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分析中国海事局作为港口国监督主管机关在履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伦敦公约》中存在的现实障碍。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履行低碳海运条约视域下强化港口国监督的对策为完善履行MARPOL附则VI修正案和EEDI、AFS公约、香港公约、BWM公约、海洋法公约及伦敦公约的港口国监督。  相似文献   

2.
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无专门立法的情况下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分析了《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民法通则》、《海环法》、《海商法》对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况 ,得出的结论是 :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基础适用《海环法》 ,而责任限制适用《海商法》。本文还比较了适用《海商法》和适用 1969CLC、1992CLC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海牙《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公约》(196 1年 )是迄今世界为解决国际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冲突问题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统一冲突法公约。对此 ,介绍了该公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适用范围、公共秩序保留 ,以及保护措施的承认与执行等。对其重要条款的理解做了分析评价 ,并探讨了中国加入该公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致力于国际货物运输法统一的<全程或者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必须面对业已生效的各类货物运输条约,公约与众条约在内容上的多处不同以及适用范围上的竞合决定了条约冲突产生的必然性.该冲突表现为三类:公约与单式货物运输条约的冲突、公约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的冲突、公约与调整国际货物运输特定事项的条约的冲突.公约对上述条约冲突作出了应对,但存在诸多不足.应从灵活确定损害发生区段,拓宽其他公约得以适用的事项,部分借鉴<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同时虑及未来产生的新公约等多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海牙<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公约>(1961年)是迄今世界为解决国际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冲突问题而签订的一个重要的统一冲突法公约.对此,介绍了该公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未成年人保护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适用范围、公共秩序保留,以及保护措施的承认与执行等.对其重要条款的理解做了分析评价,并探讨了中国加入该公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致力于国际货物运输法统一的《全程或者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必须面对业已生效的各类货物运输条约,公约与众条约在内容上的多处不同以及适用范围上的竞合决定了条约冲突产生的必然性。该冲突表现为三类:公约与单式货物运输条约的冲突、公约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的冲突、公约与调整国际货物运输特定事项的条约的冲突。公约对上述条约冲突作出了应对,但存在诸多不足。应从灵活确定损害发生区段,拓宽其他公约得以适用的事项,部分借鉴《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同时虑及未来产生的新公约等多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的《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确立了承认与执行当事人双方约定诉讼法院的争议解决方式,并就法院的选择、承认及执行法院判决制订了明确的规则,为排他性选择法院协议的国际民商事案件当事人对案件审理结果提供了更大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新海牙公约以列举的方式对公约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和限制,直接关系到各国民事管辖权和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立法与实践。本文在研究公约新旧文本和报告的基础上,对公约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就我国加入该公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船舶建造中的船舶状态及其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船舶建造过程的分析 ,将船舶状态分为三个阶段 ,并指出了船舶不同状态下的法律属性 ,论述了它们对船舶所有权变动、船舶抵押权的构成和法律适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死刑立法与公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在实体规定方面,我国立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力度不够;二是在程序规定方面,我国立法对死刑适用的法律程序要求偏低。立足于完善我国死刑立法和更好地履行国际法义务,笔者建议我国立法减少死刑适用罪名、扩大死缓适用范围、统一死刑复核程序、加大减刑和赦免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未来我国航运业利用北方海航道将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船舶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限制乃北方海航道大规模通航后必然引发的问题,相关国际公约和《俄罗斯联邦商船航运法典》的不同规定,使我国船舶在该航道中的燃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不明晰。我国《海商法》规定的责任限制数额远低于俄罗斯国内法和国际法律规则之规定,不利于我国沿海燃油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解决。可尝试通过参加相关公约,或借鉴俄国内法规定,针对国际航线船舶在我国沿海的燃油污染问题提高我国法律中的赔偿责任限制数额。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平等就业权的概念及其特征,并指出了我国目前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现实困境;随后就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与我国现行相关立法进行比较,以探析我国现行立法保障的不足;最后在借鉴《公约》及其相关建议书规定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无专门立法的情况下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分析了<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民法通则>、<海环法>、<海商法>对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基础适用<海环法>,而责任限制适用<海商法>.本文还比较了适用<海商法>和适用1969 CLC、1992 CLC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受英国海商制度的影响,我国《海商法》第272条规定:“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拟议中的《民法典》(草案)也承袭了这一规定。该项规定虽然简洁、明确,但却过于强调本国法的适用,容易造成不公平的审判结果。实际上,尽管各国船舶优先权制度的法律冲突严重,法律适用规则也相互歧异,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应当尽量摈弃本地法主义,用更为周密、完整的条文保护船舶优先权人的既得权。  相似文献   

14.
反悔权的规定有其法理学基础和现实基础,也有国外的立法可供借鉴。我国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反悔权的适用范围及行使期限等作出规定,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规定排除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论劳动者的辞职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辞职权的具体适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尚未达成共识,笼统的讨论辞职权存在较大的困难。从新的角度,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加以研究论证,辞职权可以分为法定辞职权和约定辞职权,前者又进一步分为无条件辞职权和有条件辞职权,各类辞职权具有各自的性质、特点,在适用条件、适用范围、行使方式和责任承担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为有关辞职权的司法实务提供一套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简易程序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但由于设置简易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尚属首次,存在一定的缺陷:被告人无权决定简易程序的启动,完全由法院或检察机关决定;简易程序为控审不分留下隐患,并且容易导致法官先人为主,对案件形成预断;被告人审判过程中律师帮助权得不到保证;适用范围不当;简易程序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建议:放宽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增加简易程序的适用形式,进一步实行和完善“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赋于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的选择权;对被告人可判处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可进行书面审理;适用简易程序,必须有辩护律师的参与;加强对简易程序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中介化证券担保交易制度,是跨国证券交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化证券实体规则公约》为协调各国的证券担保制度,制定了一套特别的中介化证券担保交易规则。它规定了质押担保和所有权让与担保两种担保方式及担保权的实现途径;担保权人对中介化证券的使用权和要求担保人补充担保以维持担保物价值的权利;担保人替换担保物的权利。《公约》的相关规定与我国现行证券担保制度存有差异,不能直接适用,但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领海的自然属性及国际法对领海管辖权的有关规定,分析对领海内船舶上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得出在领海内“仅侵害船舶内部秩序的船舶上犯罪”由船旗国行使管辖权;沿海国只能对不是处于无害通过领海的船舶上的犯罪行为和处于无害通过领海的船舶上发生的“四种情况的犯罪”行使属地管辖权的结论,最后论述对在通过领海以前外国船舶上实施的犯罪,除在特定条件下的危害海洋环境的犯罪以外,沿海国不能在领海内对其行使管辖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船舶物权法律适用规则有规定在《海商法》与《国际私法》中两种立法模式。船舶物权法律适用规则有的国家采取统一制,有的国家采取分割制。中国立法应当将船舶物权的法律适用规定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并修改现有立法的相关规定,对船舶所有权、船舶优先权、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的法律适用作出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力求近似原则是慈善信托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慈善信托区别于一般信托的重要标志之一。英美国家在其慈善信托制度中广泛地运用力求近似原则,并在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范围、适用规则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规定。与英美国家相比较,我国慈善信托对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存在适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没有关于"通常的慈善意图"的规定,批准管理机构不科学等不足之处。为了完善我国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我们应该借鉴英美国家的作法,通过完善相关立法的方式,扩展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范围;在相关立法中,加入"通常的慈善意图"的规定;赋予法院力求近似原则适用的批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