲 13个国家和地区的 2 0 0余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学者参加了在中国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学术会议 ,各位专家学者心系儿童 ,放眼世界与未来 ,围绕以“和平发展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会议主题 ,就儿童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既有具体的关于儿童文学文学形态和文学特征的探讨 ,也有宏观的对于儿童生存状况及儿童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的思考。此次会议是对亚洲儿童文学发展的是一次大总结、一次大促动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五四时期,女作家就以齐集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了筚路蓝缕的开创。本文就这一现象,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现代儿童文学女作家性别意识的文化成因以及女性性别本身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把握儿童文学女性文本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