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域名的法律性质争议并未阻挡域名纠纷的司法解决,但这对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提出了挑战.本文对美国<反网域霸占消费者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域名恶意抢注在特定情形下侵犯了注册商标人的商标专用权,因而我国立法、司法应将相关域名纠纷定性于商标侵权之中,以适用统一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商标权有关的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现象日趋增加。理论上对商标产品平行进口行为的性质一直争论不休;实践中,相关国际公约没有明确具体规定,我国有关立法也处于空白。本文在分析商标权的独立性和地域性的基础上,结合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与实践,提出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行为,对于进口国的商标权人具有明显的侵权性。我国应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以严格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有例外规定,以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互联网环境下商标侵权认定的标准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使用的情形及手段与商标侵权认定直接相关。商标使用引发的商标侵权冲突不断,一方面商品与服务的营销方式日新月异,商标法的规定无法与营销方式的变化同步;另一方面,随着商标权是财产权的法定化,商标权人的权利不断扩张,造成商标使用效力范围的扩张。在传统商品和服务营销领域确定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并非易事,当商品和服务进入互联网时代,商标使用的情形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样性,对商标使用是否造成侵权的认定越发显得困难。互联网营销的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目前在认定标准上并未达成一致,通过对商标使用含义及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商标侵权认定应坚持的原则做更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定性问题的分歧尚存,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商标权的积极权利,从这一视角对该行为的商标侵权性进行经济学的法理分析有助于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准确定性.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商标侵权、欺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竞合,这种侵害法益的多重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鉴于新<商标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操作性不强,应该完善各相关法律,以期形成合力,达到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真正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5.
论商标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 ,指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强调了在商标法中对反向假冒行为予以明确规定的必要性。结合 2 0 0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对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定 ,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商标近似不一定构成侵权,只有在能够造成混淆可能性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我国各级司法机关最近公布的一些案例已经突破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这些案例当中,人民法院虽然认定商标近似,但仍判决不侵权,其依据就是是否产生了混淆可能性这一新的侵权判断标准。从司法机关公布的几则最新案例及国外的一些判例中总结出判断"混淆"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商标的显著性、商标的独创性、商标的历史发展过程、被告的主观意图、消费者的范围等。在判断是否侵权时,根据是否会造成一般消费者或者相关公众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两份商标之下的产品来源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基本理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逐案认定。  相似文献   

7.
商标侵权例外的存在表明商标权属于不完全权利。在"联系说"的视野下对商标侵权例外的诸种情形做出的解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取决于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利用了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之间的联系。未利用此种联系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属于商标侵权的例外。言论自由和优先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价值选择也是导致商标侵权例外的事由。  相似文献   

8.
商标共存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我国大陆商标法没有明文规定。本文在对商标共存产生的原因以及商标共存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规制的方法,认为法律可以通过赋予相关利害关系人充分的请求权,来预防和制约混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9.
搜索引擎商对关键词的使用并不属于商标使用,也不会引起搜索用户的混淆,故不构成商标的直接侵权。对于间接侵权的判定,搜索引擎商的注意义务可以借鉴版权法领域的避风港规则和“红旗标准”,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并且在收到商标权人的书面通知时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解释论的视角考察我国《商标法》对于仅供出口的贴牌加工行为是否侵犯商标权的有关规定,结合《合同法》的基本法理分析,认为不宜将仅供出口的贴牌加工行为认定为商标侵权,这对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有利地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