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欲望"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独特主题,在其写作中,"欲望"的对象既有自然生理性的目标,更主要是精神性的目标.杜拉斯的创作看似有悖传统道德,却真实反映了处于当代场景中人类的处境和情感,她通过感性的方式实际上言说了哲学意义上的生活,由此,杜拉斯对欲望世界的言说通向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终极关怀,并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父文本模式"是张爱玲和杜拉斯作品中存在的共同主题。作为女性作家,她们具有强烈的女权思想,在作品中她们以"无父文本模式"表达了自己对父权社会的无情嘲讽和否定。张爱玲的态度是彻底和完全否定的,杜拉斯则是在否定中还期待着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代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是被男性观照的对象。是男性欲望的载体,是男性狂热世俗欲望的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唐代文人灵魂的生动记录。她们真正的身份——女性,得不到实在的确认,“失语”状态始终伴随着她们。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从本质上她们仍然是被男性权力话语驱使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文化研究视野中,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都属于反对文化霸权、维护弱势与边缘群体的少数话语。前者从单一的民族文化来反对霸权,后者从单一的性别视角来界定霸权,二者各有侧重,各有局限。赛珍珠、杜拉斯作为具有东西双重文化身份的西方女性作家,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在其作品中实现了有效的联合,她们的努力无疑也是反对双重话语霸权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回家》作为哈罗德.品特倍受注目的作品,展示了两性间权力冲突这一中心主题。追寻权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身份确认的过程。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作为“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的身份、欲望依赖于男性存在。分析了《回家》中女性面对男性暴力的应策,以及颠覆男权、肯定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指出女性在与男权抗争的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在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中,黑人女性发出了主体构建的欲望之声。小说展示了以维奥莱特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如何对抗男权话语压制,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契合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主体身份构建的观点:由女性欲望中的暴力因素驱动,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实现。莫里森关于黑人女性的身份书写冲破了白人和黑人男性为其界定的范式,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7.
晚清女学生同时拥有闺秀和新女性两种不同的身份。一方面,她们是来自士绅家族的闺秀,幼受庭训,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遵守传统女德观念;另一方面,女学兴起后,她们又进入女学接受近代女子教育,被塑造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拥有启蒙女界的自觉意识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在女学生繁荣的写作背后,两种身份并存共生,分别于公、私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又在道德层面实现了新旧两种身份书写的互动与融合。晚清女学生写作背后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是晚清女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身份认同的缩影,她们的努力与尝试体现了女性智慧与女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的小说《雌性的草地》描写了在20世纪那个“红色的年代”女性知青像男人一样放牧军马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她们遭受人性摧残的悲凉人生和不幸命运。虽然女知青们都相继戏了“崇高”理想的祭品,但是在被“雄化”、“物化”过程中,她们仍旧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渴望,悲情地呼唤着“雌性”。在这些女性牛命中,人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她们身上那抹...  相似文献   

9.
在自由民权运动风潮的激烈鼓荡中,岸田俊子、景山英子、清水丰子等女性逐渐觉醒,走出家庭,迈开步伐与男子一同关心并参与政治,投身于民权运动的大潮中。在与政治的初步交涉中,她们由“贤女”变身为“女杰”,从不同的角度抨击男尊女卑之陋俗,主张男女平等,伸张女权,并对男权进行了严厉批判。她们通过树立国家观念开始参与到公共领域,并首次与国家有了直接关系,开始走进了整编中的国民行列,并意图在她们的女权论述中重新设定新的身份与构建新的社会性别秩序。她们通过自由民权运动获得了宣扬女权思想的场域,虽然未能实现女权的伸张,但她们的活动是近代日本女性觉醒的标志,在近代女性解放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女性文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文学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文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 ,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批判结合起来 ,切入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 ,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文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 ;二是反拨文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 ,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欲念 (“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 ;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 ,深入了女性的欲望本体。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渗透 ,在女作家们的创作中既共时 ,又历时地存在着。女性自审文学理应成为新时代女性写作的自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