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是老子的哲学视界还是自然伦理思想的构建方式,老子的言说都彰显了独特的整体论的文化哲学思维。老子的自然伦理思想是理性反思的结果,渗透进了老子对于自然界恒常事态的理性直觉。正是老子涵括世界万物存在境况的理性观照,造就了他纵贯个体心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的(大)文化的整体论的生态主义思想。老子式的文化理性的伦理思想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彻底的文化自觉。老子的世界是人与自然之间无缝隙、无隔阂的一体建构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凸现人文关怀和生态情怀的文化本体的世界状态图式。老子自然伦理思想的文化哲学旨趣在于他对万物和谐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老子“自然”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中心范畴.从"自"、"然"二字发展为"自然"一词,并形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老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词义角度看,"自然"的意义就是指"自然而然";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则包括"道之自然"、"政之自然"和"人之自然"三方面内涵.老子"自然"范畴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后世哲学和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看,科学发展观通过解答当代哲学发展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是什么?是科学理性,还是文化理性?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是经济增长,还是文化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文明理念是什么?是生态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以文化理性为理性基础,选择文化发展模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从而证明,科学发展观提出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自然”是老子思想中极其重要的观念。由于老子对其思想本体——“道”的含义预设的宽泛,使人们对老子之“自然”的理解颇具歧义。结合老子的道论做实质性考察,本文认为,老子的“自然”实质是一种主观意识清楚的有明确目的的技术性操作过程;其目的则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大限度上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5.
《老子》人生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自然 ,是生命的初始状态 ,是心灵的纯朴本性 ,是心性因性而行的运行方式 ;无为 ,是没有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的心态 ;自然无为 ,是纯真、自由、平淡的心灵写照 ,它在人生哲学养心之道中要求回归生命本真 ,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 ,因而有利于净化和美化人类的心灵 ,提升人类的精神品质及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老子之天是复杂的,具有自然之天和宗教之天两重性。对于自然之天,老子认为天根源于本原之道,天的特征是清明,天的地位仅次于道,天的价值在于同地一起协助道创生万物,天比万物生存的时间更为持久。基于自然之天的自然性,人只是效法天,以获取生存智慧。对于宗教之天,老子认为天具有主宰性,天主宰人间万事时体现其道德性,这种道德性又体现在天一方面对所有的人"善",另一方面仅对善人"善"。基于宗教之天的主宰性,人们唯有事天、从天,顺应天意,才能获得天的佑护。  相似文献   

7.
在超越纯粹自然和纯粹人文向度的意义上,老子的哲学思想显然就是一种具有完整的文化视界和完全的文化品格的文化理性启蒙.他试图劝导人们成为恪守中道“无为而无不为”的自觉主体,并由他所倡导的(文化)理性路径而走向悠然的自由.老子正是以内在的道性自然、心灵觉悟和外在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德行实践,彰显了谋求万物大同的空灵的德性志趣,同时也彰显了万物和谐共存、生生不息的生态旨趣.  相似文献   

8.
实践理性的自然基础——中国哲学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即意识能动性 ,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意识能动性反思规定的不同方向和结果。西方哲学把人的意识能动性理解为超越感觉经验的理论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传统。中国哲学把人的能动性理解为超越禽兽的道德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传统。中国道德形而上学的合理性及其世界意义在于 ,人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需求就内在地包含着实现自身的界限和规则 ,即“良知”、“良能” ,从而实现了性与理、天与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庞楠  叶颖 《天府新论》2019,(4):59-65
柏拉图对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的划分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基础。包括政治在内的积极生活属于感性易变的世界,哲学的沉思生活则属于理性永恒的世界。柏拉图确立起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对立关系,并赋予理性真理对事实真理的优先地位。阿伦特指出,哲学对人类事务领域的敌视以及哲学理性真理对事务领域的控制都对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哲学和政治是存在张力的两个领域,适宜于政治领域的不是理性真理,而是带有公共性的事实真理。  相似文献   

10.
魏建震 《河北学刊》2012,32(1):256-257
若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的老子当为其一。关于《老子》一书的思想旨归,以往学者多有讨论,或认为其旨趣在于阐明君王统治之术,或认为其与兵家有相通之处,其旨趣在于阐明机械变化,或认为其旨趣在于阐明清静无为的处世养生之道,如此等  相似文献   

11.
赵元 《天府新论》2004,(Z2):11-12
《老子》人生哲学中的自然无为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自然,是生命的初始状态,是心灵的纯朴本性,是心性因性而行的运行方式;无为,是没有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的心态;自然无为,是纯真、自由、平淡的心灵写照,它在人生哲学养心之道中要求回归生命本真,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而有利于净化和美化人类的心灵,提升人类的精神品质及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13.
康德的公共理性理论不仅具有道德哲学的意义,更具政治哲学的价值,它集中体现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康德将公共理性置于启蒙的论域中,凸显出自我与公众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两项根本要素。其中自我的启蒙展现出现代政治哲学的自由价值,公众的启蒙凸显了人民与世界公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公共理性取代传统的国家理性观念,强调理性的权威,抑制权力的恣意。经由公共理性观念,人民主权观念与普遍人权观念能够得以有效的关联,从而突破现代世俗化进程中所形成的资本-民族-国家体制,形成世界共和国的理念。从国家理性演化为公共理性的概念进程凸显了康德政治哲学的哥白尼革命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老子以“贵柔”“知白守黑”为代表的行为准则,人们往往给予“消极保守”的评价。其实老子并非真是消极保守、否定进取:其一,“道”本自然,不具备价值判断;其二,“德”存于社会,但人不能做到“立德”,“德”需以“道”为体,才能复归于真德;其三,老子更看重“道”的根源性、统一性、自然性、和谐性,因此万事万物、人的一切言行的正确与否最终都归于“道”的标准。老子哲学的积极本质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论与中国轴心时代之哲学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春秋战国———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实证”的立场考察老子的道论,可以看出,老子提出“道”,是为了超越西周天命论中的上帝主宰论,克服春秋时期天道自然观的局限;老子用“无”来形容“道”,是为了突显“道”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性特征(相对于上帝的人格性特征而言),和超感觉、超形象、无始无终的普遍性特征(相对于大道自然观的局限性而言);而其道论的最终目的,则在于“因大道以明人事”,整合春秋时期出现裂痕的天人关系,以为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现实社会的存在样式及存在的合理性等找到一个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水: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将水的生命与人的自然生命相结合,论述人的生命中所具有的水的自然特质,这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之义,以其表明老子对生命理想的哲学追求。笔者从水的三性:谷、清、柔,论述自然生命的三维:广度、深度、韧度,以体现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和理想目标,展示出老子“大道”的生命内涵。同时对现代人关注生命价值,建构生命理想层次,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早年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以近代科学的观点,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对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体育、智育的关系,体育的锻炼原则、方法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其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哲学以"道"为最高境界,道不仅是"天下母",天地万物之根,"玄牝之门",具有本根之义,而且还具有"天下母"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法则、原则、规范的含义,具有规律之义。道具有形上的超越性,是一种无规定的混沌性存在,并非空无。道本体具有存在者的存在,既是有,又是无,兼有两种规定性。但道同时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人的精神生活与自然存在所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对万物天性与人类本真状态的回归,是人类理性的自我超越与精神状态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了楚巫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包含着对楚巫文化与宗周礼乐文化的双重否定,他对道德真实内蕴、宇宙精神的追求,对淳朴和谐社会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显露出与先秦诸子全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