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哲学学会最近举行了哲学年会,在分组读論中,哲学史组围绕我校楊祖陶同志和湖北大学蔡起元、黄劭邦、易紀維等同志所提供的科学論文,对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問題,展开了爭論,主要在下面几个問題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見。一、哲学发展的相对獨立性問題。同志們都一致认为,必須以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最近学术界在討論北京大学中文系55級編写的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級編写的中国民間文学史时,曾爭論民間文学的范围問題。爭論的焦点是:我国过去城市里流行的一些伎艺,特別是話本,算不算民間文学?这个問題比較复杂,过去許多人把話本称作市民文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民间文学,或者民間艺人讲唱的市民文学。北大、北师大同学編写的文学史、民間文学史,都把它放在民間文学部分来讲述。究竟話本的性貭应該是怎样?沒有一致的意見。要解决这个問題,我們除了以馬列主义的一般民間文学理論作指导外,还应該仔细考察話本的內容和历史上遺留下来的有关話本的  相似文献   

3.
朝鮮史学家們对古代朝鮮社会的經济关系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討論,这确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問題,能否正确解决,就会影响圓滿地闡述朝鮮劳动人民的历史。但这問題正是大家爭論的对象,沒有得出一个被多数人认为是较正确的結論。承认奴隶制度的学者們注意到三国时代形成的广大阶层的农奴,形态上是农奴,本貭上是奴  相似文献   

4.
真理与錯誤的关系問題是我国学术界討論的问題之一,发表的文章很多,意見分歧也不小,爭論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錯誤的問題上。一种意見认为相对真理不包含錯誤;另一种意見认为相对真理中包含錯誤。目前随着問題討論的进一步深入,又有一种意見认为“真理不包含被揭露出来的、被认識到了的錯誤,但是真理却包含着隐蔽的錯誤”。我們觉得这种意見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世界观与創作方法的关系問題是有了相当長久的爭論历史的复杂問題。廿多年前,瞿秋白同志就在“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現实主义”一文中介紹和評論了对于巴尔扎克的“宇宙观”和“艺术創作”究竟关系如何的四种不同看法。苏联在四十年代也曾經关于巴尔扎克展开了世界观与創作方法的关系問題的爭論;近年来也繼續不断的在这問題上發表了分歧的意見;其中明确而重要的有1952年苏联討論艺术是否上層建筑的討論总結中的意見和1955年法捷耶夫在苏联“文学报”上發表的意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以及奴隶社会的上下限问題,进行了热烈的討論,虽然到現在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但对問題的解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一基础上,史学界开始注意到奴隶社会内部和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題。关于在封建社会的分期各方面已有不少的意見,本文拟就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問題提出一个初步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同志們的指正。我們認为区別一个社会的性貭,应該从該社会的生产方式着眼,也就是从該社会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否还会产生悲剧呢?特別是能否运用悲剧形式去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呢?这是文学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中值得探討的一个問題。1957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老舍同志《論悲剧》一文后,悲剧問題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重視。有些同志同意老舍同志新社会可以有悲剧的說法,但也有不少同志作了否定的回答。广东文艺界和中山大学等高等学校就是在上述爭論的基础上,对現代悲剧問題进一步展开爭論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來,我国哲学思想界对于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問題以及事物发展的动力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討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我們相信,随着問題討論的逐漸深入和正确解决,对我国哲学工作者思想理論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們河南哲学工作者,在討論事物发展的动力問題时,曾經引起了热烈的爭論。事物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在討論中,有三种不同的意見。簡单說来,第一种意見认  相似文献   

9.
一問题的提出西周的社会性質是討論中国史分期問題的中心环節,目前中國史学界对于这一个問題尚未能得到一致的意見;但問題已經漸渐地討論得更为深入了,因此我也把个人的私見先提出來,希望專家同志們加以批評和討論。以前对于这个問題的意見大体上分为三派:最早的一派,主張中國的歷史从西周开始便已走入封建社会了;后來又有一派人主張中國的封建社会起于春秋战國之际,大約公元前五、六世紀左右,中國已經進入封建社会了;但是在这一派人中間又有入主張周宣王时就开始封建化了的,照这样說來西周后  相似文献   

10.
一朱德熙、卢甲文、馬真三位同志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第4期,51—64頁上发表了一篇題为《关于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問題》的論文,对現在流行的一种企图解决汉語一詞多类現象的理論。即“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理論提出評論,附带地也对高名凱的詞类理論提出意見。我們細讀这篇論文之后,觉得这篇論文,正如某些人所說的,①的确是給划分汉語詞类問題打开了一个缺口,但是从这缺口里流出的水却沒有流入他們所希望流入的渠道,相反地,却正好流入了他們所批評的汉語实詞沒有固定詞类的理論的大河、因为这篇論文虽然正当地批評了名物化理論的某些論点,但也有許多矛盾的論証,它不能証明作者們所认为正确的理論,它实际上反而証明了作者們所坚决反对的学說。  相似文献   

11.
一个嶄新的課题:文艺如何正确反映人民內部矛盾?被提上了文艺創作、文艺批評和文艺理論的議事日程。不少专家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意見,从理論上、从創作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討,現在討論已經逐漸深入了。本文試以学习这一問題所得之一点体会,来参加討論,希望得到专家和讀者同志們的指正和批評。有人認为,文艺反映人民內部矛盾,目前存在着两方面的問題:一是作家主观方  相似文献   

12.
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在今年上半年举行了三次座談会,就中外历史上农民战爭和宗教的关系等有关問題初步交換了意見。他們认为,如果不把中外的农民战爭作一比較,就很难得出有关农民战爭的一般规律,因此还邀請了世界史教研室有关教师参加。在座談会上,有的同志介紹了目前史学界对农民战爭和宗教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研究的意見。世界史教研室的同志报告了西欧封建社会农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同志《由王謝墓志的出士論到兰亭序的眞伪》一文发表后,引起学术界、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已发表了若干持論不同的文章,展开討論。由于这个問題牵涉而較广而又較为复杂,还須經过反复深入探討才能解决。我是个书法爱好者,对郭文以及其他同志文中的某些論点虽未尽同意,但頗有启发。現在分几方面来談談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見。  相似文献   

14.
直到现在,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問題,特别是关于从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的时間問題,在許多历史学者中間还沒有一致的看法。在苏联的科学刊物上,發表过这样的意見,認为中国奴隶制度是在东汉灭亡之后,即在公元三到四世紀才为封建制度所代替。但是,这种意見在最近几年中遭到许多宨T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苏联东方史学家有根据的反駁。其中也包括本文作者,本文作者在以前是持有另外見解的。  相似文献   

15.
馬列主義教研室哲學教研組的教師們在七月初組織了一次關於事物發展動力問題的討論,有兩種不同意見,展開熱烈爭論。一種意見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即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推動著事物的發展,他們反對孤立地把矛盾的鬥爭性或統一性的任何一方當做事物發展的動力。持這種意見的同志認為:1.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的關係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兩種獨立存在的關係,而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關係。兩者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特點是矛盾的鬥爭性寓於統一性之中。因此,必須在對立面的統一之中把握鬥爭,也要在對立面的鬥爭之中把握統一。2.  相似文献   

16.
一語言和言語的区分問題是近数十年語言学中爭論不已的一个重要問題,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断断续续的討論。这个討論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推动我們努力去认识語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对这个对象如果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正确,語言研究工作就将是盲目的,甚至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根本性的錯誤。国內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都多少不等地引用已故的苏联語言学家斯米尔尼茨基的某些意見。方光燾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回顾那以前的討論过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实所謂主张‘区分語言、言語論者’都是根据斯米尔尼茨基的文章立論的。”我們在这里簡要地說明一下斯米尔尼茨基关于語言和言語的区分的基本观点,不是沒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一、問題的提出; 二、詞類的定义問題; 三、詞义和詞類的關係; 四、形态和詞類的關係; 五、句法和詞類的關係; 六、結論。一、問題的提出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有兩种相反的意見。有人認为漢語是沒有詞類的,也有人認为漢語是有詞類的。苏联語言学界对於这一个問題还沒有一致的看法。最近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商業资本对于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發生和發展着的資本主义萌芽有沒有積極作用,是随着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問題的討論,而引起的爭論問題之一。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商業資本在資本主义生產方式于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發展和最終把封建生產方式变为資本主义生產方式这一社会变革中曾有積極作用的一般原理,受到所有参加討論的学者們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究竟什么是哲学的根本問題,学术界已討論两年了,問題仍未解决。为什么討論了这么长的时間还不能达到一个統一的认識呢?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問題,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說明白的,它牵涉到許多重大的哲学問題。这里我不打算論述牵涉到的所有問題,而只就有关几个問題提出一点个人的浅見。我的观点是哲学的根本問題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哲学的根本問題即思維对存在的关系問題。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問題。其二,是  相似文献   

20.
馬克思主义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我們探討这个問題不是沒有意义的。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問題,当前史学界正在展开热烈的討論,从討論的情况看来,各家的意见还有很大的分歧,大致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看法:一、认为是国有制形态,二、认为是私有制形态,三、认为是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两种形态并存。本人贊同第三种主张。爭論的焦点在于:封建社会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权)?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还是私有的?怎样认識封建地租与国稅的关系及其区別?对于这些問題进行深入的討論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