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方面是对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也是对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既打破了体制上的僵化模式,也纠正了理论上的许多误解,从而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大原理,使科学社会主义更加丰富、更加正确,成为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共性与个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伟大贡献必将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再一次强调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妨碍我们前进的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有系统的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探讨和积极开展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对于民族地区,而且对于全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决定》的基本精神及其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突破了旧的传统观念和僵死的经济模式,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经济体制,并从理论上和政策上系统地全面地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进一步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制订了全面的蓝图。《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充实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号召“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这两段话,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联系起来,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强调,这不仅使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问题上,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和价值规律是否发挥作用,而在于所有制不同,在于剥削阶级是否存在,在于劳动人民是否当家作主,在于为什么样的生产目的服务,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还在于商品关系的范围不同。”为了更好地运用商品经济形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必须研究商品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来,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阐发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的文章,琳琅满目;从哲学上进行阐述的,寥寥无几。是否说明这方面没有多少文章可作?我以为否。故不揣冒昧,试作若干粗浅探索。一点合乎逻辑的联想能不能只肯定《决定》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发展,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视野之外?这样恐有悖于逻辑和历史。人们熟知,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首先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以此为指南,才相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7.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认为有一个值得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讨的问题,这就是要弄清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和所谓同步富裕的界限。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使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来,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阐发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的文章,琳琅满目;从哲学上进行阐述的,寥寥无几。是否说明这方面没有多少文章可作?我以为否。故不揣冒昧,试作若干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纲领性文献和典范。理论来自实践,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和经验体会,是写不出这么令人信服的好文件的。 《决定》提示了当前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长远看,如果不进行改革,那就会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为经济体制不健全,势必绊住我国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三十五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如果不是经济体制存有弊病,以及“左”的思潮和文革十年的大破坏,其进展将远远胜于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卅五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改命的指导思想之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出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结构及其运动的一般过程的规律性的科学思想。以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文献。《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观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和新发展。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拟从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因而价格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价格体系的改革中,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是不能不搞清楚的;否则,就不能建立起合理的价格体系,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价格杠杆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以什么为基础来制订我国各类商品的价格,长期以来,学术界意见分歧较大。我们以为,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应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然后考虑供求关系和国家有关政策来制订。  相似文献   

13.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且对四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从而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决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刊物上已发表不少文章加以论述;至于它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则尚未引起理论界的注意,因而有必要对此作一番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14.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决定》中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管理经济建设的论述,对指导我国当前的四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决定》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进行再认识的新成果。以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篇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决定》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改革的真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早在1956年毛泽东所做《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就已经提出来了。那里提出要正确解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不论市场调节还是计划调节,其原始动力都是来自经济信息.所谓经济调节就是对经济信息的处理.经济信息的特性——分散性和集中性、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时效性和利益性,决定了计划与市场必须结合,以共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强调指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外国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的具体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它必然是充满着生机和强大活力的。  相似文献   

18.
一、《决定》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问题如果从空想社会主义算起,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同时,历史已表明,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实践在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只要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没有完结,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过程也就不会终止。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直至共产主义的到来,可以说,人民始终处于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过程之中。所不同者,只是在于这种认识的自觉性如何,正确性如何。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不断地探索着社会主义的真理,近三十多年来,我们又在实践中不断对社会主义进行着再认识。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一简称《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我国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品经济作为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产物,义必将随者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由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由商品经济发展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由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一种崭新的提法,它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会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初步学习中有点粗浅的认识,写出来作为学习讨论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