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怎样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现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抉择,现代中国既有近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的历程,也有30余年开辟和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历程;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现代化,这是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趋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经了从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到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振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党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在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跃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独特的实践逻辑和发展内涵,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原创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新的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因由、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它既遵循现代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和普遍逻辑,又立足中国实际和国情要求,体现出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彰显出政党领导与人民主体、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坚持原则与改革创新、经济中心与全面协调、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与跨越提升辩证统一的鲜明特征,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进程、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腾飞,超过7亿多人口从贫困中走出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800美元,逐步由落后、贫穷的国家走向了繁荣与富强。由历史实践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路径指向,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本文将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可以反思.中国的现代化没有经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梳理、反思这段历史,既能廓清因岁月流逝而模糊甚而湮灭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印迹,更有助于预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走向.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的新著《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从全球化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演进历程,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诠释了中国如何从被动迎接全球化挑战到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转折中,成功跨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俞祖华 《东岳论丛》2022,(9):5-18+191
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是贯穿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共奋斗历程的两大历时性叙事。革命时期倡导的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过渡;建设时期提法从“工业化”过渡到“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提法从“四个现代化”过渡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小康社会”;新时代提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叙事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时期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改革时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演变,建构了以独立、富强、振兴、圆梦为核心的复兴话语。“两大叙事”相辅相成:生成同源,激发于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创巨痛深,受命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挫折的危难之时,打开机会窗口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新的社会力量成长;目标同向,体现制度优越性——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体现发展全面性——定位于国家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定位高阶性——定位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道路同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两大叙事”又相对分立,现代化话语侧重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以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都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事业发展,却也都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缺陷,酝酿着现代化的危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在经历被动适应与主动迎接后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开始走向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特殊会议,它完成了多重重要历史使命:成就和引领了中国现代化史上一次深刻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实现了历史的重大转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前提条件;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发展规律,正确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历史上长期未彻底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与开放的关系问题.从而找到了发展中国现代化唯一正确的出路,大大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遵循历史发展逻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确立了正确的坐标.保证了中国现代化持续稳定地发展,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现实发展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逻辑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的多维辩证统一,为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模式和人类的新文明形态奠定了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型特征,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目标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决定命运,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积极吸收西方先发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主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但最根本的则是坚持“场域自觉”,即自觉认识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基本国情探索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不断变化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特殊场域,这一场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从场域的视野看,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认清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坚持的自觉性,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完善发展,在不断彰显道路的比较优势中夯实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