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晓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1):135-137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不同的词、成语及表达方式等,它们不仅妨碍人们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表达思想,而且在文化交流和英汉互译等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会使人误入歧途,闹出笑话甚至产生隔阂。本文从意义划分的角度,分析英汉词汇翻译中的概念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以及词汇词义本身的转变,并结合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别和思维差异提出英译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晓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86-89
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是指在字面意义、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但含义却截然不同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本文从翻译思维的活动过程、语际转换以及符号学翻译理论等角度对“假朋友”现象进行了解析,并从中西方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互译中“假朋友”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翻译者避免此类现象出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福宇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2-115
对唐诗《静夜思》中“床”的理解争议颇多,由此可究及英汉词汇意义的多种对等方式,“假朋友”则是其中之一。翻译中的“假朋友”可以划分为客观范畴与主观范畴;在客观意义的“假朋友”被译者慎避之后,主观意义的“假朋友”则成为翻译的大敌,而相应的“隐性负效应”成为译者所要克服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假朋友"(False Friends)是一种语言负迁移现象,翻译中的"假朋友"即原语和译语中形同(似)义异的表达,它们貌合神离,似是而非,不但是翻译中的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盲区。国内外学者对"假朋友"现象多有提及,只是较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着眼于我国的翻译教学实际,研究者有必要对此现象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各异,行文结构与谴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因而在语际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些矛盾不断妥协、不断变通的过程。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源语先入为主的影响,译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亦步亦趋,使译文不合的语习惯,形成所谓的“翻译腔"。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通过列举“翻译腔"的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和避免“翻译腔”的途径,以使译文更接近于“信、达、切"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陈福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8(3):112-115
对唐诗<静夜思>中"床"的理解争议颇多,由此可究及英汉词汇意义的多种对等方式,"假朋友"则是其中之一.翻译中的"假朋友"可以划分为客观范畴与主观范畴;在客观意义的"假朋友"被译者慎避之后,主现意义的"假朋友"则成为翻译的大敌,而相应的"隐性负效应"成为译者所要克服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李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58-63+154
“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是近年来学界争议颇多的话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概念的描述不应否认食品安全领域“知假买假”者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主体地位。《食品安全法》应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别法,因此在食品安全相关案件中,应当适用《食品安全法》和《食品药品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惩罚性赔偿应以“明知”为前提,且不能将损害作为构成要件,“知假买假”者既有通过索赔以营利的一面,也有监督食品安全以保障公益的一面。因此,彻底取消和打压“知假买假”者的“一刀切”行为并不合理。“知假买假”者在正确的制度设计与法律规制下,可以依法有序地开展维权和监督,达成政府监管—社会共治的良性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8.
陈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29-32
"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但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却具有很大差别。中西方"朋友"观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时间长短;三是相处之道。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与社会组织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朋友"观和交往习惯。其次,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形成不同"朋友"观的外部原因。再次,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民族性格是形成不同"朋友"行为的基本原因。最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对"朋友"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立言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Z3)
本文对“假”、“大”、“空”进行了批判。认为可以从教育活动、手段、方法、思想、理论、目标等方面克服“假”、“大”、“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并为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蒋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23-2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欺诈行为双倍赔偿原则,有力地打击了不法经营者的假冒伪劣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知假买假、打假索赔"的行为也遇到了法律的雷区,"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界定,需要从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不同角度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1.
12.
邓海丽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根据有关的连贯理论,通过分析英文广告的"假不连贯"现象,提出此类广告文体的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准则,以意译为主,对其结构、语义作较大调整。 相似文献
13.
胡兰方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100-103
基于原著作的限制,翻译时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还要遵从目标语的语言规则。翻译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译者不可能像原作者那样自由创作。但要忠实于原作不等于死译,巧妙地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可以实现译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付湘钧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4):88-93
青年“躺平”现象是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不良思潮的冲击裹挟之中滋生与蔓延的。在“躺平”现象影响下,青年的理想信念根基被侵蚀、自我价值认同被弱化、奋斗精神被消解。必须从优化社会大环境、加强互联网正向引领、增强青年自我价值认同入手,积极引导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驱散“躺平”的消极影响,唱响青春主旋律,不断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吴春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
成功的译文依赖于一定的翻译过程,而理解又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语义分析,语境分析,语用分析这三个维度来探讨有效理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语青学Krashen所倡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他的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设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输人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Affective Hypothesis)。其中“输入假说”是克氏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理论在语言学界得到了许多实验支持,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挑战。集中介绍“输入假说”的局限性及其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林利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3-104
"双语教学"是当今外语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许多高校开始了其相关专业或课程的"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克拉申"输入假说"指导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水平不一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包含五种类型的"立体式"双语教学体系模式,并对其在英语学习,专业学习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的优势加以分析阐述。希望能为高职高专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8.
王文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02-105
克拉申所提出的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包含了5个假说,即习得一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成分。在分别介绍5个假说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理想语言学习的特点,并结合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所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珠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会极大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斯蒂夫.克拉申(StephenKrashen)的学习—习得假说理论,二语习得也是一种吸入并经大脑过滤而最终使用一种非母语语言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习得者也会出现高原期现象,这种高原期具有自身的特点。要克服它,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吹毛求疵”评《英汉翻译教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张培基等先生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所用译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1)原文词汇的意思确定不当;(2)原文理解偏差;(3)忽略原文文体风格;(4)漏译、死译、硬译、乱增删;(5)汉语选词、译文表达与组织不当,等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