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构式压制角度考察"是+能愿动词双+的"的构式特征及其能产性.该构式性质为表判断的"是"字句,是谓词隐含的结果.谓词隐含受制于构式压制,"能愿动词双"经构式压制被赋予了谓词性功能.该构式的构件特征包含"的"字结构的物性角色和"能愿动词双"的去范畴化,构体特征侧重表达凸显强调和主观评价.由其衍生出的"能愿动词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多角度地探究了现代汉语中常见构式"NP+好+V"的构式语义。"NP+好+V"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构式语义,体现了构式的多义性。但这两个构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紧密联系,一个构式义是对另一构式义的继承,二者属于次部分连接。"NP+好+V"的构式意义家族中存在着构式义的典型成员。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4.
"X+到"构式是镇安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该构式体现了进行体的特征,表示参照点时间或说话时刻正在持续的动作或正在进展中的活动或事件;在压制的作用下进入该构式的瞬间动词、活动动词和形容词发生了体转移,具有了动态性、未完成性及临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Vi+NP构式在国内外语言学界是一个探讨得比较多但又难以获得令人满意解释的问题。以去范畴化理论(Decategorization Theory)为指导,从认知视角深入探讨Vi+NP构式的三个问题:Vi+NP构式的本质特征,产生Vi+NP构式的动力和内在机制,Vi+NP构式的认知经济性和表达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站和微博出现了一类汉语新词汇"神X",比如神回复、神救场、神逻辑、神准等新表达。目前,不少学者从构式语法角度解析了各种汉语新词汇的认知机制,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只有三篇文章关注了"神X"新构式,且都只从语用层面浅析了这一构式。因此笔者试图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这一异常的或边缘性的新兴语言现象,解读其句法结构、构式语音语义特征以及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即构式和组成成分的互动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压制。通过语料分析发现此构式具有独特的句法结构和语音语义结构,并且在构式压制、词汇压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压制的情况下,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独立的构式,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英语have+-en与汉语"有+VP"分别是表示英汉完成意义的重要构式,两者之间形义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而从两个构式演变的历史、认知语法化的过程讲起,并对其相应的重要组成及整体进行对比分析,将有利于启发认知领域一定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有效地表达强烈的意愿,在原有结构“宁+VP”的基础上添加参照项,整合成框架构式“宁+XP+不+YP”,这个框架构式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受自然音步双音化影响,表示主观意愿的“宁”和“可”近义连用,进一步词汇化为双音节词“宁可”。为满足韵律讲求对称的审美要求,在同一个框架构式中互相搭配的边框都使用双音词,“宁可+XP+也不+YP”等一系列框架构式产生,并逐渐发展成表意愿选择的构式家族。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很+NP"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高程度性状义构式。构式的部分能产性基于范畴属性的归纳,其认知机制是非范畴化的。某个具体名词一旦进入"很+NP"构式,这个名词的意义就会遵循它所嵌入的构式的意义,条件是该名词具有可被激活的表示程度性状义的语义因子。构式指示语义类型、构式强制提供了词汇项产生语义类型转变的条件,以保证相应的语义因子获得合适的论元。进入"很+NP"构式的名词都含有该构式所在的具体语境的语义因子,整个过程是以认知语言学的凸显原则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V+Num+是+Num”构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V+Num+是+Num"构式具有特殊的句法特征,对于该构式的认知机制我们可以用舞台模型理论、空间映射理论作出解释。该构式的浮现意义是指最大限度(尽可能)地做某事,它表达了说话者积极进取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1.
也谈"Ns+V+得+NP+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Ns+V+得+NP+VP"句加以分析,得出"Ns+V+得+NP+VP"句与兼语句没有很强的内在语法意义和外在语法形式上的可类比性,不应该将此类句归类为兼语句.  相似文献   

12.
借助语料考查分析了跨层结构“据V”的来源形式、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以及“据V”的性质和功能。跨层结构“据V”的初始结构为“据+NP+V”,在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话语交际“适量准则”的推动下省略NP变为“据+Ø+V”结构,“据”和V在省略和外部句法环境的双重推力下功能悬空,其后语用需求和语用推理导致构式“据V”产生并表传信功能。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构式内的“据”和V弱化和改变其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与构式整体相和谐。同时,词汇也反过来压制构式,迫使构式“据V”具备动词的性质和一部分V的句法功能。“据V”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动词性,具备传信功能、话题标记和话语标记功能。但受同类差异和竞争的影响,构式“据V”的内部成员使用和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3.
“看+X+de”是大同方言常用构式,通过研究构式特征及表义机制,其构式义可概括为:对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提醒。“看”作为构式的核心,具有“认识—担心”情态,此特征对其他构件形成压制,以求整体的凝练。对“看”字历时的探究以及构式不同发展阶段的回溯,为构式的产生及演变梳理了脉络。首先,“看”的语法化是构式产生的关键,“看”通过隐喻机制在心理域的投射和使用中浮现的“时间性”,为构式的产生提供契机。其次,在构式化研究过程中,构式扩张留下的痕迹表明:大同方言构式“看+X+de”缺少完整连贯的构式化链条,其先构式化阶段可能与“看+NP+X+de”出现分流,之后在类比映射作用下逐渐凝固成型。  相似文献   

14.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制的认知驱动。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对宏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汉语宏事件的认知识解,并为其语用效用提供历时理据。  相似文献   

15.
语式是指短语的抽象的语法结构格式。从语义和句法的结合式来看,我们把NP的VP短语的语式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NP领事+的+VP名物化名核"。这种语式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下位类型:"NP施事+的+VP名物化动核""NP系事+的+VP名物化性状核""NP受事+的+VP名物化动核"。第二大类是,"NP限事+的+VP名物化名核",从语义上分,限事分别表示时点、时量、数量、工具、处所、方式、性质等语义格,可分为"NP时点+的+VP名物化动核""NP时段+的+VP名物化动核""NP性质+的+VP名物化动核""NP工具+的+VP名物化动核""NP处所+的+VP名物化动核""NP方式+的+VP名物化动核""NP数量+的+VP名物化动核"等7个下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构式语境下对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反义词共现构式在本质上具有交互主观性特征;反义词共现构式的交互主观性高度依赖构式语境,其中,构式语境(较复杂构式)和构式反义词项(较小构式)之间的交互是前提,构式语境对反义词项语义特征的压制是"催化剂",使得反义词共现构式不再被最大限度地客观识解,主体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oldberg早在1995年就提出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是NP1+VP+NP2+PP,以此为基点,通过考察大型语料库中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汉译对应式,笔者归纳出了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并采用F illmore和Kay的单层构式语法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9.
“很+NP”的构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是程度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加强程度.但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我们把它统称为"很+NP"结构.本文旨在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很+NP"结构是一个构式,它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很"和"NP"中推知出来,它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语义和语用价值,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语料库考察了"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的构件成分和构式意义.研究发现: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游移量构式,表示以名词为参照点在反义词所指量级上浮动的游移量;基于BCC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构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量度反义形容词是"大小",后面依次是"粗细""长短""厚薄"和"宽窄";构式中的名词具有感知上的完整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