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适应选择论从生态社会学的视角诠释翻译现象,凸显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是译者在受制于多元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同时选择、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社会活动。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择当译之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目的语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考究了鲁迅早期译介域外科学著述的社会活动,指出鲁迅翻译科学小说的取材适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翻译社会环境,翻译策略的取向实现了汉语世界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翻译的语用等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用文本在经济建设及国际交流中起着越发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实用文本的翻译在翻译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宏观生态理念和微观文本操作的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实用文本如何通过选择和适应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层面真正实现语用等效。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实用文本的翻译实质即是译者在复杂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着重参照"读者反应"这一重要因素进行"选择性"的适应和"适应性"的选择,从而达到适应选择度最佳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译界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少,其中不乏洞见,本文试图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在探讨英文电影片名文体特征及其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尝试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翻译原则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对翻译教学中的电影片名翻译进行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观察电影片名翻译宜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为指导,译者进行有效适应与选择,作者期望本文的探析能为其他翻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转换”,诗歌的翻译也不例外。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比较《枫桥夜泊》的三个译本,检验其是否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以期给诗歌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的综合整体性研究。该理论强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汰弱留强,适者生存”以及译者翻译过程中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研究译本,凸显生态翻译学对译者翻译水平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诠释了许渊冲的诗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表明,许渊冲诗词翻译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翻译过程的"弱汰强留"、以及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等生态翻译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辜鸿铭英译《论语》是一项能动的译著活动,能够适应其个人角色、社会背景、译本选择等翻译生态环境.在与传教士理雅各译版《论语》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通过分析辜鸿铭进行翻译活动时在适应其生态翻译环境基础上对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最终得出结论,辜鸿铭英译《论语》是一部获得最高整合适应度的优秀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拓宽视野,开始将翻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观点结合起来,生态翻译学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生态翻译主张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三个维度进行翻译,并通过读者反馈及译者素质进行翻译质量评判。由于广告语翻译涉及文化因素的转换,语言韵律等特征的处理,因此生态翻译学方法论中的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可以为广告语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翻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广告语应该被视为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与这种生态环境应该是相互适应与选择的关系。应该在充分考虑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语的内容、受众、源语及目标语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进行翻译,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9.
中药宣传册记录着中药产品的历史溯源、治疗功效等重要信息,承载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其高质量的译文能够促进中药产品的海外推广和中医文化的域外传播。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理念,译者在中药宣传册的翻译过程中要理清自己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明确为何"为"和如何"为",即正确认识翻译目的,从"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采取借用、增译和释义的翻译策略,创作出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用生态学的视角,借以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理论,对翻译实践中的实质、方法、技巧、标准等加以解释,从而建构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新途径。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的翻译视角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文章将模因翻译论与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即适应选择论进行比较,进一步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说。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的翻译生涯经历了由译入到译出的转变过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考察其转变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林语堂翻译,而且能证明林语堂由译入转为译出是林语堂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性适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示语翻译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泉州城市双语公示语作了生态翻译学角度上的评析。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阈;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在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能够对翻译本体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文章在该理论视角下来研究广告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广告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广告翻译新视角,从而为其他广告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董乐山作为一位知名的翻译家,一生译著卷帙浩繁,质量上乘。其翻译作品具有启蒙性,翻译态度具有严谨性,翻译思想充满真知灼见。国内翻译界对其已有一些研究,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董乐山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和探讨,以期对其翻译活动进行更深入的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理论,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尝试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指导下,探讨软新闻的汉英翻译,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译者在软新闻汉英翻译过程中居中心地位,需从翻译生态环境层面做出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转换选择。  相似文献   

16.
马丽青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37-138,141
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备受关注,相比之下,聚焦其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利用MonaBaker结合社会学角度的叙事理论和翻译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鲁迅儿童文学翻译的代表作《小约翰》从时空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位两个叙事手段进行解读,尝试用较新的叙事视角解读鲁迅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旨在发现叙事视角为研究鲁迅翻译带来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活动和文化移植,更重要的是译者选择适应的结果.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探讨了毛泽东诗词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补偿,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译者要经过选择适应,通过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等手段对原语进行信息补偿,从而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以适应译语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警务公示语汉译英的水准真实直接地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对外交流的水平。生态翻译学以其全新而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翻译活动译学理据。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了现行警务公示语的翻译,肯定了多种翻译方法在提高译文“整合适应度”方面的作用。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有助于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中心"地位,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统帅和主导作用。从生态翻译环境、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三个层面分析译者在壮族神话传说英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实现原作与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上的有效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