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父亲和母亲是很不相同的两种人。母亲总是小心翼翼,注意礼节.而父亲却是言行均无所顾忌。  相似文献   

2.
激情防线     
和老公两地分居让我们很无奈,聚少离多的日子,算算也有两三年了。但每次见面,我们都像新婚一样,幸福、甜蜜,有时还很激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发展很快,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按一般思维定式想来:美欧肯定很繁华,其国民生活也肯定很奢侈。然而,实情却是,美欧不少地方很“破”,其节约情结出乎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优雅     
李愫生 《女性天地》2011,(10):27-27
她是我的一位邻居,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融洽,但总是一个人的样子。我时常在街心花园或咖啡馆遇见她,每次遇见,她都会微微一笑,很沉静。她长得不算漂亮,有些普通,但她微微笑着的样子实在很好看。她的衣服上总别着一枚向日葵胸针,绚丽夺目的秋天的色彩戴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乍眼,反而很雅致。  相似文献   

5.
贾永平 《现代交际》2014,(7):129-129
体育课是国家设计的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体育课,可见,体育课看似普通,但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色年华》2008,(8):30-31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很想问一问,为什么每次当我战胜和克服了一种压力之后。另一种更大的更让我无法忍受的压力又会向我袭来,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7.
憨直人生     
我自幼憨直,口讷心实,实在不是做大事的材料,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最大的官就只当过小组长。小组长只管七八个人,职责是干些收作业、擦黑板、扫卫生、生炉子之类的杂事。当然也偶尔给人看作业或领头背书。我虽不爱说话,背书却是强项,所以,自小学时候起,每次背书老师总是先点我的名。  相似文献   

8.
SimonMinty本身是一位残疾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改善残疾人生活状态的工作,人们很容易以为他所从事的是NGO或者NPO的工作,但Simon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我们是要赚钱的,我们的Churchill,Minty&Friend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  相似文献   

9.
爱的纪念日     
颜彦 《老年世界》2006,(16):20-21
母亲没有戒指,没有耳环,什么首饰都没有。每次除夕夜吃年夜饭的时候.父亲总是很小心地为母亲斟一杯酒,端给她并且保证来年一定会努力地开车(父亲是一个汽车司机),努力地攒钱,给她买一条金项链。母亲每次都用微笑接受了父亲的承诺,也用微笑接受了下一年里无数个意料之外的起起伏伏和升升落落。  相似文献   

10.
胭脂阵     
龙应台 《女性天地》2008,(12):45-46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妈妈患上老年痴呆症,但她的声音很愉快:“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总觉得每次争执都要让对方认错心里才舒服。有时候,表面看你是赢了一分,实际在感情上却是输了一分。在爱情的天平上,输赢并不重要,分量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儿子移居海外多年,老伴过世后,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钟爹爹就住进了养老机构。每次病情严重就要由养老床位转移到医院的病床上去,很是折腾为此,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不能就近在养老楼层进行治疗呢?"钟爹爹的疑问反映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声。随着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越来越多,老有所"医"已迫在眉睫。然而,"看病的床位不能养老,养老的床位不能看病"却是现实矛盾。为此,近年来有关"医养融合发展,实现养老和  相似文献   

13.
戒毒康复者的陪护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异常痛恨毒品和吸毒者,另一方面他们的亲人却是吸毒者,这种既爱又恨的情绪,让他们处在矛盾当中。他们看到了毒品对亲人的毒害,甚至他们已经饱尝了亲人吸毒造成的伤害和折磨,  相似文献   

14.
徐珣 《老年世界》2013,(6):26-27
20多年前,我每次去烟台探望老叔公徐六谷(由于他过继外祖父家,当地人又称毕六谷,俗称毕谷子),总少不了为他代笔给冰心老人写信,其称呼不是“婉莹”,便是“庚妹子”。他俩,一个是蜚声中外的文坛女泰斗,一位却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又非亲非故,无根无攀,为何如此亲切?此事直到1984--g(-,老叔公去世前后,我才弄清了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静待盛放     
杨晔 《伴侣(A版)》2015,(6):54-54
每次路过菜市场,我总会遇见这样一个卖菜人,三十多岁,瘫痪,坐在轮椅上,吆喝卖菜。
  最近我开始思考圆葱的花是什么样子,就是因为这个卖菜人。他的生意一直很不错,倒不是大家有意照顾他,因为他总是笑呵呵的,很阳光。  相似文献   

16.
《金色年华》2010,(4):34-35
编辑同志:他是我第一个男朋友,两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当时我20岁,他26岁。因为家教的原因,我很传统,一直认为要在结婚之时才会献出初夜,但因为我们身处不同的城市,每次见面都很费周折,而我最后想,迟早都要走出这一步的,他又不是个坏人  相似文献   

17.
陈彤 《金色年华》2009,(1):58-58
彤姐:你好。我的男友平时很温柔,对我很好,但是一吵起架就六亲不认。我们经常吵架,他是性格比较冲动的人,一生气什么话都敢说,如“这种感情我宁可不要”之类的话。每次我都很伤心,就躲起来一个人哭。我知道吵架是两个人都有责任的,我承认自己也很倔,但我从来不会在气头上说一些绝情的话,他不行,他是什么伤人说什么。冷战几天之后,他又会来道歉,说自已是一时冲动才说那样的话,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发誓,我们就和好。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相似文献   

18.
王殊 《中外书摘》2007,(9):30-33
使馆的生活很清苦我没有外交工作的经验,只是我在国外当过十五六年驻外记者,对国外的情况比较熟悉,而对使馆的领导和管理却是一点经验也没有。我国在西德建使馆后国内各部门很重视,很快派了人来,使馆发展到了一百多人。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童年往事常常令人回味一生。我常记起我的童年。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很多学生参加学校的合唱队,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鸟在前面带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穿过绿色的大森林》等歌曲。那时候的合唱很简单,都是齐唱,最多是二声部轮唱,伴奏也很简陋,只有少数学校有钢琴,大多是用风琴或32贝司的手风琴伴奏。尽管形式简单,条件也很有限,但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却是无穷无尽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姜堰市的八旬老汉老刘因小儿子长年不“回家”,一气之下告上法院。经法官调解判决,被告小刘每周至少“回家”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对此,小刘很是想不通。(8月3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