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元籍贯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阮元,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三朝阁老”;曾为“九省疆臣”、体仁阁大学士,晚年晋加太傅衔,死后被谥为“文达”。阮元一生著述甚丰,为国人所重。《阮文达公墓表》称其为:“丰功伟烈,武纬文经,国史碑传详焉。”阮元本是扬州公道桥人,而官方史料上却说他是仪征籍贯。本文就此加以辨正。《清史稿·阮元列传》中,《辞海》“阮元”条中,均称阮元为仪征人。而阮元在《扬州北湖万柳堂记》中写:“余家扬州郡群城北四十里僧道桥”(今邗江县公道桥,引者注)。清初,僧道桥属江都县。雍正十年  相似文献   

2.
论阮元的诗     
关于阮元文学成就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本文论其诗,从一个方面试补其缺。本文对阮元诗歌的思想内容着重作了论析,指出其诗表现了关切时政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倾向,与当时经世思潮相联系;同时对阮元诗歌的艺术特色亦作了简析,指出其诗表现了质朴浑厚、自然流转的艺术追求。文章认为,阮元在当时诗坛上应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初,特别是经过康、雍两朝,对人民实行安抚怀柔和特务高压政策的反动两手,使阶级矛盾得到暂时的缓和,经济逐渐恢复,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至乾、嘉进入鼎盛时期。当时的扬州作为淮盐集散地,经济十分繁荣。仅淮盐税收一项就占全国总赋税的四分之一。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文化学术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  相似文献   

4.
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有影响的古文字学家。他编著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首倡青铜器“藏礼”之说,并根据经史考释铜器铭文,对晚清吉金文字的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阮元淹贯群书,注重搜集整理原始材料,又擅长书法,无疑对其研究古文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关于清代学者阮元的卒年,《清史稿》、《辞源》、《辞海》及有关文史书籍都无一不说是1849年。但笔者最近在查阅清代另一位学者梁章钷(1775一1849)的《称谓录》(杭州贾景文斋本)时,从该书的自序中发现阮元的卒年并非1849年。阮元卒谥文达,但这篇写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霜降之辰”的序言却有“忆昔尝与阮文达师谈艺及之”云云,且结尾又叹:“惜文达早骑箕天上,不获与之商榷。”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那么据此可以认为,阮元的卒年应在1848年霜降(农历9月)之前。 梁章钷与阮元交谊很深,阮长梁十一岁,梁尊阮为师,他们二人常在一起“辨证金石,讨论隶古”(见林则徐《梁章钷墓志铭》),应该说,梁章钷的序文是可信的。还应该说明一下,《称谓录》刊刻时,曾经梁章钷之子梁恭辰校勘,这种可靠性程度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6.
桂馥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说文》四大家之一。他嗜好金石,精于篆隶,善治《说文》,并以此为基础,广交天下学人。其中一位忘年之交,就是大名鼎鼎的阮元。二人切磋问学,诗作唱和,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与阮元的交游,桂馥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交谊范围,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学术造诣。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科技论文摘要汉英翻译研究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已有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期刊编辑对摘要英译的错误统计与分析;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基于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少数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翻译辅助手段来解决摘要英译中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关翻译方法、策略及原则的总结;还有少量报道介绍了一些优秀的中文科技期刊如何处理摘要英译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尝试指出未来可继续研究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篇着重研究了托尔斯泰开端创作的四个方面一、隐示作品主线的聚焦点;二、接纳历史背景的切入口;三、透露作者倾向的闪光点;四、确定艺术风格的起程点."万事开头难",托尔斯泰创作开端的经验对我们具有深刘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一个不愿屈服于任何强权的压力、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 ;是一个在困厄面前不愿低头 ,也不灰心丧气、甘受屈辱、承认失败 ,而是隐忍抗争、自强不息、发奋有为的伟丈夫。司马迁的抗争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对隐忍就功名者的赞颂上 ,也不仅表现在他自己隐忍就功名的实践上 ,而且还表现在对一切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的赞颂上。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语用学研究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文章通过对语用学、翻译语用学和关联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对两种语用翻译的特点、方法和理论的对比,提出对翻译的语用学研究的建设性意见,旨在呼吁进一步加大语用翻译的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的力度,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翻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阮元与《十三经注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元主持编写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之主要成绩,在于比较经疏版本异同,校正其沿袭已久的众多讹误脱漏,从而使《十三经注疏》的质量大为提高。阮元于嘉庆年间在南昌学堂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并附录《校勘记》,使宋本注疏复行于世。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之最善者,当时及后代学者对此多所嘉许。同时,阮刻《十三经注疏》尚有不少流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唐五代词研究空前繁荣.本文选取这一时期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作为切入点,对这12年来的唐五代词研究论文情况进行总体回顾.在一般性的数量统计的基础上,着重对这十年的研究特色,如研究的总体趋势、理论创新、热点与重点等进行客观梳理和描述,以期有助于今后的唐五代词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指出:“一物的物质属性不是由该物同他物的外部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这一观点,在哲学意义上,具有普遍指导性。不仅物的物质属性如此,物的审美属性也一样产生于物自身,但却要在与人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可见,“关系”是我们把握事物属性(包括审美属  相似文献   

14.
阮元的学术渊源和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元的思想和方法虽直承戴震的余绪而起,但不如与顾炎武默契。阮元所标榜的“实事求是”实际上是以古为是,即以原始儒学中包涵的三代以来沿袭下来的“古制”、“古礼”等经验事实及其所体现的价值原则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阮元以考据训诂为说经的工具,对儒家经典作社会学、伦理学的解释,其目的是要恢复“古儒家之学”的原始型态,以发挥其“跻世”的功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阮元的经解对厘定思想史上的材料,澄清思想史的脉络是有意义的,但也受到乾嘉学派“字字有考”新教条的限制,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自由生命力是自然生命力三级提升的结果。自由生命力有它特有的量度、力度和特征。量多 ,不等于力强。自由流变、生生不息是自由生命力最基本的特性。生命力有如电力 ,看不见 ,摸不着。自由生命力的外化———对象化 ,有如无线通信 :主体发出的信息 ,经“力之波”的传送 ,在对象中得到复现与肯定。美和美感都是“力之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阮元曾说过:“余之学多在训诂。”他研究训诂学的成果,大部分保存在《研经室集》中。阮元在训诂学方面的首要成就,在于通过对文字的训释,寻找我国语言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他说字解经,长于归纳,善于博引旁征,再根据旧义,引申发明,推及一般,发前人所未发。下面试就他训诂所用的基本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具体阐述。清儒训诂的主要方法是因声求义。我国训诂学由以形说义发展到因声求义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文字根于语言,从形、音、义这三要素来看,形是记录符号,对于语言是外在的因素,音、义才是语言本身的内在因素,而言语托于声音。从历史发展来看,语  相似文献   

17.
我校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陈永辉博士的专著《阮元与小学》,作为《中华学人论稿》丛书之一种,最近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本书较为全面、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阮元在小学方面的成就,包括小学研究、编印及与小学有关之书籍、培养小学人才诸方面,以此评析其学术之大体。本书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仅就小学领域而言,阮元也定以被称为当之无愧的大师,他在中国小学史,尤其是清代小学史上的卓越业绩,将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学术光辉!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阮元在小学领域的重大成就至今尚未被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本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18.
科技综述也是一种科研活动。它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对象,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原始文献进行鉴别、分类、归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是反映综述作者本人的见识和观点的科技报告。科技综述的特点在“评”,只“综”不“评”的文章,往往不受学术期刊的欢迎。综述型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交待事实、陈述观点、发表议论和提出建议的文字组织过程。一般惯用的  相似文献   

19.
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好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项必要的前期工作。本文阐述了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文献综述的格式以及文献综述写作的要求等。对指导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龙”字探源──神龙研究系列论文之一周黎民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崇奉的龙,高贵、尊严、神奇。人们祭祀它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昌盛,六畜兴旺。它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是力量和权威的象征,同时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亿万炎黄子孙,同为龙的传人。龙与中国文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