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3.
4.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有时在语境作用下违反人称指示的常规命题用法使用一些超常规的人称指称,因而出现人称或数的语法范畴与言语行为参与者角色关系不对应的有标记指称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出于礼貌原则、语用移情、权势与同等和语体顺应等语用理据,而且这种有标记指称的语义所指涉及空间输入、空间连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换和空间合成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话语交际过程中的指称理解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是人们理解话语意义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整个话语交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Ariel的可及性理论,英语指称词语具有可及性标示语等级的差异,不同的指称词语标示了所指称对象的心理表征在受众记忆中的可及性。人类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人类对指称选择的认知加工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指称确认的4个认知语用因素以及它们在指称构建和解读过程中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话语交际过程中的指称理解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是人们理解话语意义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整个话语交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Ariel的可及性理论,英语指称词语具有可及性标示语等级的差异,不同的指称词语标示了所指称对象的心理表征在受众记忆中的可及性。人类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人类对指称选择的认知加工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指称确认的4个认知语用因素以及它们在指称构建和解读过程中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名词指称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 ,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 ,名词指称形式多样 ,指称范围可大可小 ,不仅能用来确保话语连贯 ,还可实现多种修辞功能。熟悉英语中名词指称的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8.
离散与模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观。文章讨论了语言哲学视角下的离散与模糊问题,并从原型范畴的角度管窥了隐喻指称的连续性和模糊性。隐喻指称的非离散性和渐进式倾向是人类的模糊认知模式与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的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现代隐喻学将隐喻的构成方式定义为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喻词。具体在日语中的表现为不使用"~の如し/~如"﹑"~のようだ/~像"之类的喻词,取而代之的是用"である/是"、"なる/成为"、"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好像"等动词、助动词来表述,有时甚至连动词、助动词也不用。隐喻不直接地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作比较,而总是将主体与喻体直接画上等号。本研究旨在阐明日语语用中的隐喻辨识;隐喻句的生成机制认知;隐喻与推量助动词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应从建构英语隐喻思维模式,积累常规隐喻词汇,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全面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指代歧义是指句子一个成分可以分别指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人或事,从而造成一个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依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是产生指代歧义的所在,原因是深层结构是大脑要表达的思想,不会产生歧义。对歧义的讨论是根据语言结构本身及句子中的词组成分的阿尔法移动这一转换生成角度来探求结构歧义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产生机制,在完全摆脱语境的条件下探求指代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只有语句结构本身提供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这种指代的结构才会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产生歧义。管辖约束理论指出在分析指代歧义时显示出一种指代管辖约束关系,其次,在结构歧义分析中,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应用于指代歧义的分析,并在控制理论中的地方域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句内外域和句外外域两个概念,这对于代词在域内或域外找到其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指提供了证据。从语言本身局限性上讲是指代歧义的产生是由于深层结构被转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搭桥参照是指话语中照应语同先行语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参照形式。在这种参照中 ,照应语的理解必须通过推理才能实现。本文分析了搭桥参照的命题类型和结构语义特征 ,介绍和评价了Clark的问题解决方法 ,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从隐喻、扩充隐喻以及教师自己构建的创造相似性的隐喻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利用隐喻解析教授英语词汇的一般模式,并分别从解释名词动词化过程,习语解码以及区分某些相似词汇三个方面对隐喻机制分析的应用作了详细阐述,旨在展示隐喻分析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著名的文体学家,波特在创作中尝试各种写作技巧。她巧妙地将隐喻思维融入文本创作,无论作品的标题、主题意义还是文体模式中都体现了波特的隐喻性思维。波特将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语篇策略来构件文本,从而使她的作品内涵深刻,文体特征出色。  相似文献   

16.
隐喻能力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面临两大障碍:概念因素和学习者因素。概念因素是指汉语和英语概念系统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概念迁移、思维模式因素和文化因素。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性别、年龄、创造性等。二语隐喻能力发展的实质就是二语概念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只有进入了外语概念自主阶段,隐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包含三个层面的叙事,即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故事和鲁迅的故事,在分析该小说的叙事技巧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区别,还要注意到鲁迅的表现技巧是如何模糊了这些层面之间的界限。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的表现技巧,探寻其中叙事的修辞性痕迹,体验鲁迅在叙事的更高层面上创造的修辞意义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人类古老的一种隐喻思维形式,它从一产生起,就带有根本的隐喻性质。艺术联想思维具有情感性、偶然性、隐蔽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还广泛影响着语言和思维。本文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现状,揭示学生的隐喻能力与其英语水平的关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