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购物“满200元送100元”,你想不想买?花600元到泰国玩8天,你想不想去?不掏钱的“免费美容”,你想不想做?某一天,你被突然告知中大奖了,你想不想要? 眼下,诸如此类的“好事”似乎越来越多。但这些“馅饼”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这些陷阱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内容多 ,教学任务重 ,尤其复习更使科任老师伤脑筋。怎样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笔者认为采用“渗透式”教学 ,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收到较好的效果。“渗透式”教学 ,就是将初中语文知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 ,把第一至第四册已教过的知识渗透到第五和第六册的教学内容中去 ,改变教完全部课程后集中在一、两个月内突击复习的做法 ,可以防止过去常常用“题海”、“强化”来求全的老办法。“渗透式”教学有如下三个优点 :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先导 ,成功的动力。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 :…  相似文献   

3.
“险”、“硬”是海南方言中较有特色的词语之一。本文就它们的使用特点分别略作说明。一、“硬”[ ε]4在海南话中 ,“硬”是一个较有特色的词语 ,不管是哪个方言片的人 ,对它的使用都差不多一样 ,因此 ,这里介绍的特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 )词义和词性海南话中的“硬” ,一般用法与普通话中的“硬”一样 ,是形容词 ,表示“质地坚固、结实”之意 ,并从中引申出“好、固执、勉强”等义。例如 :1、偌块石头硬坏去。 (“这块石头硬极了。”)2、他的条件硬过你。 (“他的条件比你好。”)3、她的性 [xε ]4 那顾硬。 (“她的脾气非常固执。”…  相似文献   

4.
谭赤子 《学术研究》2005,(6):145-146
粤东客家话表示“思”、“想”义常用“缅”字。如口语中说:“亻厓(我)缅出一只好办法。”“难为你总系缅等(着)这件事。”实际上,就是普通话的“想”。平时问对方想不想念自己:“你缅晤缅亻厓呀?”客家山歌也常用“缅”字来表达相思之情:“郎就缅妹妹缅哥,两人交情受奔波。”除非是读书音,否则,离开了“缅”字,客家话很难自然表达“思”、“想”义。“缅”字不像汉语中有关思维意义的字普遍有“心”作偏旁,却是客家人表示“思”、“想”义的常用字。“缅”的“思”、“想”义从何而来呢?《说文》的解释是:“缅,微丝也。从糸,面声。”古书中…  相似文献   

5.
开心果     
最接近正确的回答 刚上学的冯笛拿了个新书包回家。 他说:“这是老师发的奖品。” 妈妈问:“老师为什么给你发奖?”  相似文献   

6.
血 ,《现代汉语词典》注为“血xu埁 ,另见xi嚙”。在其它很多词典中也有这样的注法。可见 ,“血”字的读音只有“xu埁”和“xi嚙”两种 ,但是在实际生活在中 ,笔者却发现“血”字还有读“xu嚙”音的。例如 :①近日你有血 (xu嚙)光之灾。(《康熙微服私访之锦袍记》)②铁血 (xu嚙)警魂(湖北电视台播音员 )③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xu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 )为什么会有“血xu嚙”音的出现呢 ?第一 ,“xu嚙”音出现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以及京味较浓的电视剧中都…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4日,牟之松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发来编号为01574的证书.这个证书标明他的“文革“实物展览馆收录的40个种类、35582件物品为“中国‘文革‘实物收藏之最“.证书上还写道:牟之松(重庆)1966年8月15日至2004年1月18日收藏.其中有毛泽东塑像、喜报奖状、著作语录、印章、胸标、唱片、幻灯片、战旗、袖章、文革瓷器等.……  相似文献   

8.
“今天你运气不错,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男生暗恋你,你在课堂上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不要以为这是同学间的对话,更不要将它误作影视剧台词,这是某初中二年圾女生根据自己的出生年月,从网上算命小程序中获得的“金玉良言”。最近以来,网上“神算子”在中小学生中“火”了起来,一些学生竟然全盘接受,穿衣服、交朋友、怎样学习都要按照“神算子”的指示行事,有的成为受害者而不自知,令父母  相似文献   

9.
说"飞单"     
不知从何时起,报刊、网络等媒体出现了“飞单”一词。例如:(1)昨晚,汉口沿江大道一火锅城突然停电,慌乱之中,上千名顾客“飞单”。(楚天都市报2002-08-25)笔者出于好奇,查阅了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飞单”并未收入该词典。此后,笔者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发现该词使用频率较高,且部分新闻更是以这个词作为标题内容,便觉得有说说的必要了。参看上例的上下文,所谓的“飞单”就是俗称的“逃帐”。“飞单”作“逃帐”用的用例现在最为常见,下面是我们摘录的几例:(2)(新闻标题)红灯一亮开门就跑交警的哥合抓“飞单”客(楚天金…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英语节快到了,本以为像往年一样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不料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师对我委以“重任”——给全班同学拍照。“天哪,那我岂不是不能玩了?”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正不知该怎么拒绝时,老师又发话了:“身为班长,你应该多为班级作贡献,为同学们记录精彩瞬间……”“那我还有时间玩吗?还能兑换奖品吗?”老师就是老师,一下子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本来是参加完十个活动,才能兑换一个奖品。”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10,(7):44-44
婚事能登上报纸头条的,不一定是某个名人。一对普通的新人,婚事也可以成为报纸头版独家新闻。杭州一商家别出心裁,专门为新人打造结婚“喜报”,只要花80元,就能让自己的婚事成为报纸的独家头条。受  相似文献   

12.
春节期间,我儿子(12周岁)收到了4000多元“红包”。我动员儿子把这笔钱上交给我,但他只同意交出一半.另一半由他自己支配。我认为,2000元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小孩子自制力不强,管这么多钱会出事,于是坚持要他全部交出来用于交学费等。儿子很不服气地说:“压岁钱是给我的,你没有权利收走。”请问,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究竟如何处理才妥当?读者金海川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3,(3):48-48
如果你要点咖啡,服务员问“要大杯还是中杯”,你会做何选择?如果你要买保险,推销员问“最大保额希望是20万元还是10万元”,你的倾向是什么7我猜,你不会每次都能继续追问“还有小杯咖啡吗”“有没有更小的保额”这样的问题,尽管现实中这些选项都确实存在。换言之,所有下意识地做出二选一回答的人,都为商家平添了不少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4.
甲、乙、丙各出资100元,凑到一块,购买奖券150张后三人平分,结果,乙分得的50张奖券中有2张中了大奖,奖品分别为桑塔纳轿车一辆及现金5万元,  相似文献   

15.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是自己的地儿离了那山那海十万八千里,估计是难以享受到那份福祉了。但精明的老板们学会了主动“挂靠”,就像藤缠树一样,将店扎根在“山”或“海”的左邻右舍。 改裤脚生意 “树”:上海襄阳服饰市场 “藤”:改裤脚的罗大妈 “藤缠树”心得:只要襄阳服饰市场在,我就永远不愁没生意。 对生意满意度: 风险:同业竞争太激烈。 如果你在周末经过上海襄阳服饰市场后面的南昌路,相信你会看到一幅有趣的画面:许多手里拿着裤子的人正排队等着改裤脚。整个画面的“导演”正是1年前才从安徽到上海打工的罗大妈。罗大妈的铺子是个简易型裁缝店,只有一台缝纫机、一张熨烫板,经营的内容也仅限于改裤脚。 尽管这样,罗大妈的生意仍旧络绎不绝。“真没想  相似文献   

16.
小柜子也会有“表情”?其实在生活中多多留心,你会发现在身边的许多东西都可以变化出不同的“表情”。只要你做个生活的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17.
是我想多了     
朋友说给我寄了一整套“苹果”套装,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够收到iPhone、iPad、itune音乐播放器.结果,几天之后,我收到红苹果、黄苹果、绿苹果各一大袋.看来,是我自己想多了. 出门打的去办事,开出租的师傅十分健谈,一路上谈笑风生,逗得我直乐.到了目的地,师傅笑着问我:“美女,你有二十吗?”我心花怒放,说:“你真会开玩笑,人家哪里有你说的那样年轻,人家都30岁了.”师傅扑哧一笑,指了指计价器,说:“我指的是车费.”  相似文献   

18.
一、假日经济异常火爆从 1 999年 4月 1日起 ,国家将“五一”“十一”“元旦”的 2~ 3天的假期与双休日合并成 6~ 7天的长假以来 ,我们已经历了三个“黄金周”,特别是2 0 0 0年的“五一”,商店关不上门 ,宾馆饭店处处爆满 ,旅行社无奈甩客 ,景点人满为患 ,铁路和公路客运量均超过春运最高峰。假日经济的火爆使得无数商家喜上眉梢。据《文汇报》报道 2 0 0 0年“五一”期间 ,全国出行人数达 40 0 0万人次 ,旅游消费达 1 40亿元人民币 ,而“十一”期间的出行人数再创新高 ,达 5 5 0 0万人次 ,旅游消费超过 2 2 0亿元人民币。(“十一”期间的…  相似文献   

19.
郭书龙 《家庭科技》2000,(10):24-25
一般电脑用户在使用VINDOWS时,经常会遇到如下两种情况: 1、程序正运行得好好的,却突然跳出一个警告窗口:“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被关闭,如有疑问,请与软件供应商联系”。这个窗口有两个可选择的按钮,“关闭”和“详细资料”,如果用户点击后者,系统将会告诉你这个程序产生了“非法页面错误”及一大堆把眼珠子看出来都不知其所以然的寄存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不是科学的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自由”的说法于理不通,它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习惯。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宪法都只有“言论、出版自由”而没有“新闻自由”。而且,“新闻自由”一词有多重含义,可以作多种解释,简单地把“新闻自由”列作公民权利会带来混乱。因此,“新闻自由”不是科学的用语。而“出版自由”虽有宪法和法律作依据,但“出版”一词不能涵盖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的传播媒介,因此笔者建议使用“新闻出版自由”这个变通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