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杜牧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重视政治教化功能和强调经世致用功能两方面。这种文学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保守性。至于杜牧对元白艳诗的批评,应从两方面看:从元白艳诗的内容及其所产生的不良社会效果看,他的批评是对的;从他批评时所坚持的情理观念本身看,不但有很大的偏失,而且与自己的创作相矛盾。(二)在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方面,杜牧既强调以思想内容为主,也重视艺术形式。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比较辩证,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这个概念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它主要讲“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友情、自我牺牲等等,总而言之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优先地位的思想和精神。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今天仍是文学艺术的重大课题。它滥觞于文艺复兴,但人道精神在古代文化史上却早已存在。从广义上说,人道主义并不专指文艺复兴精神,而是通指古往今来把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作为出发点和目的的一切理论、学派、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本文拟就杜牧的人道精神来做一些试探:  相似文献   

3.
杜牧艳诗析     
长期以来,文学史上对杜牧的人品颇有微词,说他作风不够检点,放浪形骸,风流自赏。其主要根据就是因为他写过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这样一些艳情诗句,以致千百年来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晚唐诗人杜牧的学术性专著中,由王西平、张田二同志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牧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可谓独具风姿.该书250千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以集大成又溶和创见的史笔,对杜牧其人其文进行了既宏观亦微观的艺术把握,做出了合乎情理的科学论断和符合事实的艺术评价.《评传》为杜牧研究、乃至唐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可喜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后令人欣喜.在以往对杜牧的评价中,有两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个是在论其人时,如何正确把握事业心和功名心的关系;一个是在论其文时,如何正确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评传》的作者深知此种情况,因而着实用力,要攻克这两大难点.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杜牧曾五次担任郎官,这在唐代诗坛是绝无仅有的。唐代诗人担任郎官现象比较突出,但多数人在郎官任上得到提拔,而杜牧十年之间从膳部员外郎到吏部员外郎,职级不动。杜牧的职官角色在郎官与刺史之间转变,五任郎官,四任刺史。长期的宦海生涯对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早期的壮志情怀逐渐转变为看淡仕途,甚至生发出退隐的思想。与此相应,其诗文创作的体裁与题材都有明显的变化,反映了他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6.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杜牧是晚唐诗坛上的佼佼者。他现存的400来首诗中,有20多首是咏史诗,在争奇斗妍的诗坛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杜牧的咏史诗,大都是针对政治形势的现实,以“今用”为目的。借托史事,有感而发,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杜牧的咏史诗,一般都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有的直接评论政治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有的借古讽今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这类诗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与腐朽,对人民的遭遇和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它还提出了较为进步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  相似文献   

7.
<正> 在晚唐文坛,杜牧不仅是个风格卓异特立的诗人,而且是个才气横溢、笔力健举、继往开来的散文家、政论家。在他青年时代,太学博士吴武陵曾向东都科举监考崔郾推荐他的《阿房宫赋》,称赞备至,郾亦大奇之。以是东都应试,一举成名。李商隐也很称赞他的文才:“高楼风雨感斯  相似文献   

8.
田照军 《船山学刊》2012,(4):97-101
杜牧着眼于现实的政治、军事形势,站在维护唐王朝统一的立场,著文立说,力陈自己的军政见解。他在曹操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结合历代用兵方略,重新注释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他的许多兵学观点,切中时弊,立论精要,不仅在当时的平叛削藩与边防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光超 《云梦学刊》2005,26(3):99-101
樊川是杜牧幼年和青少年成长的地方,这里秀美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樊川情结,家庭的变故和仕途的失意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情结。在本质上,杜牧是把樊川作为他理想人格的观照,并在潜意识中把它作为人生漂泊中灵魂栖居的精神家园,从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杜牧与牛李党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杜牧与李德裕在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待外敌入侵方面。西南之吐蕃,西北之回纥,是唐朝边境的两大隐患。德裕在文宗大和五年(831)收复吐蕃所侵占之维州,即表现出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大志;武宗  相似文献   

11.
历代诗评家大都给杜牧及其诗歌以很高的评价:“杜牧之晚唐翘楚”(清薛雪:《一瓢诗话》),其才“自王右丞后未见其比”(清翁方刚:《石洲诗话》),恃才纵笔,力矫时弊,“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清洪亮吉《北江诗话》),“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李调元诗话》)。翁方刚更是把杜牧与杜甫并驾齐驱:“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  相似文献   

12.
晚唐具有文才武略的诗人杜牧,具有进步的文学思想,并以这一思想指导自己的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一代杰出的诗人。杜牧的文学思想,虽未有专题论述,未作系统的阐发,仅散见于他的诗文中,却极为珍贵。杜牧的文学思想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并对后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13.
一 一般认为,“脂粉气”构成杜牧诗的主要特色。其实不然。在杜牧诗作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他的政治诗。杜牧之所以能在唐代诗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也应当说主要是因为他在政治诗方面的出色成就. 杜牧生活在晚唐,成年后经历穆、敬、文、武和宣宗各朝。 他出身于高门世族,祖父杜佑曾在德宗末年位至宰相,并经历了顺宗、宪宗两朝。杜牧从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陈志明 《中文信息》2013,(6):122-122
在唐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的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各种文学体裁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诗歌最盛,犹以盛唐为最,可谓“盛唐气象”。但随着唐王朝土地兼并的加剧,社会矛盾又趋于激化,加之玄宗日渐昏庸,沉湎声色,任人失当,终于在八年“安史之乱”中一蹶不振,落得个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政局急转直下,面对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残酷现实,诗人的浪漫豪情再也找不着了,他们带着理想前途的无法实现、人生失意的痛苦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不得不对现实社会作一个深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杜牧的党属关系究竟如何?对此学术界仍有很大分歧。大多数人把杜牧划属牛党;张采田则认为他只是“右牛党者”;清代王士祯更为他鸣不平说:“党牛怨李君何与?青史千秋有至公”;目前仍有人提出杜牧是“非牛非李”的超然人物的论点。我们认为对这一分歧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也认为仅仅满足于党属的结论是很不够的,还应该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历代的爱国诗人,不管他们认识和反映生活的深度有何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及创作个性特征怎么迥异,但有一条轨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心,并写出了大量的动人的爱国诗篇,成为我们祖国文化传统中极其宝贵的遗产。屈原那忧思忧国的深沉吟唱,李白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激情赞颂,杜甫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无限同情,白居易对被压迫妇女悲惨命运的逼真描写,等等,都是生动的例证。杜牧,生逢风雨飘摇的晚唐之秋,在内忧外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忧思忧国,激愤不已。他继承了前代诗人的爱国传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国诗篇,作出了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卒年,钱大昕《疑年录》谓杜牧卒于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年五十岁;而岑仲勉先生在其《唐人行第录》及《李德裕会昌伐叛编集证》中均认为是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年五十一。今人缪钺教授亦曾游移于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和大中七年之说,最后在其发表于1962年的《杜牧卒年考》及后来的《杜牧年谱》里乃辨析杜牧卒于大中七年之误,考定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冬,公元852年,年五十。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史料载,作为许浑诗保留下来的,约530多首,作为杜牧的诗保留下来的,总数也与此不相上下。读《全唐诗》则发现这样的情况:把作为杜牧的诗而收录的50多首诗(1972年的《杜牧研究资料汇编》说是53首),又作为许浑的诗而重复收录了。一诗二主的数量之多,是颇为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杜牧的《自撰墓志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作者的家世、生平,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历来为史学和文学史家所重视,从五代、北宋人撰旧、新《唐书·杜牧传》到今人编《杜牧年谱》,其世系、仕历皆以《自撰墓志铭》为主要依据,这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杜牧对元稹、白居易的诗歌持什么态度?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论。本文拟对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宋祁在《新唐书·白居易传赞》中说:“杜牧曰:‘(元白诗)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盖救所失不得不云。”宋祁此语一出,其后学者若刘克庄、杨慎、王世贞、贺贻孙、王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