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夏人的文化渊源来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和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的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从夏人的族源来看,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少昊集等许多氏族部落而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他们能率先打破部落与地域的局限而向国家与民族过渡,是东西两大区系文化与部落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植根于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海岱文化植根于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两地无山河阻隔,交通便利,自古以来经济联系紧密,文化交流互动频繁。在中国古代,除华夏族之外,东夷族和苗蛮族都是构成汉民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在史前和先秦时期,东夷人和华夏人的交往十分频繁。正如傅斯年所说:“这两个体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华夏人和东夷人在长期交往、杂居共处中逐渐融合为一体。西周以迄战国,中原地区和海岱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更为频繁。这种文化交流与互动,逐渐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统一的较为先进的文化,特别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汉代儒学在全国传布,从而在构建共同的民族心理、促进汉民族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1世纪开始,在今天以淄博市为中心的这方热土上孕育出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它经由太公建国,方略荫及后世;桓公治齐,雄居五霸之首;威宣盛世,侪列战国七雄。历经800年的岁月沧桑,在海岱之间积淀出了“尚贤”、“崇法”、“兼容并蓄”这些深厚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秦汉以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齐文化的传承几近湮灭,齐文化研究也一直处于被冷落的境地。20世纪后半叶以来,海内外中华学子为挖掘、研究、开发齐文化资源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尤其是近20年来,一大批关心支持齐文化研究的领导、学者更为齐文化研究做了大量的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有关玉器造型、纹饰、工艺的16条线索入手,对商代玉器的渊源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商代玉器主要受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海岱史前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并阐释了文化因素吸收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考古学者所称的海岱历史文化区,如果转称为东夷历史文化区,其形成年代当定位于考古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整体意义上的东夷族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海岱区域文化共同体走向整合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契丹文化是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文化包括本源文化、主源文化和他源文化,以本源文化为主,同时吸收了主源、他源文化而最终形成。主源文化与他源文化对契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契丹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历史发展中深刻影响到周边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新夷夏东西说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东方论坛》2004,(1):107-112
海岱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间除有一段时间上的缺环之外 ,不存在所谓的“断层”。岳石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以及更早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前后相继 ,都是东夷族先民创造的文化。从主体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 ,先夏有夏 ,亦有东夷。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同时代文化以及中原龙山文化在较早时期就已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 ,其中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的龙山时代文化在文化面貌上基本相同 ,应属同一文化谱系 ,而作为其后续文化的岳石文化亦应属于同一族属。中国古史的研究特别是族属的研究应该开展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把握考古学文化的内涵 ,不能简单对应 ,也不能盲目否定。  相似文献   

8.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马晓丽研究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现代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学术界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由于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文明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不研究齐...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 ,“和为贵”的文化价值取向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巨大向心力 ,它是统一战线内部求和谐、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以及具体斗争策略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儒家“大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 ,又为统一战线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心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今山东海岱地区,三面濒海,地理环境优越,是古代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先秦时期,几乎成为天下人类思想、文化与艺术的中心。据《尚书·禹贡》载:“海岱维青州,潍淄其道,”由此与考古发现印证,潍淄流域是海岱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尽管此地域以传统的观念是被称之为“东夷”的,似是与中原王朝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实际上考古发现却并非如此,其地  相似文献   

11.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论统一战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和为贵"的文化价值取向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巨大向心力,它是统一战线内部求和谐、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以及具体斗争策略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儒家"大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又为统一战线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心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中越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场域中,"竹生人"神话母题发生了衍化:"竹"作为"死而复生"所依托的神圣空间,与"瓮"、"棺"等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呈现出由人类起源——英雄诞生——英雄死而复生的演变轨迹。由此,可以追溯越南民族文化中的骆越族群的文化渊源及其精神生长,还能观照当今中越跨境民族的生存与信仰。可见,骆越文化传统的神话叙事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化模型下汉英隐喻谚语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型,而一个民族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习惯受到文化模型的制约。通过汉英隐喻谚语的比较,以Lakoff(1987)"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角,阐释文化模型在隐喻模型的形成中影响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方式、目的域的源域选择及目的域的意义诠释。  相似文献   

15.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羌族纪实影像应是“羌村镜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真实而富于诗意的细节,充分、全面地显示了羌民族社会历史变迁和古老文化的传承。因而基于此的研究,也必定能对羌民族灾后文化重建和家园重建提供重要的精神武器——从影视人类学出发,找到这个民族发生、发展的渊源;从地方社会发展看,可以引发强烈的认同感与参与感;而从更大的民族文化传承来考量,则可以推进各项非物质遗产继续向深广推进。  相似文献   

17.
所谓类型,是指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之内,由于分布的空间不同,或者所处的时间有早晚之别,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小文化共同体.由前一种情况,即地域性差异所形成的类型,一般被称之为地方类型.海岱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就存在着许多这种地方类型。海岱龙山文化内地方类型的划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和考虑:第一,文化内涵上的地域性差异,即各区域具有一定的自身特  相似文献   

18.
蒙文通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版的<古史甄微>一书中提出,中国上古实际上存在着邹鲁、三晋、吴楚或者称之为海岱、河洛、江淮三个系统的文化传统.以传说而言,江淮地区之民族以炎族(三苗、九黎)为代表,传说人物有共工、神农、炎帝、蚩尤等,是一种农耕民族;河洛地区之民族以黄族(华夏)为代表,传说人物有黄帝、颛顼、尧、舜等,是一种游牧民族;海岱地区之民族以泰族(东夷)为代表,传说人物有伏羲、女娲、燧人等,是中国最早的土族居民.以风俗习惯、思想素质而言,"泰族为长于科学、哲学之民族,俨然一东方之希腊;炎族为长于妖祥、崇宗教之民族,颇似印度;黄族为长于立法度、制器用之民族,颇似罗马也."以诸子而言,纵横、法家乃三晋北方之学;道家如老庄以及词赋家如屈、宋,并是南方之学;六经、儒、墨之流,则为东方邹鲁之学.三方文物之各殊,在在可见,固非言史之一端而已.  相似文献   

19.
江河对其流经区域文化发育的影响,是向来为历史学家、文化学家、哲学家所关注和承认的事实。如,尼罗河畔有埃及文化,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畔有巴比伦文化,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印度文化。而中国的文化,则是沿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与世界各国的古流域文化相比,黄河流域文化的涵盖范围更广阔,凝聚力更悠久,以至从当代眼光看,黄河——齐文化——黄河三角洲,仍有着重要的渊源和推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智谋文化又添新葩──《齐国智谋精典》评介战化军,文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齐文化,是我国古代一支优秀的地域文化,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之一,而且自秦汉以降便与其他地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亦不愧为全人类文化宝藏中的一块瑰宝。然而,由于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