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出于原始信仰的缘故,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他们用了一个特别的词叫“taboo”,音译“塔布”,意即禁忌。禁忌现象原初是基于宗教观念的对可能引发自身危险征兆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或者是对接触可能招致不合宗教标准与秩序(即污染)等事物的禁止。禁忌心理是原始信仰留给人类的特殊心理现象。歌谣最早作为仪式活动的言说或唱  相似文献   

2.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在克木人心里,死亡只是人的灵魂永远离开人体,变成鬼魂回到祖先居地──村寨坟山的一个环节。鬼魂世界的生活与人世一样,有家庭、情感,有土地、猪牛,只是人鬼界限必须分明,否则,鬼将加害于人。所以,在克木人的葬礼中,生者处处防克魂附身,反复交待死者鬼魂安身新居,千万不要回家探访。总之,葬礼中一切高度程式化的行为,都是为了生者的安全。本文忠实地记述了一位克木老妇人的葬礼,并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指出克木人的丧葬观念的核心是单向转化的神形同一与灵肉同一观念,而其思维方式则包含着一种笔者提出的独特的“关联思维”,由此对克木人的文化哲学思想作了初步的系统检视。  相似文献   

3.
显圣物是神圣空间神圣性的自我表征和核心来源,湘西苗族祭“滚年”仪式中的三个神圣空间,其神圣属性源自不同的显圣物.仪式中神圣空间的生成及其神圣属性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万物有灵”观念、禁忌观念、巫术观念、祖灵观念等原始宗教观念的投射,其中,以祖灵观念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祭“滚年”是湘西苗族自然崇拜的典型形态,也是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的隐蔽形式.  相似文献   

4.
霍巍 《中国藏学》2007,(1):20-27
本文根据近年来青藏高原新出土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吐蕃时期原始巫术中的“天灵盖镇厌”习俗作了研究探讨。文章认为,在藏族原始巫术中,流行一种以人或动物头顶骨(俗称“天灵盖”)作为“厌胜巫术”的“灵物”使用的习俗,过去国内外学者曾从文献上找到过证据。新出土的考古资料以实物形态将这种巫术施行的场所、法器(埋藏品)、仪式程序等全面保存至今,实在是难得的珍贵资料,其学术价值和意义都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对考古新材料的基本情况、遗存性质与功能等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老挝佬族人关于"厄"的解释、传说、祭拜仪式和禁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文化内涵,认为该信仰源于老挝佬族人最古老的灵魂观念,属于本土的水神信仰范畴,因而有别于佛教带来并广泛影响老挝佬族人的"那珈"信仰。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已一千多年,然而在一元化伊斯兰信仰体系下,建立在巫术逻辑基础上的萨满信仰依然存活于维吾尔民间.如果对维吾尔族当前的萨满信仰进一步了解,维吾尔人的萨满信仰呈现出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本文通过来自田野作业的第一手资料,简单梳理了维吾尔族萨满信仰现状的“混杂状态”,并粗浅地分析了维吾尔萨满文化存活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宗教禁忌和文化生态学我们讨论宗教的文化生态学,主要着重于由信仰超自然存在和力量所引起的行为怎样有助于人们在其物质环境中生存下来。以下从宗教对有机体的作用的观点来探讨人类种群(human populations)在适应特定环境中,信仰和仪式有哪些功能。图腾和禁忌首先考虑在许多人类种群中重要的宗教禁忌——食物禁忌的解释。在解释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图腾制时,E·迪尔凯姆和拉德克利夫-布朗试图表明它在维持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8.
《桂林风土记》一书记载有关佛道之事七条,对于考察唐代桂林民众接受这两大宗教的情况颇有价值.从中可见对于道教,他们从神仙信仰、符咒巫术到斋戒仪式都予以认同,接受比较全面;而对于佛教,虽然就有形的物质形态方面看,《金刚经》刻了碑,卢舍那佛有雕像,寺庙有多处,表明影响不小;而就意识层面看,他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是供僧的回报、佛的灵异事迹和祈雨有应等,佛教经、律方面的知识与思想则非兴趣所在,接受有些片面和走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这一民族地区的民间浓厚鬼神信仰有较大关系,当地民众是根据其固有信仰来对佛道二教进行取舍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在南方少数民族的观念中普遍存在着有关巫蛊的信仰,很多人幻想着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这种性爱巫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用符咒和某些动植物配置的爱药来激发所恋之人的性爱、性欲和性力则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出来的有关“蛊”的迷信思想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性观念和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格萨尔》史诗的仪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西藏研究》2009,(6):35-41
《格萨尔》史诗是一部描述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远古部落时代的生活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文章对最能表现这个世界的“仪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仪式”由原初的世俗上升到宗教,具有了宗教意味,其巫术内涵是文化与诗学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1.
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的传统医药文化非常丰富,民间至今依然盛行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神药两解”的民俗医疗方法。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壮族乡村的病人在积极寻求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借助麽公、囊妹、道士等神职人员施行各种仪式来治病,且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拟从田野资料出发,借鉴医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以目前壮族农村盛行的巫术与祝由疗法为例,来探讨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笔者认为,青蛙信仰起源于原始巫祭祈雨,巫师交感星相而附会成对西方白虎七星中的“奎星”崇拜,然后被衍生为两种祭祀主题方向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祈雨——稻作祈丰收——社戏祭祀之神,原始巫之星相学——奎星崇拜——治水——驱邪逐疫——祈求生育平安。至今仍盛行的江西省金溪县青蛙崇拜现象,折射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变迁过程中,由巫师对“奎星”崇拜而附会为青蛙神的交感点,从而揭示南方古代民族青蛙信仰由“理念”嬗变为神祗的“神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职业价值观和伊斯兰教中对工作的阐述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访谈和编码的方式,得到穆斯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五个因素,即遵守教律禁忌、利于宗教与民族、追求族群归属、寻求个人信仰发展和重视家庭。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海燕  张学良 《中国藏学》2023,(1):169-177+219
“塔火葬”是甘南地区觉乃藏族最主要的葬礼仪式,仪式包括吊丧送别、诵经度亡、建塔火化和捡骨土葬,在藏传佛教火供仪式基础上融汇苯教的地方神明概念,引入汉族“烧纸盆”仪式。仪式过程和象征物体现觉乃藏族信仰的生死观念和秩序结构类型。由于觉乃藏族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生态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塔火葬”仪式作为本土文化衍生发展的产物,是藏传佛教信仰意识、苯教文化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集聚,是汉藏边界文化变迁、文化交融的具象书写。历经绵长历史时期的层累、异质文化之间的借鉴与多民族风土的习得,“塔火葬”仪式的续写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原创性地深描了菲律宾山地原住民族阿拉安人的英雄史诗与巫术治疗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阿拉安人以及《伦皮恩传奇》史诗的情节;然后分析该史诗是如何在阿拉安社会中与巫术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借助于史诗吟唱等仪式操作,最终达到治疗病患、祓除灾祸的目的 .史诗被融入巫术仪式的种种操作中,通过吟唱史诗达到赞颂神灵的目的 ,为巫术仪式提供了神圣的权威和历史的溯源,从而发挥了广义上治疗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克木人居住在老挝北部南塔河、南宾河、南乌江、南样江流域,从芒新以南,直到琅南塔、普卡地区、上湄公河省、芒银、芒南、芒塞、芒峨、芒北边、琅勃拉邦省的巴他等地区,除此以外,还散布在沙耶武里地区。克木人来到泰国与老挝交界的边境地区清莱府的清康县和难府的同康县、布阿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
苏蓉  戴沛蓉 《民族学刊》2020,11(6):48-58, 160-161
禁忌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类型中,其否定性指向一方面可维护社群秩序、确立社群边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打破日常生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现实意义。在傣泐社会,禁忌既可以指代被避讳的人或事,也可以指代这种避讳行为本身,被禁忌的对象往往代表着一种反社会、无序、力量与危险,通过人们的正面或负面的仪式实践而被赋予仪式价值。本论文立足于西双版纳曼那寨禁忌现象的田野调查,对禁忌的形式、结构、社会效应及符号隐喻进行分析,理解当地禁忌的实践过程和社会体系间的关系,阐释生发于社会习俗中的禁忌在傣泐社会中如何实现“功能和谐”、发挥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后汉王逸《楚词章句》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沅陵处于楚国之南,位于沅湘之间,其之俗所好“祀”就是流传数千年、至今仍然兴盛的巫傩祭祀。“傩”(nuo),在汉字中又写作“难”:它是“苦难”、“灾难”的“难”(nan),又是“难产”、“难事”的“难”(nan)。傩是中国远古人类为了消除灾难、危难,祈求平安、丰产而“发明”的一种巫术祭祀仪式。傩戏就产生在这种巫术仪式之中。祭祀土地神的傩戏,几乎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叫《搬土地》,有的地方叫《出土地》,而沅陵叫《三妈土地》。“三妈土地”…  相似文献   

19.
西藏卵生神话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崇拜文化由多种元素组成 ,如信仰名称、信仰标志、信仰禁忌、信仰仪式、信仰圣物、信仰魂灵、信仰文学和信仰艺术等。但是每一种信仰文化都有一个中心观念 ,而这个中心观念不仅是核心元素 ,而且是最初的元素 ,其他的元素都是由这一观念衍生的。藏族鸟文化是在以鸟崇拜为中心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鸟文化丛。这种鸟文化的缘起是在原始人强烈的功利目的的驱使下形成的。他们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世界的形成 ,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对自我力量的观照 ,自身价值的权衡和自我源脉的把握。在他们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中观察到鸟能生蛋 ,蛋能孵…  相似文献   

20.
克木人世居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和景洪市郊,乃百濮后裔,古孟高棉的一支,与我国的佤族、布朗族和德昂族有族源关系。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支。古代曾建立过克木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