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价值哲学之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生岐 《唐都学刊》2001,17(1):10-15
党在世纪之交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是邓小平"两个大局"的生产力布局结构梯次推进构想的具体贯彻.首先,从"时间之矢"的三环节讲,西部大开发正赶上了历史老人"之"字形前行的"否定之否定"的"回归"之路,我们应站在扬弃历史,前瞻未来,立足当今的历史的"回归线上",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更好地开拓"明天".其次,西部在历史上的辉煌与无奈中所形成的正反两方面的文化心理积淀,很有必要在思想上来一次观念上的"涵化"与重组.再次,西部人现代性人格的建构应以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为指导,大胆地将人格定位、落实在"物役性"人格的建构上.最后,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重"扬"与"弃","抓大"与"放小"等等的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开发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西部开发的历史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开发的历史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真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永强 《唐都学刊》2004,20(2):51-56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外国探险者对中国西部的"地理大发现",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因而,要对他们的探险记游所折射出的"西部镜像"给予科学审视和历史分析,既要珍视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文学价值,又不能回避其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偏见、局限与蔑视.因为,域外探险记游文学不仅仅是异域风情的展现与描绘,还包含着创作者的文化认知与主体心灵的展露,自然物象与主体形象的结合与呈现,才是这类作品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她善于运用时间艺术使然.在她的作品中,时间对于叙事,既是对象,又是手段.她的作品通常取材于美国黑人历史,并通过史实性的陈述与细节描写,构建"对时间的叙事",显现出史诗般的恢弘.同时,通过对"作为叙事的时间"形式的探索,即多变甚至反常的节奏、非线性时序和多角度叙述等技巧的运用,建立极度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虚构的叙事时间.对时间的叙事与作为叙事的时间完美结合造就了莫里森作品中史实与故事辉映的特色,使她登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5.
曹小晶 《唐都学刊》2003,19(4):68-71
"中国西部电影"的称呼是对美国西部片的借用,但在其具体的审美蕴涵上却是完全中国化的,它具有-种"历史寓言"的美学本质,富于历史的厚重、沧桑感和精英意识的主观表现性.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创变是前代史书叙事中"个人"意识日渐觉醒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在叙事中采用情感透视的方法更能从心理层面艺术化地展现司马迁与传主之间的"灵犀",其中也必然包含了司马迁对人生、历史和哲学的独到感悟。因此这种直面个体情感的新颖叙事不仅促使司马迁在书写以项羽为代表的历史悲剧人物时能真正取得心灵的呼应,更决定了"究天人之际"的哲学命题在司马迁的笔下能够进入人性的深层,这也是《史记》超越一般意义的历史、哲学著作的关键,使之成为文学史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选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述方式修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如何解读这一调整的现实影响?对比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前后的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没有因表述方式的调整而中断,而是实现了从先验直觉到全面结合、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建构的突破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代表的党史核心概念的过程化研究,对明确概念的准确意涵、 弥合因特定历史事件而出现的叙事方式变化、 形成整体性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之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西部广大农村而言不是简单地带来一种就业压力,返乡农民工有着东南沿海打工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劳动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恰恰是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外出农民工返乡以后,如果能够把他们掌握的资金、技术与当地优势相结合,积极进行返乡创业,会给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讲.尚处于起步和自发阶段,亟待加以扶持和引导.基于此,西部地区有关部门应当抓住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实施返乡创业的"凤还巢"工程,使之成为促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第五代导演与西部电影的艺术叠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03,19(3):42-45
第五代导演初登影坛之时,便将自己的艺术触角大多伸向了对中国西部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与解读,实现了与当时正在走向兴盛的西部电影思潮的艺术叠交。第五代导演不仅使得西部电影更加富于创新性和开拓性,同时也使自身在对西部电影艺术的探索中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毛粉兰 《社科纵横》2003,18(1):19-20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持续发展 ,才能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才能使甘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尽快建成一个山川秀美、兴旺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张润静 《学术交流》2002,(6):131-133
指陈利病 ,议论纵横 ,是杜牧咏史怀古诗最突出的特色 ,也是他对唐代咏史怀古诗的重要发展。他的议论超越了传统的以讽喻为目的的道德定性与伦理评价 ,而以思辨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态势分析 ,具有兵家战略眼光和纵横家的意气。其立论颖异 ,表达俊快 ,于晚唐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史叙事中,以西方概念体系为基本框架的填充式方法,值得深入反思。中外学者关注的“判例”堪为典型。这一近代概念很可能来自日文汉字,用以适泽西文。叫顾西欧英、法两国的历史和现实,判例作为以个案方式凝聚法律群体共识、指引未来案件裁决的形式,始终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功能,与中国古代法中的相关制度有部分共通之处,可以成为构建普适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同时,中国的相关制度具有特定的体制背景和功能。将普适功能与特定功能相结合,“双向功能主义”可能可以避免西方中心和概念纠结,转向功能性问题的探讨和解释,以逐步构建中国法律史叙事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伏尔泰到亨廷顿——西方“文化形态史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军 《唐都学刊》2007,23(6):93-96
"文化形态史学"是西方近代以来兴起的史学流派,习惯上人们认为"文化形态史学"兴起于斯宾格勒,汤因比是其集大成者。笔者认为首开世界文化形态研究之先河者当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尽管在他的著作里既没有出现"文化形态史观"的概念,也看不到对此进行的诠释,他只是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运用"文化形态史观"进行历史学的撰述,他对于"文化形态史学"开创之功为其后的斯宾格勒、汤因比、亨廷顿诸家所继承。由于他们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以宏观的视角分析问题,都关注西方文明的前途,均注重对文化、文明的研究,并将之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史叙事中,以西方概念体系为基本框架的填充式方法,值得深入反思。中外学者关注的“判例”堪为典型。这一近代概念很可能来自日文汉字,用以迻译西文。回顾西欧英、法两国的历史和现实,判例作为以个案方式凝聚法律群体共识、指引未来案件裁决的形式,始终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功能,与中国古代法中的相关制度有部分共通之处,可以成为构建普适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同时,中国的相关制度具有特定的体制背景和功能。将普适功能与特定功能相结合,“双向功能主义”可能可以避免西方中心和概念纠结,转向功能性问题的探讨和解释,以逐步构建中国法律史叙事的新框架。

关键词: 法律史学方法论?判例?功能主义

The traditional way of describ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w, i.e., fitting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to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Western conceptual system needs to be thoroughly reconsidered. “Precedent” or “判例” (panli), which has attracted academic attention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can serve as an example in this regard. The concept “判例,” which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Japanese kanji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used to translate its Western counterpart. A 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and modern practice of the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of England and France shows that preceden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consensus in the legal community and guiding future rulings by means of case law. This function, which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relevant por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legal institutions, can serve as a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a universal theoretic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evant Chinese institutions had specific institutional contexts and functions. By combining universal and specific functional analysis, “two‐way functionalism” may be able to avoid the Western‐centric approach and futile conceptual discrimination and turn towards the exploration and elucidation of functional issues, so as to eventually establish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narrative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转向语言学的西方历史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 《求是学刊》2002,29(2):102-107
20世纪 6 0年代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开始转向语言学 ,其中历史叙述研究引导了这种转向。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一些历史哲学家的思路转化 ,论述了这一转向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观是人们从时间角度观察世界而概括世界运动本质和规律形成的对世界历史过程的总体观念,也是人们从纵向观察世界历史活动过程的思维方式。历史观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为人类史观,广义为人类史观和自然史观的总和;历史观还有唯心史观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之分,前者把历史意识化,后者旨在还原历史真相,有马克思的狭义唯物史观与广义的大唯物史观之别,关注狭义唯物史观可知人世生存之道,关注广义的大唯物史观有利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世界观有旧哲学世界观与马克思新哲学新世界观之分,旧哲学世界观是抽象世界观,旨在解释世界;马克思新哲学新世界观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人物一体化的现实世界观,旨在改变世界。世界观还有普遍世界观、特殊世界观、个别世界观之别,普遍寓于特殊和个别之中,特殊和个别又不能脱离普遍而存在。世界观和历史观二者都是人们对同一个对象世界的观察、思考、概括、抽象,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唯物史观"的本质也是同一的,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和改变世界,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诗与史--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诗、史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洲良 《学术交流》2001,(5):114-117
钱钟书提出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三种方式可概括为写实、寄意、怀古.这表明钱钟书在肯定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诗歌艺术想像与审美创造的能动作用.这一观点可视为诗歌反映历史有别于史书记载历史的本质特征,对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的确立在当时乃至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同时,诗、史关系的研讨还标志着钱钟书的学术思路已由艺术赏析向文学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8.
周文玖 《求是学刊》2000,6(4):97-103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是中国史学史早期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文洪 《求是学刊》2000,(3):105-108
为了推进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在新的世纪中健康发展并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史学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史学家那样从事世界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史学研究的营养,根据中国的需要来发展世界史学科。对此,本文逐一进行较为深入且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2006,22(1):93-97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