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承办的"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6-9日在宝鸡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关于炎帝的历法,宋·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这里,"三朝"指年月日;"撮提"即摄提格,是指地支中的寅,"七曜"为日月五星.这说明炎帝创制的<太初历>起始日那天.为寅年寅月寅日,日月五星会聚在一起,并且是从"天关"星开始.通过天文年代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公元前4 951年3月28日为炎帝<太初历>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3.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8000年至600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汉民族研究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文理学院联合承办的"2002年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1日至8月15日在陕西宝鸡召开,邹衡、张岂之、陈连开、黄盛璋、石兴邦等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湖南等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的11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著名学者费孝通、李亦园等发来了贺信、贺电.本次会议是中国汉民族研究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西北城市召开的盛会,与会代表提交论文102篇,内容主要集中在炎帝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域、炎黄文化、汉民族的形成、"炎黄子孙"的提法、炎帝精神与中国现代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炎帝部落早期图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首领称号,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落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道路.根据文献记载,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炎帝部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半坡类型早於庙底沟类型.北首岭仰韶文化是典型的半坡类型仰韶文化,而北首岭遗址又早於半坡遗址.在北首岭和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一种"人面鱼纹"图,这应是该文化部落居民的图腾标志.根据<古本山海经图说>中的<海内南经>和<大荒西经>所载,"人面鱼身"是氐人国之形像,而氐人乃炎帝之后.由此可知,"人面鱼纹"图是炎帝部落的图腾标志,故宝鸡是炎帝部落的发祥地,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炎帝祭祀传统的恢复,陕西A地先后形成了以神农祠、炎帝祠、炎帝陵为三大主体的炎帝信仰格局。同时,由于其资金来源、参与人群、组织力量、仪式承包者等不同,从而呈现出民间、官方、官民共建的三种信仰类型及其表达模式。然而,这三种信仰类型之间并非相互割裂,而是基于一个神性的炎帝信仰,最为重要的是,政府所建构的炎帝信仰与老百姓所信仰的炎帝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实乃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官方建构的与民间信仰的,是"公祭"与"私祭"的分别,但这并不影响民众对于炎帝的信仰及其祭祀。  相似文献   

7.
由宝鸡市社科联、宝鸡炎帝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炎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宝鸡市召开,来自北京、山东、西安、宝鸡等省市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43篇。与会者以“炎帝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主要就炎帝在创造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连山易》中所隐含的许多观点都体现了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是炎帝时代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体现了炎帝时代的整体思维;天下和平是炎帝时代和谐社会的理想;仁与义成为炎帝时代调节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成为炎帝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对以后中国及世界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23—26日,我参加了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历史系联合组成的“炎帝文化考察团”,到山西高平、长治两市有关炎帝的遗址、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从所见所闻来看,以高平、长治为中心的古上党地区,确实构成了一个文物密集、内容丰富的炎帝文化区。很值得学术界进行认真的、深入的研究。 第一,高平、长治两地有关炎帝遗址、遗迹范围之大,密集度之高,实为全国所仅见。高平市神农镇是炎帝遗址、遗迹的集中地。这里有炎帝陵、炎帝庙(神农庙)、炎帝行宫、神农泉。其中神农庙又有炎帝上庙、炎帝中庙和炎帝下庙之分。神农镇北的羊头山和长治市的百谷山、  相似文献   

10.
关于炎帝的历法,宋.罗泌在《路史》中记载: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所谓太初历也。这里,三朝指年月日;摄提即摄提格,是指地支中的寅,七曜为日月五星。这说明炎帝创制的《太初历》起始日那天,为寅年寅月寅日,日月五星会聚在一起,并且是从天关星开始。通过天文年代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公元前4 951年3月28日为炎帝《太初历》的起始日。  相似文献   

11.
宝鸡炎帝陵是当代新建文化景观,也是继宝鸡峪泉村神农祠之后祭祀炎帝的主要文化空间.投资方通过对宝鸡炎帝文化资源的挪用与重构,对炎帝陵进行产业化开发:一方面依靠景区内建筑景观收取门票、吸引企业投资;另一方面为企业或团体提供祭典服务,并开展"研学祭祖"系列活动来维持景区运营.目前宝鸡炎帝陵已成为当代炎帝精神的重要传承场域,其开发也获得了初步成效,但景区修建的模式化、炎帝文化内涵展示的单一化、产业结构的初级化等问题是制约炎帝陵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2.
石红艳 《南都学坛》2012,32(4):21-22
山东、河南等地的汉画像石中有一神人怀抱伏羲、女娲的图像,宋艳萍在《汉画像石研究二则》一文中将伏羲、女娲中间的神人定名为"抱持神",并认为他就是炎帝神农氏。实际上,所谓的"抱持神"不可能是炎帝神农氏,或许是老子哲学思想中"道"的世俗化形象。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22日至26日,历时5天的“’93中国宝鸡炎帝节·炎帝与姜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宝鸡市隆重召开。研讨会吸引了海內外专家学者120多人,共提交论文80多篇。在关于宝鸡是炎帝的第一故乡、宝鸡是姜炎部落发祥地的问题上,与会专家众口归一;在关于姜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等相关的问题上,专家们的议论更是见解独到、异彩纷呈。现将这次讨论会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承办的“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日至4日在宝鸡市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河南、陕西、台湾等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华夏始祖之一,史料文献对炎帝的叙述主要包括:对炎帝身世、出生地的相关记述;对炎帝祭祀的发展叙述;对炎帝后裔的变迁叙述;对炎帝影响力范围的相关叙述,等等。其叙述趋势,就是从炎帝早期只是农业始祖、华夏始祖,进而泛化成医药始祖、茶叶始祖等。从祭祀来看,唐朝以后到清朝时期,对炎帝的祭祀逐渐呈现出程序化、制度化、仪式化。  相似文献   

16.
炎帝与神农实为两人,炎帝排在神农与黄帝之间,而炎帝就是与黄帝作战的蚩尤,二者同为太嗥神农之后。而将炎帝与神农混在一起则始于班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18日-20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在宝鸡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15个省市的5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古陈仓,共提交论文50余篇,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炎帝文化研究成就斐然,研究内容除了传统所涉炎帝文化源流、内涵、价值以及炎帝祭祀等之外,还增添了诸如炎帝文化传播、炎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视域审视当下炎帝文化研究,其存在着时代性不足、创新性不够之缺憾。新时代炎帝文化研究应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与弘扬,努力提高研究的时代性创新性,直面炎帝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包括炎帝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炎帝文化蕴含的认同价值、民本思想与创新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弘扬炎帝文化的认同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弘扬炎帝文化的人本价值,动员群众,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弘扬炎帝文化的创新价值,解放思想,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大力弘扬炎帝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