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试从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入手,分析其貌似“颓废”、“感伤”的早期创作中实际蕴含的忧困忧民的 思想情绪及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沉沦》的主人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病态是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制度本身制造出来的。而他那不甘异族的凌辱 ,渴望祖国富强的呼声 ,更闪烁着反帝爱国的亮光  相似文献   

3.
从《沉沦》看郁达夫的性爱小说夏航郁达夫一篇《沉沦》似乎注定了他在当时文坛上尴尬的处境。系列性爱小说在文艺界面前,好象创世纪时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狼狈不堪,而又窘迫无助。尽管如此,郁达夫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自觉执著地在涉性题材小说方面走下去...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独特的自述文体所蕴蓄的深厚内涵,折射出郁达夫的个人生活、思想变迁、文学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多重色调。以《沉沦》与《南迁》为核心文本,以郁达夫陆续写作的创作回忆为辅助文本,对郁达夫留日时期的自述特征进行思考。这一时期,郁达夫肯定了生活细节记录的意义,并以此为前提开始自述,致力于解决其自我认知的问题。通过对灵与肉关系的思考,郁达夫建立起由沉沦到新生的自述逻辑,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典型形象:肉体的患病者和精神的贫苦者。  相似文献   

5.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性的苦闷"被认为是郁达夫自传体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从钱杏邨1928年评论《沉沦》时首次提出开始,"性的苦闷"便被后来的研究者们不厌其烦的使用。《沉沦》是的创作,也确实与郁达夫留学日本时遭遇的"性的苦闷"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8.
卢梭思想对郁达夫的影响虽多有论者涉及却难脱浮泛、肤浅之弊,其因在于缺乏对文本的深邃研析。本文以《沉沦》为艺术个案,挖掘小说的隐在结构,并追索决定这一隐在结构的卢梭思想资源。由文本形式的特殊性而探究其思想渊源,是本文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沉沦》、《田园的忧郁》分别是中国、日本两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名著。两部小说整体上具有忧郁、孤独、颓废、感伤的世纪末情调 ;均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特色 ;均受西方世纪末思潮和各自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均具有“自叙传”色彩和相同的结构形式特点。但是 ,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创作观念的不同 ,造成两部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的根本不同。《田园的忧郁》凸现的是日本隐逸文人的孤独寂寞感、人生无常感和虚无感 ;《沉沦》表达的是当时中国知识青年的个性解放得不到实现而生出的苦闷情绪和爱国的反抗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为文坛贡献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赢得了一个时代的青年们的共鸣.历来,人们多是用颓废一词来形容郁达夫的风格.论文通过分析他独特的言说方式--身体言说,从疾病、性和死亡三个方面来说明:郁达夫的言说方式在风格上成就了他的沉沦和颓废,但在本质上完成了他的反叛.他在对自我欲望的真实而大胆的剖白中完成一个失望苦闷的时代青年对祖国沉沦的反抗诉求.  相似文献   

11.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以忧郁入题的当首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然而,冰心感兴趣的不是,忧郁的青年,而是青年关于忧郁的思考。冰心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直觉触及到了由传统向着现代的社会转型中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关键,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由忧郁而后奋斗这一“过渡时代必有现象”的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忧郁的青年》的意义也就超出小说本身,促进着关于忧郁与奋斗的小说表达。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郁达夫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对于深入探讨郁达夫小说风格形成的历史渊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比较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以下简称《忧郁》),愿为郁达夫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曾华鹏、范伯群的《郁达夫评传》是一部相当严谨,具有匡正价值的论著。郁达夫本是一位有着复杂、深刻的矛盾而难以把握的历史人物,而长期来对他又多偏颇之论,影响所及,遂使人们更难清楚地认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了。如果说郁达夫踏上文坛之初主要是受封建卫道者和“含泪的批评家”的攻讦的话,那么自二十年代末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则主要是为“左”倾思潮影响下的论者所歪曲。郁达夫是浪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中有许多性及性变态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许多卫道者侮以"诲盗诲淫",后来多有论者从社会历史批评,作家批评等多角度进行了批评,说法不一.用拉康的主体间性中的说话主体理论,解读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性及性变态描写,指出这种性的欲望只是一个"能指",而其"所指"潜藏在无意识在场的说话主体的言说的欲望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比利·巴德》一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和某些细节 ,指出比利纯真天性后的性格缺陷 ,舰长维尔公正处世表象下的疯狂动机 ,文明世界中具有理性的人 ,在某种条件下却表现出理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沉沦与救赎──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沦与救赎──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陈望衡郁达夫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复杂性的作家。达夫一生遭人话议最多的是他小说中的情欲描写,自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问世之日起,各种议论不断。时间又悄悄过去近一个世纪了...  相似文献   

18.
[说明]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攻陷马来亚。翌年初,又从马来亚北部分两路进攻新加坡(星洲)。2月4日,正在新加坡《星洲日报》担任副刊编辑工作的郁达夫,被迫随同一批华侨文化人撤离围城,渡过马六甲海峡到荷属苏门答腊,几经周折后潜居保东村。潜居中他日赋一诗,以遣发内心的寂寞与痛苦。这些诗写得深沉切至,悲慨动人,在缠绵情意的抒发中表现了爱国者的磊落心志,是达夫旧诗中的上乘之作,可惜未能尽传。今存郁达夫《乱离杂诗》12首,其中11首由与郁达夫同时流亡苏岛的胡愈之在1946年随同自己的回忆文章《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一起发表,发表时胡氏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不断探索前进的一生。他的全部作品,就是他战斗和探索前进的实录;《野草》是这些实录中的重要部分。《野草》写于1924到1926年。这是我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残暴的年代,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争夺地盘而连年混战、屠杀人民的年代;但另方面,工人阶级也已经走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宗教批判精神、争取个性解放及人道主人三个方面论述了《玉簪记》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