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连戏出自佛教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又称目犍连,或作大目乾连、大目犍连、摩诃目犍连等,在释迦牟尼最杰出的十大弟子中排名第二。佛经《目连因缘功德经》、《目连上净居天经》、《鬼问目连经》、《盂兰盆经》、《报恩奉盆经》等经卷中都能见到。到了唐代,目连的故事已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从《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的流传讲唱可以得证明。其它如  相似文献   

2.
现尚存于黄河、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的傩戏、目连戏,以其渊源流长的历史和原始古朴的艺术风采,被人们誉为中国戏剧的两个“活化石”。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活动,《周礼》有“方相氏当蒙熊皮,黄金四目,执戈扬盾,率百隶而时傩”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傩逐渐由祭祀酬神向娱人方向蜕变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戏剧,从现有史料推算,大约成形于唐宋之季。以佛教“盂兰盆经”为发端、目连救母故事为主干情  相似文献   

3.
一、《目连变文》的生成    目连(Mahamaudgalyayana),全称“摩诃目犍连”,即大目犍连,目犍连(目乾连)。他是中国古代戏剧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因入地狱救母名闻于世。他的孝行故事,自晋迄今久传不绝。溯其故事来源,西晋竺法护译于太安二年(303)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首先称目连为孝子。该经《摩诃图犍连品第三》有云:“是故当悦心,至孝事父母。”而有关他入地狱救母的故事则见于《佛说盂兰盆经》及《佛说报恩奉盆经》。兹引前者如下: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  相似文献   

4.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宗教剧,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戏祖”和“活化石”。青海目连戏作为一个剧种已经消亡,仅存的剧本《目连宝卷》手抄本成为这个剧种的一份遗产。一般认为,《目连宝卷》是在目连说唱本《目连救母幽冥宝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青海民和,同时发现了目连戏剧和目连说唱两个手抄本,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手抄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在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不同,因此两国的目连文化存在着内容涵盖、艺术品类、历史走向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元节饱含着中国祭祖与鬼信仰文化的传统,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了中国文化真善美的本质特征。张燕玲的散文作品《此岸,彼岸》将台湾中元节倾城倾家、非凡热闹的祭祀场景与台湾大陆老兵苦海无涯的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描绘,穿过深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台湾中元节,展示出台湾人与台湾大陆老兵深层的文化乡愁以及作者深广的文化乡愁创作情怀、对生命哲学关怀的创作精神和对文学真、善、美的创作追求,《此岸,彼岸》由此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连戏与徽州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连救母”的故事在我国可说妇孺皆知。其源于西晋佛教释典《孟兰盆经》,隋唐时发展为《目连变》(即以说唱为主,诗文间用的“变文’,),至北宋,据《东京梦华录·中无节》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演《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但这作为一出连台本戏,且具有完整故事内容和精湛表演艺术的大剧种,并在全国各地对诸多剧种产生深远影响,则始自徽州祁门人郑之珍所编演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徽州目连戏的产生及其背景徽州目连戏产生于明万历年间,即始于郑之珍于万历壬午(158年)所作《新编目连救母劝…  相似文献   

8.
《诗经》祭祀诗古今研究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祭祀诗和宗教祭祀诗又称郊庙歌,简称祭歌,是宗教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诗歌。作为一种宗教文学,祭祀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性,同时不同民族的祭祀诗又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所以象情歌、史诗一样,祭祀诗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祭祀诗都包括在《诗经》中,研究这部分诗歌不仅对于认识文学史,而且对于研究宗教思想和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试析商代的宗庙制度及其政治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代,宗庙作为人们祭祀祖先神灵的神圣场所,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宗教活动中心,同时也是商王室进行某些政治活动的重要地方。人们在宗庙里所进行的祖先祭祀活动以及从这种祭祀活动的宗教意识中演绎出来的宗庙制度,构成了巩固商王朝统治的重要政治制度。宗庙制度的一个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宗教祭祀及其乐舞对于戏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图腾礼仪及傩祭中的拟兽类歌舞就蕴含着鲜明的戏剧美因素,与拟兽扮饰表演不同的拟神扮饰表演,包括蜡祭、雩祭、社祭等以及“葛天氏之乐”也带有丰富的音乐舞蹈、装扮表演等戏剧因素。巫觋在此类宗教活动中的地位和行为颇似今天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为孕育中的中国戏曲提供了虚拟的装扮性和心理的观赏性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远古时代宗教祭祀仪式中孕育出的戏曲萌芽,由于先秦礼仪文化理性精神的发展,并未能进一步演进,虽然荆楚歌舞中戏剧萌芽保存下来,但只能转化为理性文化改造的宫廷祭曲,或保留在少数民族的泛文化宗教习俗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朱恒夫 《学术研究》2007,(3):147-150
美国柏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的全本南音《目连救母》,为清朝广东省省城丹桂堂刻本,说唱结合,以唱为主,句式皆为七字句,格律严谨。全本分四卷,共有64段,据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本改编而成,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南音《目连救母》形象地图解了封建社会的伦理体系,突出地塑造了一个至圣者目连的形象,不但是一部研究目连故事的有价值资料,也是研究南音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收藏于青海省民和县麻地沟的《目连宝卷》是我国目前惟一一部首尾保存齐全的目连戏剧本,被专家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活化石”。文化部专家组曾对其作出如此评价:青海民和现有的《目连宝卷》戏剧剧本在我国戏剧史上属前所未有,目连戏在黄河以北是青海独有。这一评价说明了青海目连戏在我国戏剧史上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流失,《目连宝卷》散佚,独具特色的青海目连戏消亡的危险日益加大。抢救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周代山川祭祀的民本精神与政治功能张怀通山川祭祀是宗教活动,然而在周代由于民本思想的兴起和王权政治的加强,山川祭祀表现出以下与商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浓郁的民本精神与突出的政治功能。对此,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以就教大方。一、周代山川祭祀有浓郁的民本精神周代的...  相似文献   

16.
沈有珠 《船山学刊》2008,(2):162-165
考察《诗经》情歌与苗族情歌,我们惊讶地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相似的婚恋习俗,情歌与宗教、祭祀活动相结合,大胆开放的情爱文化,女性意识强烈等等,这也是民俗文化的传承性在民闻情歌中的表现。古老的情爱文化艺术焕发出强烈的现代魅力。引导着人们的文化回归情结和审美回归情绪。  相似文献   

17.
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是以西藏古代人类的活动为基础,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西藏古代体育,逐步从生产劳动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用于训练武士、宗教祭祀、竞赛娱乐等,从而形成了颇具西藏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并延传至今。  相似文献   

18.
《诗经》宗庙祭祀诗、农业祭祀诗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诗歌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包括有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德配天;自然崇拜;怨天、疑天、骂天等观念。  相似文献   

19.
北宋大臣王安礼著《王魏公集》中,收录了作者所撰写的大量宋代国家祭祀大典的祭文.这些祭文体式多样 ,内容丰富 ,祀神广泛 ,反映出宋代社会宗教祭祀仪式频繁举行的真实状况,显示其特有的济物利人的社会生活功能,体现出宋代宗教祭祀文化和谐共生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20.
新近成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应答了形势的要求,经过短时间紧张而深入的研究和撰写,出版了《宗教论稿》一书。这是“七五”计划第一年我省宗教研究的积极成果。 《宗教论稿》(以下简称《论稿》)首先对世界性的宗教作了研究。在马超群同志的《原始基督教的性质和历史地位》一文中,批评了西方学者对“原始基督教”的理解上的混乱,指出,原始基督教和后来的基督教有本质的区别。基督教在我国,我省亦有信徒和影响,因此我们应研究它。但是,墓督教源于中亚,发展于欧洲,主要在西方传播,我们中国人要研究它并提出与西方学者不同的新看法,是颇为不容易的。因此,马超群同志的文章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成果。吴继德同志的《伊斯兰教与当代国际政治》一文,从伊斯兰教悠久的历史发展中,说明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