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海 《老年人》2009,(1):40-41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从土地私有化到人民公社,再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实现了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再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巨大转变。土地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导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三农"问题放到了突出地位,土地成为当前我国 "三农"工作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是维持并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或是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或永用,还是土地私有化……究竟什么样的农村土地制度更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梁小薇  廖曼华  袁奇峰 《城市观察》2024,(2):19-28+159-16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抓手。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不同的整治模式会造成土地发展权的非均衡配置,使得被赋予土地发展权的项目容易实施、被削减或终止土地发展权的项目难以实施。本文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探究了南海区“三券”政策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券”政策的实施机制,指出“三券”政策实质上是通过土地发展权的补偿和转移来保护村集体利益、助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工具和重要路径。建立和完善土地发展权转移和补偿机制,有利于推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解决因土地性质变化而产生的土地收益“暴损”问题,有利于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夏锋  张娟 《科学发展》2009,(4):3-14
通过对国内百名"三农"专家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建议。调查发现,新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不仅需要土地制度创新,还需要财税体制、干部考核机制等其他相关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关键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维权能力,增强农民对土地利益的表达权。调查还显示,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7·23”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故后,铁道部的“体制”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私有化”的确曾经成为铁路史上的一个潮流,但那是在航空和高速公路兴盛的背景下把衰落的铁路当包袱甩掉的方式,而非发展铁路事业的方式。并且,经历铁路“私有化”改革的发达国家,往往又因为私有化的失败而在短短数年后不得不进行再国有化或公营化。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进行了十多年的土地改革,虽然至少从法律形.式上确立了私人土地所有权。然而,俄罗斯土地改革从总体上来讲是不成功的。本文就从俄国近代的土地制度发展变迁和现代改革的过程,从私有化的程度,社会阶层结构以及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俄罗斯土地改革所谓不成功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7.
赋予农村土地完整的财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完整,二是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现在的路子就是要赋予农村土地完整的财产权,然后才能按照财产权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流转改革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土地流转市场并不活跃,而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则是刺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的一支"强心针"。但我国农村现存的金融服务存在着贷款获取困难,限制多,期限短,贷款数额少,农业风险防控体系薄弱,农业金融制度的缺失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土地流转的规模,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07,(8):44-45
一份沉重的报告:随年龄增长 青少年诚信负增长;突出自身品德和教育方法 中国寻觅“当代孟母”;我国不会实行土地私有化;过年小两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小夫妻过年不再固守男方家;我国2050年将基本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0.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宾  金丽国  韩瑞青 《城市》2016,(8):45-5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向,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益分配机制是核心内容。笔者基于我国农村土地的本土化特征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权的配置演变,研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归属。在厘清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入市收益分配模式应以“承认土地发展权+市场价格+税收调节”为主线,并辅以“发展权跨区域指标化转移”的二次分配,并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不动产税费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受到干预和限制,农民的经济权益收到了严重影响,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状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要让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建立农地发展权;二是要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流转。  相似文献   

12.
国家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对确保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实行严格的物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保护,就应当建立一种完备的承包土地“登记发证管理体制”。本人就构建城乡土地登记管理新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深刻变革,可以说开创了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先声。以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实质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的重新界定和分配,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部分收益权和处置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产出,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重特大事故,最终迫使中央政府对飞驰的中国高铁降速降温。对中国铁路“速度”与“热度”的质疑因此暂时得以平息,但“分拆中国铁路”的呼声则再起,“中国铁路必须私有化”的声音也沉渣泛起。闻此类言论,当时尚未去职的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以“中国铁路绝不可能私有化”作出断然回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土地信托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实践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在充分肯定了土地信托制度符合我国的《农村土地承信托制度推广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我国应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保障机制,并对农村产权组织予以重构。今年年初成都市委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吹响了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号角,成都将启动改革开放30年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背离——透视俄罗斯产权制度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有化争论:“激进改革派”占上风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迈出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产权革命。其实,在如何推行产权制度变革的问题上,俄罗斯一开始就有过激烈的争论。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以盖达尔、丘拜斯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的意见,他们主张,把十月革命后实行国有化的私人企业和包括土地在内的不动产彻底归还给原来的财产所有者,或实行财产补偿政策,把大规模私有化集中在所有权的分配上,以达到尽快改变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目的;第二种是以阿巴尔金、契尔诺梅尔金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8.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审议决定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头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所在。虽然新型城镇化一直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但实际上,土地的城镇化同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农民关心问题的焦点集中反映在土地问题上,而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致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解决好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流转的问题,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9.
如今,公共生活正出现两种不同的私有化形式,那就是直接私有化和新私有化。“直接私有化”是指政府服务的私有化,即私有企业对原先由政府管理的服务行业或组织承担责任,此类私有化直接涉及在政府性服务过程中的商务。直接私有化已成为国际趋势。在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私有化主要指将国有企业、住房、交通及石油公司出售给私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土地经营经验可以看出,土地信托流转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优势功能和作用,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农业耕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发挥了土地的农用功能,也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有序规划与流转,然而,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与不足,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革与完善,必须改革、完善并发展当前的土地信托制度,促进其优势功能的发挥。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并分析了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