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下。据了解,不少官员有很多怕,但最恐惧的是网络。最近,一些地方官员反映,现在地方许多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2.
朱海兵 《决策探索》2010,(21):25-26
现在的官员有很多怕,但最怕的可能是网络。是惹不起,还是心里虚?一旦被网络曝光,就一发不可收拾?可怕的恐惧症状什么是官员"网络恐惧症"对此,谁也说不出一个使大家认可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3,(9):72-75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合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  相似文献   

4.
《秘书之友》2014,(6):48-48
郑毅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1期《论网络反腐过程中的官员名誉权保护》一文中指出,官员既不能随意以名誉权被侵害而采取措施打击和压制公民进行网络监督,同时,以侵害官员名誉权为目的的网络监督也不是法律所鼓励的反腐行为。一、官员名誉权与监督权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灿 《领导文萃》2008,(5):23-26
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在网络中游荡的人们也希望这个世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作为管理者,官员们更希望这样。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更加谨慎地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一句不经意的话,无论对错,都会在几分钟之内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6.
构建网络监督与组织监督合力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勇 《领导科学》2012,(34):9-11
近年来,网络监督表现出强大的舆论态势,有力地促进、配合了组织监督,对遏制公权滥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表哥"、"房叔"等问题官员纷纷落马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令人深思。普通网民获取信息的局限性常使得被曝光的往往是一些级别不高、修养较差的问题官员;网络信息的分散性使得大量的网络监督信息未能引起重视;网络信息处置的不规范性,使得大量网络监督信息被屏蔽过滤掉,甚至被  相似文献   

7.
苏洁 《决策》2009,(6):62-63
官员在“网络问政”中,要实现其效能最大化,除了要尊重每一个网民的表达,参与的权利,同样需要讲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志灵 《领导文萃》2011,(23):1-1
如果说前网络时代,虚拟的互联网的规则是,“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可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规则早已变成“即便你是一条狗,网络都会知道你来自哪里”。海量的网络信息可以让公众随时查找、核,对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且很多的信息可以通过关联信息从逻辑上进行相互验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众人物的官员,  相似文献   

9.
11月1日,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因一句话,遭到网民的"人肉"搜索".此前,宜黄拆迁等一系列微博事件表明,网络时代的到来,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下.但是,一些地方官员反映,现在许多地方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0.
曹劲松 《决策》2011,(8):70-72
大众麦克风时代,政府和官员如果不主动在网上发言,不主动承担网络意见领袖的职责,就令主动被社会舆论边缘化。  相似文献   

11.
叶红 《领导之友》2009,(6):25-2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博客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同网友互动,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上同网民们聊天,开了官民网络互动的先河。如今,官员开博已经不是新闻,前有宿迁81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开设博客,近有江西文明网的60多位县级官员组成的“民生博客群”,一时间,中国出现了官员“网络问政”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24-25
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作为党和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宣传、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应对则是全新考验。  相似文献   

13.
胡涵涵 《决策》2009,(11):34-35
面对公民记者带来的网络监督,执政者做到理性对待,就能达成双赢:打击贪腐官员,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疏导民情民意,建立良好的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李松 《领导文萃》2009,(13):88-92
近年我国官员开设博客人数逐渐增多,从最初官员公布电子邮箱、上网解答民众疑难,再到开设博客,民众能清晰地感受到,网络行政的脚步在悄然前进。  相似文献   

15.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9,(23):15-20
从“贵州瓮安事件”到“云南孟连事件”再到“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等群体性事件以及“邓玉娇案”的爆发,无论是暴力形式的,还是非暴力形式的,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官民矛盾、官民冲突加剧,以及官民关系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公开化使得官员的神秘性降低,也使得官员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网络风暴下的官员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兰燕飞 《决策探索》2009,(23):26-28
网络反腐已经得到了中央层面的高度肯定,地方官员感受到了信息公开环境下执政的压力和困扰。未来,他们将如何化解随之而来的新的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7.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9,(11):15-20
无论是去年的林嘉祥案还是近日的贵州习水案,无不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网络上广大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和强烈批评的对象。这些现象不仅暴露出当前官员队伍中少数人的个人素质存在严重问题,也凸显网络时代“官员形象”的重要.因为在彰显民意的时代.官员形象直接影响到民众对官员的认同度和支持率。那么,当前官员的整体形象如何?官员形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吴明华 《决策》2008,(12):25-27
网络舆论经常给官员造成巨大的压力,但这—次,网上对于刘仰刚扮演“孔乙己”推销螃蟹的争议,并没有让他如坐针毡。相反,对于自编自导这出戏的刘仰刚来说,网上的炒作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社会     
《领导文萃》2009,(20):8-9
互联网成中国最开放的公众平台 在网上.自由活动人士不多,但网络中存在一股活跃的反权贵文化。他们是数以百万计的“愤青”.在类似铁血论坛等网站上发表看法,在反CNN这样的网站上发表揭露西方媒体偏见的文章。一个听起来有些可怕的网络愤青行为是“人肉搜索”,很多互联网用户一起搜寻关于某个行为不端者的现实信息。尽管审查制度严格.互联网仍是中国最开放的公众表达思想的平台。腐败官员日益发现自己会因为大大小小的渎职行为遭到“人肉搜索”,私人企业会发现.污染环境或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已经无法通过贿赂媒体掩盖真相。  相似文献   

20.
趋势     
《领导文萃》2011,(11):137-138
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