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破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指明了方向,即“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用“放权于民”的方式,鼓励食品企业员工揭露企业违法内幕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揭露政府主管人员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腐败行为,激励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去,形成全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合力,实现全方位合理监管,这与“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管理模式完全契合。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来完善食品安全举报人保护制度,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中国食品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安全食品的供需失衡以及政府监管成本增加等问题.企业、政府、第三方组织有义务通过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容,有责任通过建立食品溯源制度保证食品在流通环节中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必要通过修改信息披露相关法律制度更好地协调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情境模拟实验,考察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并研究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响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慈善捐赠等不同的社会责任表现有着明显不同的评价,食品安全和慈善捐赠对消费者评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程度有明显差异,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地区差异对消费者响应程度具有调节作用。食品企业应处理好不同社会责任行为的关系,积极关注消费者对社会责任做出的响应,结合消费者特点和类型,合理开展社会责任活动。  相似文献   

4.
食品市场诚信是我国各界人士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监管力度、食品企业文化定位、消费者维权意识等是我国出现市场经济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消费者对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政府诚信受到挑战等现状的主要因素.文章基于政府监管部门、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三方视角探索三方经济利益的博弈关系,提出政府将执法权与监督权分离,以改变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消费者的监管信息不对称等现状,进一步研究各方相应的行为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成为影响各国之间食品贸易的重要因素,我国食品出口贸易业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各国食品安全制定标准不一、国际关系等均是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原因,但提高出口食品安全质量却是影响食品贸易的内因。文章运用博弈论模型尝试分析了完全信息下和非完全信息下的出口食品质量监管博弈行为。对梳理政府监管部门、出口食品生产单位、消费者等关系、提高出口食品安全质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依然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导致社会伦理道德危机发生,由此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都在试图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危机日益严重,食品源头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政府、消费者、科研人员、新闻媒体等伦理缺失、道德意识淡薄,因此有必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探讨食品安全危机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的根基,也是社会和谐、善治的重要标志。在国内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监管执行力差、协同监管程度不高、过程监管欠缺、信息共享与披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原因体现在监管环境、监管主体的认知和行为、制度等诸多方面。鉴于此,必须从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构建监管主体之间的链式关系、组建食品供应链、引导消费者认知的公共性回归、建立食品领域信用系统、推动监管压力传递和推进社会善治等多个方面入手,建构"政府+关联多主体"的协同监管路径,以期实现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多个参与主体,食品生产者、消费者、监管机构等,他们之间存在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行为选择。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在食品流通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由于羊群效应引起的消费者跟风购买行为而导致的劣货驱逐良货现象的原因,之后,还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监管机构和劣质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行为互动和策略选择,找出监管者监管不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给食品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使食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收益,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提出食品安全认证成本收益分析的概念框架,认为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在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企业声誉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慈善正处于发展转型期。中国当代慈善的基本定位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而不是政府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或"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观是"利他"而不是"利己"。为了"利己"才去"利他"不是真正的慈善。对主观上有功利目的而客观上有慈善行为者,应主要看其客观效果而予以充分肯定。不能用对待个人慈善的标准对待企业慈善。企业慈善功利是合理和应该的。企业应当确立慈善发展的理念与战略,将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排他性商品,和以慈善为目的的生产公共品这两类基本行为统筹起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统一。慈善是民间资源,本质上只能是民间行为,理应由民间自觉自愿地去做、去发展,而不宜由政府去运作与实施。"民办"与"官助"是当代中国慈善发展的合理定位。民办慈善发展的路径应当是民营化(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政府要确立慈善与公益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让社会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公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丑闻迭出,重典治乱已成食品安全治理之共识。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期间的讲话表明了国家重典治乱的态度与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虽然对我国食品安全丑闻做出了法律回应,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却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从食品安全犯罪之法律归属及客观要件的分析入手,提出应将食品安全犯罪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范畴,并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客观要件予以扩充:应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掺入"行为扩大为"使用"行为;法律界定应将食品添加剂纳入"食品"的概念范畴;强化专供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2.
张帆  康洁 《理论界》2007,(8):64-65
公共管理是一种服务性的活动,利他性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本质特征。由于公共管理管理主体存在形态及个体差异,利他的动机和程度是有所分别的。本文认为,政府行为是纯粹的利他主义;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属于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工作于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人员的利他行为属于利他主义的特殊形式"制度化的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的实践性品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范导性功能使其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道德治理可以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证民生幸福筑牢坚厚的基石。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展开系统的食品安全问题道德治理: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普遍的食品安全道德观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管理制度;依靠政府、消费者和媒体的多方力量,为食品安全道德治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食品的安全性关系着人类的健康水平,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期待。作为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主体,食品生产及相关的企业被赋予了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为要求,即食品安全责任。食品安全责任应当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从经济学角度看,其作用的产品属于公共产品;从现实层面看,食品安全问题是具有重大性和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现阶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企业责任,只有将其定性为企业社会责任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责任的履行,以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为此,应厘清食品安全领域社会责任的各个层次和具体内容,并分别从强制性立法路径、软法立法路径、反身法路径和可持续公司法路径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这个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食品安全的优劣也反映出了这个社会的信誉程度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政府需要针对在国际和国内发生的食品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的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要重视起来,同时,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包括与之领域相关的各大中小企业都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以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保证为其提供优质的食品,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食品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食品安全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河北省各级政府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社会控制模式转型和强势社会阶层的疯狂敛财以及少数食品生产企业的急功近利,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河北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控制规范体系,推动转型社会控制模式的转换,积极培育现代社会新型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监管方式由重打击到重预防,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58-61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民生与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质量整体水平令人担忧,距离国际水平还相差较远。而欧盟国家一直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欧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控制,逐步建立了新的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近几年出口到欧盟的食品类商品被通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促成我国食品预警体系的建立,以确保我国食品类商品的安全出口,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18.
面向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透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供应链透明是保障食品安全健康、促进食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内外实务界和理论界兴起了对食品供应链透明的研究与实践.为系统认识和推进食品供应链透明工作,必须首先建构食品供应链透明的理论分析框架.笔者从驱动主体、流程规范、保障条件三个层面对食品供应链透明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该框架为:消费者、政府、企业基于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共同追求成为食品供应链透明的主要驱动主体,形成对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销售、食品回收等活动的信息透明规范,为促进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不断提升需要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信息技术平台、供应链治理结构三方面主要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十倍"的惩罚性赔偿,该规定在理论上得到了交易习惯、立法学以及法解释学的支持.然而在适用上,还存在食品消费者概念不明晰、食品生产经营者概念混乱等问题,应通过法的体系解释和文意解释予以厘清.同时十倍惩罚性赔偿不应当以"支付价款"为基数,而应当因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购买商品的价款"为基数.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消费者支付意愿可以获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状况,对提高食品安全的供给效率、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食品安全供给水平相比,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处于较低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是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消费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价格特征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主观认知与评价等因素,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政府监管、增加食品安全信息供给是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