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资本主义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这种传统的观点科学吗?笔者提出怀疑。首先,“按资分配”中的“资”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到底是指资本呢?还是指生产资料?在资本中又到底是指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总资本呢?还是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呢?是指资本的质呢?还是指资本的量……?马克思认为,资本≠生产资料。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因此,“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来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包括资本的全部循环的运动,而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反复,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运动。而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当一些资本家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时,同时又是另一些资本家出售产品,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各个单个资本的互相交错运动便汇成一个整体运动,即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重写了多遍,“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资本论》第二卷第8页)其主要之点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着重对魁奈的《经济表》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完整地、科学的再生产理论。在1857—1858年间,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区分为五个部门,指出五种生产者:原材料生产者、辅助材料生产者、机器生产者、剩余产品生产者(为资本家个人消费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以及为工人的个人消费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在这期间,马克思还进一步区分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并把前三项概括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把后二项概括为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同时,他还分析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下降的规律。这一规律在量上也是有其规定性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之比,用符号表示为: P′=-m/(c+v) ……(1) 我们将(1)式分子、分母同除以可变资本V,其分数值不变,即得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在列出剩余价值率的公式m’=m/v时,都这样规定:m’表示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至于v和m所表示的,是一个资本家使用一个劳动力所付出的可变资本与这个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是一个资本家为同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所付出的可变资本与这全部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则没有说。不过,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315页说过:“一个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是这个资本家同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的价值总和的货币表现。”因此,一般政治经济学著作在谈到m’=m/v时都不言自明地按照这个意义来看待v,并相应地按资本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舯在《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发达国家企业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将形成两个生产过程:国内生产过程和国外生产过程。对于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这两个过程,资本的技术构成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将是相似的,但资本的价值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将发生变化。对于单独一个生产过程来说,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但是对于生产同种产品的国内和国外两个生产过程而言,在资本技术构成相似的条件下,其价值构成是不同的。这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价值的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发展趋势的争论根源在于各方争论者没有看到无形不变资本的存在及其演变趋势。古典的技术进步是马克思所指出的以有形不变资本替代可变资本,现代的技术进步则是以无形不变资本替代有形不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指数与价值构成指数的比例关系构成的反映技术进步对资本构成影响程度的相对数,存在着持续上升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越大,即不同步越强,技术进步的作用越突显。  相似文献   

8.
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发展趋势的争论根源在于各方争论者没有看到无形不变资本的存在及其演变趋势.古典的技术进步是马克思所指出的以有形不变资本替代可变资本,现代的技术进步则是以无形不变资本替代有形不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指数与价值构成指数的比例关系构成的反映技术进步对资本构成影响程度的相对数,存在着持续上升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同步指数越大,即不同步越强,技术进步的作用越突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著作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节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作了分类,而且从自然、经济、社会、人的广阔视野出发,全面审视了技术创新的功能,论证了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进一步证明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反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有两种手法,其一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以机器人的使用为例证,企图重新搬出资本创造价值的谬论,来否定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其二是,把马克思早期著作与后期著作割裂开来,制造所谓“两个马克思”的舆论。试图以“青年马克思”反对“老年马克思”,以人道主义取代革命的马克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资本价值增值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资本的出现具有独特的意义。知识资本不违反资本的一般性质,根据知识资本不同部分对价值增殖的不同作用,知识资本也可以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知识资本理论可以也应该和劳动价值论对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比起效用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原因之一。然而,劳动价值论仍是不完善的,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解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量变动的历史趋势不符;作为价值创造重要条件的生产资料,其所有者应无偿提供生产资料的条件假设与实际不符;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划分的局限性,这些是我们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同时,需加以深化讨论的。  相似文献   

13.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和目前高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定义为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①其实。这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是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见该书一九五四年版,第115页)。为了恢复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探讨。一、《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含义的提法至少有十种:(一)“我把这个增殖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时创造的价值产品超过其中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时,把第Ⅱ部类分成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消费资料两个分部类,并分析了两个分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各分部类内部以及两个分部类之间如何实现的条件。与此相适应,对2000Ⅱc和2000Ⅰ(v m)也作了相应的分割,指出:在2000Ⅱc中“有1600用来交换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有400用来交换奢侈品的生产资料。”①在2000Ⅰ(v m)中,“(800v 800m)Ⅰ作为a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1600;(200v 200m)Ⅰ作为b的奢侈品的生产资料=400。”②但马克思没有进一步具体分析分割后的Ⅰ(v m)和Ⅱc如何实现,因为这和第Ⅱ部类两个分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一样的。马克思在分析Ⅱa400m的1/4和Ⅱb100v的实现条件时指出:“(这同样适用于第Ⅰ部类劳动力的出卖;因为和Ⅰ(v m)交  相似文献   

15.
分配是一种经济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围。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基础时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这就是说分配关系及其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由此而决定的分配关系也必然是少数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  相似文献   

1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必然会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们可以在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前提下,让资本的价值构成保持不变或者提高得慢一些。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提高劳动力价值,让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增长率尽可能保持同步,从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基本形成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观点、结构。从该文本入手,以市场为症候来分析资本运作的过程,有利于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市场在劳动力购买、资本家利润的实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市场交换所体现的自由、公平、平等原则,都被马克思斥为表象的关系掩盖了真实的关系,即掩盖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所以市场在整个资本主义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意识形态作用。而且这种对“市场意识形态”的批判,被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  相似文献   

18.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即所有制关系,是根据劳动者与生产物质条件结合的不同方式来区分的。资本主义结合的方式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劳动者一无所有,不得不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劳动者虽然在使用着自己的劳动力,使用着生产资料,但在劳动过程中,他既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不是劳动力的主人,因而不能充分发挥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一、人力资本概念为可变资本范畴增添了新内容“人力资本”是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提出的概念,它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言的。西方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指体现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资本”,为增加人的劳动力而花费的费用。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劳动力进入市场。但劳动力进入市场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就是商品。劳动力进入市场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两个不同质的问题,不能混淆。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马克思所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力不具备马克思所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因而不是商品。它进入市场后,在市场上形成的价格,是其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后新创造价值的反映,而不是劳动力价值的反映。其价格的实现体现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而不是劳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