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国内逐步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且这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国内逐步得到了推广。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制度化的操作,但尚未形成一种模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家庭寄养典型模式的研究,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模式——“杭州模式”,以期对杭州市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由政府出资,由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选择合适的家庭,由其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使儿童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细致的照顾和关爱。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福利社会化的一种尝试。本文在实地调研沈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沈阳寄养工作的基本状况、所取得的成绩、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沈阳家庭寄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由政府出资,由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选择合适的家庭,由其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使儿童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细致的照顾和关爱.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我国儿童福利社会化的一种尝试.本文在实地调研沈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沈阳寄养工作的基本状况、所取得的成绩、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沈阳家庭寄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视野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研究——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寄养模式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件。宁夏在13年的借鉴实践中初步形成相对专业、规范,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照顾模式。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寄养地获得社会支持资源相对缺乏,如何在寄养地城镇化过程中调整家庭寄养工作,寄养中断与寄养儿童的再安置等问题。本文建议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解决家庭寄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部分,对社会安全和稳定起到兜底作用。但是对于城市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社会救助网络运行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发挥社会救助体系作用的问题,从社会救助网络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多元救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星瑶 《理论界》2006,(12):122-123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本文针对寄养安置过程中出现的“安置中断”现象,从社会支持系统,寄养工作中三类角色——寄养工作者、被寄养的儿童和寄养家庭入手,寻找提高家庭寄养安置成功率的途径,避免由于安置的中断对孤残儿童造成再次伤害。  相似文献   

7.
制度的设计与运行需要完善的管理机构作保障,而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制度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政府应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而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在管理实践中存在部分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对目前社会救助的管理体制与经办工作进行创新,建立"双向系统性"的社会救助新型管理模式,执行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推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8.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家庭社会救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救助,其核心目的,是帮助失独家庭老人安度晚年。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失独家庭的社会救助已渐成体系,但无论在失独家庭层面,还是在政府和社会层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政府必须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失独家庭基本信息档案,实现精准救助;在不断提高经济救助水平的同时,重点做好失独家庭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工作,切实做好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9.
失依儿童是需要特别扶持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社会救助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要求,体现了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但是目前的失依儿童社会救助仍然存在困境,家庭的抚育作用有限、制度的保障程度不足、社会救助和支持缺乏,他们处于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儿童权利保护法律缺失、制度性保障政策救助范围狭窄、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缺位和社会力量薄弱,因此我们需要在分析其救助困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失依儿童的救助和扶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流动加剧,分担家庭风险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的保障能力呈弱化趋势。国家和社会救助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无法替代家庭救助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给予心理安慰方面的功能。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遵循"去家庭化"理念,忽略了家庭的社会救助功能,因而在实施中遭遇诸多困境。从强化家庭的救助功能出发,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在科学界定社会救助概念的基础上,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设计中对家庭因素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11.
季蕾 《阴山学刊》2014,(3):101-105
由于儿童的特殊脆弱性,“需要评估”(Needs Assessment)在儿童社会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有研究对于“需要”的概念和评估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都还缺乏更深入的探讨。这需要对儿童“需要”的基本内容做出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儿童“需要”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从“理论视角”、“需要类型”、“需要内容”、“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五个方面建构需要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整体进步往往在重大转折与变革中获得加速度,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后半叶推动的中国社会变迁,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与举措的除旧布新,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21世纪新的历史情况和历史要求做出的重大选择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筑水库农村移民社会保障体系,将水库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风险降到最低已愈显迫切;可借鉴大中城市的社会保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突出社区的作用,走水库移民的社区化保障之路。作者运用农村社会保障理论,提出水库农村移民社区化社会保障模式,对其模式设计以及国家在构筑水库农村移民社区保障体系中的责任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贫困落后地区积累贫困的经济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运行是以劳动力长边最大限度地替代资本 (技术 )短边 ,超强度地开发土地资源维系的。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迫使这些地区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从而形成了长边扩展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扶贫战略与区域经济增长战略不仅在战略实施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而且实施战略的目标及资源配置流向也不同 ,不能以集中投资的工业化战略来代替扶贫战略。可将国家的各种转移支付和政策性贷款集中投资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 ,提供贫困成员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和环境条件所需的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援 ,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扶贫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 ,它不是一场运动 ,更不是创造“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社区养老因强调就地养老的原则,不仅可以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更符合中国安土重迁、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因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目前社区养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网络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资源整合、家庭积极参与,社区组织协调,机构承接服务以及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周东华 《学术月刊》2012,(8):148-154
麻风病在东西方社会均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是公认的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因此,理性地处置麻风病也就成为东西方社会现代性的象征之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到明清时期,因"秽(精神与肉体双重污秽的形体)、恶(自甘堕落为恶盗、恶徒、恶人的恶丐身份)、淫(纵情贪欲、违礼犯法的麻风男女)"三端,麻风病被中国社会"污名化"为一种"不洁的"、危害社会公德和公共卫生的恶疾;麻风病患者被消极地"徙(迁徙出正常人居住的范围)、禁(禁止入城)、养(隔离于麻风院中)"于官办民助的麻风院,非但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而且"养而不教",故以"理性管理"为内核的卫生现代性显然并不清晰。与此对应,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自中世纪以降,用"排斥和洁净"两种方式从肉体和精神上对隔离到麻风院的麻风病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理性管理",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中世纪欧洲在孕育现代性方面的贡献,但其视麻风病患者为"不正常的人"的"污名化"举措,同样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并未真正彰显卫生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李孟伦小说《太阳之门》的相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群山格局:社会分化视野下的农村社会成员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成员发生了分化。一方面,农村社会成员在横向上分化为多个并列的派系,在此基础上农村社会建构起了一种以派系为核心,主要按利益关系的大小和紧密程度向外扩展的新型差序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性农村社会成员结构;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成员在纵向上分化为若干地位不等的阶层,在此基础上农村社会建构起了上下有别的等级秩序,形成了山峰状的阶层结构。农村社会成员结构是分派结构与分层结构的有机结合。受分派和派系竞争的影响,分层结构将不同程度地"扁平化";受分层和阶层博弈的影响,分派结构将不同程度地"等级化"。在分层与分派两者结合的视野下,中国农村社会正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群山格局。其主要特征是:(一)上层精英因派系因素的影响而分裂为若干利益集团,展开竞争;(二)下层群众因受分层和分派双重因素的影响,处在若即若离、聚散不定的状态;(三)阶层博弈因受派系竞争影响而弱化。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部署和安排,以建一流基地为目标,以"三贴近"为突破口,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