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出重点在基层和农村.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重复建设、低效运营、内容缺乏等问题,其核心在于机制障碍.农村"多网合一"工程的实践说明,要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包括建立主管机构协调整合机制、农民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监督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并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3.
全球海洋公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而为全人类所有的海域及其所包含的资源,既具有主权的无归属性、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利用的规范性特征,也在经济、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球海洋公域治理正面临治理态势的权力政治化、治理供给的赤字化和治理价值导向的私有化挑战。完善全球海洋公域治理,需要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治理主体的包容与协商原则、治理方式的多元与规范原则、治理收益的共享原则。中国可以从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深化治理机制改革、主动宣扬和践行"中国话语"三方面出发,积极参与全球海洋公域治理进程,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4.
《创新》2019,(3):112-118
"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其实体保障机制要从制度、机制、保障等方面健全,探索国家决策、实体制度和地方实体制度的纵向完善机制,健全明确牵头单位、主体成员组织、关爱服务主体权责的横向完善机制,完善制度建设纵横交错、填补盲点的制度机制,推进"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实体、政策、组织、投入、社会参与的机制保障建设。只有从机制完善上着力,才能保证实体建设过程遵循内在必然性展开,建设的实体制度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15,(2):2
为进一步畅通弃婴接收、救治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弃婴的生存权益,江西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勇于探索,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弃婴救治"关口前移"救助模式,在市第三医院设立弃婴观察救救治中心,并将"婴儿安全岛"直接设在该医院门口,与弃婴观察救治中心建设有效衔接,构建了无缝救治体系,做到了三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救治,"第一时间"建档,确保了弃婴从发现到救治过程缩短到10分钟以内,有效保障了弃婴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到保障的儿童得到相关机构的庇护,确保管理部门按职权做出裁定后,由相关的福利机构进行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7.
农民劳动就业权益的缺失及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书祥 《学术交流》2004,(11):114-117
农民劳动就业权益,指农民在劳动就业方面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目前农民劳动就业权益的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的;有土地产权和土地流转机制方面的;有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政府行为和农民自身方面的。为保障农民劳动就业的权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世峰 《社会福利》2012,(11):14-15
2011年,经中编办批准,中国收养中心更名为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对"中心"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建成中国儿童福利促进中心,二是建成中国儿童保障信息资源中心,三是建成中国收养服务中心. 建设"中国儿童福利促进中心" 承担"明天计划"工作."中心"承担着"明天计划"办公室日常工作.目前,主要着力加强对各地残疾孤儿手术治疗工作的指导,推动全国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建设,组织远程会诊网络服务项目实施,开展大病救助试点等工作.随着福利机构中病残儿童的不断增多,手术矫治、康复训练的作用日益凸显,下一步"中心"将重点加强脑瘫康复示范基地的建设.省级民政部门在"明天计划"各项工作的推进,特别是脑瘫康复示范基地的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省份如四川、辽宁、湖南等的脑瘫康复工作协调机制较为完善,基地作用发挥也更为突出.2012年"明天计划"工作总结会,将于年底适时召开.  相似文献   

9.
从权力运行向度来看,跨域环境治理场域中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权力作用机制.根据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构建出一个跨域环境治理的二维分析框架,划分出“弱治理”“权威依赖治理”“资源依赖治理”“强治理”四种治理模式.应用此框架分析中国跨域流域治理中的制度创新——“河长制”,通过纵向机制的强化推动中国跨域河流治理从“弱治理”模式转向“权威依赖治理”模式,在取得短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规制需求、“纵—横”权力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决定了中国跨域流域治理应该导向强纵向机制、强横向机制的“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地发展权视角的土地征收增值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农地发生了巨大的价值增值.但由于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不仅使得土地征收增值分配混乱,也使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害问题时有发生.因此,设立农地发展权,完善土地征收增值分配制度,农地的发展权由国家和失地农民分享已势在必行.通过赋予农民分享土地的发展权,既可以使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得到有效保障,也可以使国家利用农地发展权获得的价值来协调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行域、知域、言域的语义框架,可以发现副词"也"的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意义都可以得到解释."也"表示委婉语气的用法也是通过引入一个社会规约的类同参照来减缓主观色彩,因而事态、认识或言语行为的出现显得合乎情理.三域之间存在着交叉,不同语义域也可能共用同一个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继远 《社科纵横》2009,24(3):73-75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雇用、聘用和派用三类合同人员的选任和监督失控,他们也因合同性质不明确、实体权益和诉讼权益保障缺位,鉴于"三用"合同人员的特殊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事业单位"三用"人员管理办法》,将其界定为"劳动者",对他们的合同性质、选用与监督机制、权益保障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2):45-49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本文以张掖为例,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确保农村土地改革、进城农民权益的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5,(6):85-91
相对其他已经实证化的土地权利而言,土地开发权并未实证化而仅处于理论研究的合理性论证阶段。基于这一状态,可将其归结为"新权利"范畴。在我国现行实证法上,承认土地开发权这项"新权利"为一项独立财产权利,并将其嵌入到我国现行地权结构体系和内容中,不仅是契合土地所有权之权能权利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更是拓展、深化和开放我国现行土地权利体系与内容,协调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权与土地财产权保障之冲突,走出土地管理失灵困境的实践需要。中国法语境下的土地开发权的引入,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增强我国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回应力、提升其适应性品格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5.
各地简讯     
《台湾工作通讯》2020,(1):38-39
福州设立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2019年12月11日,为创新台胞投诉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司法保障,更好维护台胞合法权益,福州市人民检察院会同福州市台港澳办,在福州市台胞权益保障中心举行设立首家“台胞权益保障检察官工作室”揭牌仪式,并举行在榕台胞n企代表座谈会,听取台胞台企对检察环节各项工作特别是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建议,了解台胞台企的司法诉求和期盼,并围绕加强检察机关与台港澳办工作衔接、拓展服务台胞台企渠道等主题开展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1):131-136
新时代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的时代要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构建多学科交叉"合力育人"机制的现实要求。马恩经典"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实践经验以及网络新媒体提供的技术支持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生态建设"、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生态环境"以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加蓬勃发展,为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促进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创建一个高效、协调、规范的科学管理机制是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曦  彭品贺  余遨洋 《创新》2014,(3):10-15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措施,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剖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实践及不足,阐述了土地整治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原则,在构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从政府做好主导者与服务者,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探索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来构建土地整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争议产生的原因多样、主体关系错综复杂、涉及法律、政策和行政裁量等专业技术问题,现有纠纷处理机制难以有效解决.应该建立土地裁决机构平衡国家和公民在土地权力监督和土地权益保障之间的关系.构建土地裁决机构需明确其性质和定位,并就法律依据、机构设置、受案范围、程序及监督救济等方面予以具体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甘正培 《探求》2013,(Z1):12-14
法院文化,是法院及法官司法活动的精神积淀,来源于日常工作,又作为法院的上层建筑无时不刻在指导着工作的每个环节,是法院精神的灵魂。一直以来,天河区人民法院(简称"天河法院")将文化建设视为法院建设的中心内容,成立了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院长统揽全局、政工办牵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天河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三年达标计划(2012—2014年)》、《特色法院文化基地建设方案》等多个指引性文件。在文化建设方面,天河法院尤以"明镜"最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