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拓展与电商下乡步伐的加快,农民对获取信息、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加,具有文化消费的潜力。但是,消费能力上的不足、消费观的不合理以及农民文化消费市场的不健全,造成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比例偏小。因此,要想挖掘农民文化消费的潜力,必须对症下药,从而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融入现代社会的知识与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又是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民族文化内涵,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临夏砖雕、保安腰刀、花儿等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临夏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发掘、保护、传承、发展、开发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使其成为构建当地新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回族社会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注回族社会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而且有利于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新农村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对建设回族社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个民族村寨为个案,探讨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建设的重点、主体、组织与参与等,提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农民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民工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认为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变成为女人的村庄。这种情势下,农村女性则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主力军。她们具有建设者和被建设者的双重身份。既有作为建设者的有利条件,也有作为被建设者的自身不足。要以乡风文明为中心,探索一套有效机制,激发和培育她们的文化自觉性,充分调动女性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她们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支点之一.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的立体式参与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型和乡风文明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力量保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责任主体关系模糊、多重主体力量分散、乡村精英大量流失等.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理顺各主体间的关系,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8.
发展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乡村外出精英的乡土回归,又是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思路。文章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在界定乡村外出精英和乡土回归概念的基础上,以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都获得较大发展的河南省C县实施的“回归工程”为例,分别从乡村外出精英由于乡土情结愿意回归与乡土由于发展需要积极吸引回归两个两方面谈乡村外出精英回归乡土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土社会是人情社会,人情社会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情感性等特征。乡土社会家族制度和家本位的思想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人情社会,乡土社会在费孝通笔下以熟人社会的面孔展示了其人情社会的一面。经历了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洗礼,乡土社会的人情化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情消费负担日益加重,人情在社会资本培育中的功能增强,情理逐步让位于法理。中国仍然是关系社会,即使社会变化,"人情"依然有生长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以整体部署。文章总结了四川省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以供其他地区学习。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有了显著成效,而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相对之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局限性,也表现在城市对农村先进因素的吸引性上。应该正视乡绅在近代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努力探索乡绅文化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行性,使之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同时,发展乡绅文化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3.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利益重新分配等因素导致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生活境遇使其难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难以破解的棘手难题。基于黑龙江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借助相关理论假设,提出建构全方位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干预策略。从而减缓其生活压力,缓解其与社会间的冲突,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途径包括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来促进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形成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自觉";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对现有保护条例执行的监督;加强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安徽省宣州区实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机制,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新农合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制度性缺陷、法律法规缺失、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有:国家地方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管办分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部分,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美化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特殊意义。然而,有关开发设计理论探索,更多地停留在民居建筑等外部设计、浅层民俗活动上,忽略了对深层精神的研究,未能正确处理民间信仰问题。为填补这些空白,故对民俗文化村开发的整个体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文章就农村图书馆发展的尴尬现状,从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优势条件出发,就更新观念、广开渠道,为农村图书室(馆)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村扶贫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贫困作为贫困重要范畴之一往往被忽视。经济增长新理论已逐步从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转而突出人力资本对经济进步的贡献。文化教育可以形成文化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扶贫主张从文化教育着手,注重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对社会转型期的适应能力。本文聚焦于农村的文化贫困现状,通过研究提出一些与农村文化扶贫相关的建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社会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平等地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民相对于市民处于弱势的地位,由此造成了二者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上的不平等,并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与公正。只有实现农民社会权,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的中国乡制经历了现代自治与传统保甲体制由替代到互融的历史变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村传统权威被打破,现代行政权威确立。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例,考察其具体表现,并分析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