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皇帝也有难当的时候,尤其是他上头还有个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倦于朝政,56岁便提前退休,把位子禅让给自己的养子赵昚。赵登基后,尽管位居至尊,但他在其位难谋其政,做起决断来处处受制。比如,作为一国元首,他屈辱于对金称臣,不  相似文献   

2.
圈子     
王立群 《领导文萃》2011,(23):66-68
高祖六年,刘邦称帝后,在太公家臣的启发下封太公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然住进了皇宫。据《西京杂记》记载,太上皇移居到长安后,住在深宫里,天天闷闷不乐。刘邦很奇怪,通过左右一打听,原来太上皇自幼所喜欢的是和一些屠户、商贩在一起,卖酒、卖饼、斗鸡、踢球(蹴鞠),一生以此为乐。现在搬到这儿,所有爱好都消失了,所以很不开心。刘邦一听,好办,把老家搬过来!于是,  相似文献   

3.
正在宋代历史上,南宋孝宗赵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赵是"已趋式微"的宗室弟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他被宋高宗选中,意外成为皇位继承人。继位后,宋孝宗立志恢复中原,中兴国家,表现出与宋高宗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截然不同的进取气象。在其统治时期,国内秩序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由此开创了南宋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相似文献   

4.
王权 《决策》2012,(11):86-87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他致力于改变南宋以来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现状,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了一丝蓬勃希望。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在经过宋高宗多次挑选,登上帝位后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形势。围绕着怎样消除南宋政权机体内部的痼疾,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等问题所作的设想与实践,构成了宋孝宗一生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过美人关得皇位孝宗赵眘并非南宋高宗的嫡系,而是宋太祖的七世孙,赵德芳的后人。当年宋太祖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而没有传给  相似文献   

5.
<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曾经约定不杀大臣的宋朝,开160余年之先河,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了岳飞。到了明代,崇祯帝再次冤杀袁崇焕。这两次领导悲剧不仅使民族背负了屈辱,冤案的制造者本人同样以害人不利己乃至害人更害己的结果得到了报应。因此,探究这类领导悲剧的成因,方能在未来避免类似的悲剧。下面主要以岳飞、袁崇焕被冤杀的历史事实来加以诠释。一、宋高宗杀岳飞的三大缘由:保自己的皇位,拿岳飞做交易,顺应内斗要求  相似文献   

6.
鸣弓  彭本 《领导文萃》2006,(2):128-132
太上皇,是皇权政治的特产。辞书的解释是:皇帝的父亲,也叫太上皇帝,简称上皇。不过,第一个被称为太上皇的秦庄襄王,却是死后由其子秦始皇追尊的;其后,汉高祖刘邦亦尊其父太公为太上皇。这两个早期的太上皇,和后来的由皇帝而太上皇的那种情况有别。由皇帝而太上皇,用当代政治语汇说叫“退居二线”吧。皇帝宝座之极具诱惑力,可借用毛泽东的诗句来表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坐上去诚然不易,而下来也非常之难,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另一个“英雄”武力赶下台;活着能让出皇帝宝座——哪怕是让给自己的儿子,毕竟很难得。权迷心窍如唐宣宗,大臣请他早…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登基,到公元557年梁警帝萧方智把皇位禅让给陈霸先,梁朝执政仅55年,四世而斩。梁朝为什么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呢?  相似文献   

8.
一、太上皇死了1799年2月,农历己未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帝乾隆在日出之际崩逝于乾清官! 虽说三年前这位大名弘历、年号乾隆的老皇帝,在庆祝自己登基六十年之日,便宣布退休,归政于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并改年号为嘉庆。但“联虽然归政,大政还是我办”。老皇帝所以宣布退休,井非真的“倦勤”,甘愿放弃独裁权力,而是企图欺骗神明。原来,六十年前老皇帝登基改元的时候曾当众发誓,他做皇帝的时间决不敢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古代两千年封建帝王史,尊称太上皇者代不乏人,其中大多是万般无奈地去做实际上的高级囚徒。乾隆则不是这样,他的太上皇生活是那样地洒脱如意,津津有味。若说乾隆是太上皇队伍中绝无仅有的佼佼者,那是毫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0.
不守古训,唐太宗欲查国史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  相似文献   

11.
三、乾隆皇帝的殊批谕旨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公元1711年,公元1735年即位,公元1795年退位,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公元1799年卒.终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相似文献   

12.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4):106-109
<正>宣德三年,暹罗国向大明王朝进贡了三万斤上好的风磨铜。宣宗皇帝一高兴,命人烧铸成了三千个"晶莹温润"的铜香炉。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宣德炉"。似乎应该有比这更重要的事载入明代历史,因为这一年本是明王朝开国60周年。然而传统时代,这个大日子没人注意,包括刚刚登上皇位4年的朱瞻基。都说朱棣之所以把皇位传给朱高炽,最终目的是要隔代传给  相似文献   

13.
我呸 《领导文萃》2007,(4):84-85
光绪皇帝的变法,维持103天就呜呼哀哉了,那慈禧也的确厉害,这个靠政变起家的女人,到老依然威风八面,对付她的“儿皇帝”基本没费什么劲儿。她囚禁光绪的理由是:变法无度,乱了祖制。其实,这个托词极可笑,要说乱制,她自己乱得最彻底:大清有律,明令禁止后宫干政,而她垂帘听政几十年,怎么就不说自己乱了祖制呢?说到底,她是握有乱制的资本,而光绪连坐稳皇位的资本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三朝内禅     
君主制虽说是终身的,但偶尔也有老皇帝生前移交皇权的特例。这时,由于权位是父皇让渡的,即使升格为太上皇,也仍有权对小皇帝横挑鼻子竖挑眼,影响就不容小觑。秦汉以后,这类太上皇,仅南宋就有三个,其作派与收场却大不相同,这里不妨就来侃侃这三代太上皇。  相似文献   

15.
神笔可鉴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在第40集的结尾处有一个无言的场面很见光彩。嘉庆登上皇位四年以后,连乾隆大丧的日子还没有过,便把全国一号贪官污吏和珅处决,不可不谓明君之举,大快人心。然而,紧接着编导们又巧妙地设置了这样一个场面——  相似文献   

16.
崇祯皇帝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无疑是在不动声色中除去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神明自运”四字,是明末清初松江(今上海市)名士夏允彝对思宗朱由检除去太监魏忠贤一事的评价。稍后的历史学家如谈迁等人,对于思宗在除魏忠贤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稳重、魄力,都叹赏不已。的确,在天启未年和崇祯初年,思宗的政治才能曾昙花一现般绚丽夺目。他在接替自己的长兄朱由校的皇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并顺利排除一切影响他皇位和执政的因素。在明代历史中,思宗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无疑是在不动声色中除去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天启…  相似文献   

17.
梁武帝之笑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3,(11):91-93
公元502年,大司马、梁王萧衍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大戏,从14岁的齐和帝手中夺去皇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和之前篡位自立的曹魏、晋、宋、齐皇帝一样,依靠兵权夺取政权的梁武帝对身边的重臣也是一百个不放心,处处担心提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对自己的六弟临川王萧宏。说起这个萧宏,还是个美男子,史称其"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  相似文献   

18.
王权 《领导文萃》2013,(6):93-97
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在经过宋高宗多次挑选,登上帝位后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形势。围绕着怎样消除南宋政权机体内部的痼疾.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等问题所作的设想与实践,构成了宋孝宗一生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太上皇”柳传志2000年冲击波:一手操办联想分拆,规划好联想的现在与未来,携数十亿巨资进军风险投资业。姓名:柳传志现任:联想集团董事局  相似文献   

20.
<正>三、乾隆皇帝的硃批谕旨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公元1711年,公元1735年即位,公元1795年退位,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公元1799年卒,终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