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苗图》——苗族的历史画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古老的,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百苗图》是清代绘画记录当时各地苗族的生产、生活、娱乐和习俗等风情的历史图册。“百”是概数,含多之意,并不是指有百幅苗族画图,也不是指有百支苗族。《百苗图》形象再现了苗族支系繁多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在古代受压深重,迁徙频繁,分布面广,支系繁杂,发展极不  相似文献   

2.
漫话苗杉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绿色林海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森林面积一半以上、伸延数百里的杉木林。这种杉木,由于生长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聚居地区,所以又称“苗杉”或“苗木”;而当地苗族侗族人民则把它比作“黄金”。据《黎平府志》记载:“黎郡旧多杉,排山塞谷,价值巨万,居人命之日;‘积金满山’;及其伐之也,修皮涤节,黄明耀目,居人命之日:‘黄金晒日’。”关于苗杉,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在清水江畔,住着一个英俊的青年,因家贫无力娶妻。有一天,他在地里劳动,看见远远  相似文献   

3.
<正> “每个民族在其历史上大多经历过战争,而苗族历史上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战争这个魔影一直紧紧地纠缠着苗族,甚至可以说,苗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为了抵御统治者势力长时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尊严,苗族人民被迫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们不断地总结和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一  相似文献   

4.
<正>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的里程。由于苗族历史上受压最深,迁徒频繁,因而支系复杂,风俗殊异,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步苗族源于历史上“武陵五溪蛮”的南部一支,即活动于雄溪(今巫水)流域的“雄溪蛮”,处于千里苗疆的东部  相似文献   

5.
<正> “鼓社祭”俗称“吃牯脏”,是黔东南苗族社会的一种祭祖大典,内容是:杀公水牛击鼓祭祖。这种杀牛祭祖的习俗在苗族社会中普遍盛行,湘西苗族称为“椎牛祭”,贵阳高坡苗族则称为“敲巴朗”。它是苗族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苗族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苗族“鼓社”文化源远流长苗族“鼓社祭”产生的时间早,流传时间长。关于它的起源以源于兄妹结婚的始祖传说较有代表性。传说:古时候,老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孵出十二个兄妹,洪水淹没后,只剩下哥哥“姑昂”和妹妹“卖”。  相似文献   

6.
<正>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苗族主要分布在德峨、克长、蛇场、猪场、新州等乡镇,根据语言和服饰的不同,居住在隆林境内的苗族分为偏苗、白苗、红头苗、青苗、花苗、素苗。隆林苗族男子服饰大同小异,女子服饰款式繁多,各有特点,这些不仅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呈现。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隆林苗族服饰承载了叙述历史、表达信仰、标识宗支、教化社会等功能,其纺织、蜡染、刺绣等技艺都堪称民族文化珍品。因此,隆林苗族服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隆林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继《苗族史》问世之后,伍新福先生又一新的力作《苗族文化史》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今年3月出版。全书50万字,分“文学艺体”、“思想科教”、“风俗宗教”三大篇,下设文学、工艺、哲学和社会思想、“苗医”和“苗药”、苗语苗文、苗区教育、婚丧习俗、服饰和饮食居住、宗教信仰等14章。此后学习、研究苗族文化艺史的读者将有了系统而完整的线索可资重要参考。苗族现有人口7398035(199年普查数),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北、海南8个省(区)、市。此外,历史上移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苗族,目前已不下200万…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苗族历史发展极为缓慢。研究苗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对在苗族地区进行四化建设以及编写菌族史志都很有意义。本文试就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解放前的社会形态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现有苗族人口一十四万八千九百零六人,分布遍及境内各地;以四荣、香粉、中寨、杆洞、安太、安陲、白云、红水、拱洞、大年、洞头等乡  相似文献   

9.
苗族有219,393人,散居在越南北方沿越中、越老边境的高山丛林中。苗族聚居的地区是越北自治区河江省的同文县、黄树腓县,老街省的北河县、沙巴县,泰族苗族自治区的铎佐州、姆庚寨州。苗族有许多支系,但历史来源、语言、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基本相同。可分为如下五大支:白苗,本族语称为“赫蒙豆”(Hm(?)ng d(?)u)。红苗,本族语称为“赫蒙  相似文献   

10.
<正> 对四月八节,各种词典解说不一:有说是贵州贵阳等地“苗族的最重要节日”或“苗族的传统节日”,亦是“布依、仫佬、壮、侗、水等族的节日之一”的(《民族词典》和《中国风俗辞典》),也有说成是“汉族民俗化的宗教节日”而兼及“贵州苗、侗、仫佬、布依、水等族及川东的苗族、土家族,亦在此日过年”的(《中华民族风俗辞典》),还有径直说成是“浴佛节”或“佛诞节”的(《宗教词典》和《中国风俗大辞典》)。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解说均各自成理,但实际上都有片面性或某种不足。笔者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形成了这么个看法:中国历史上的“四月八”节,主要是一种佛教节日“浴佛节”,从东汉开始,历魏晋唐宋,直至明清,几乎一直是盛传不衰。开始兴起于江南地区,以后流行于全国佛教区域,明清时尤以北京和西南地区为最。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它由汉族民俗化的宗  相似文献   

11.
融水县,古百粤地,曾名融州、融县。自隋唐以来,定居在这里的苗族人口已达十四万之多,形成了该县的主体民族。他们自称“木”、“达木”或“达吉”,和湘、黔两省苗族“同属一个民族集团”。此地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千里苗疆”大门户,“万山馥郁,竣极于天,羊肠鸟道,蜿蜒入云”这几句话,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由于交通阻塞,历代统治者武力镇压和实行民族歧视的“羁縻”政策,使他们的历史鲜为人知。他们的丧葬情况怎样?与中南、西南各省居住的苗胞在丧葬上  相似文献   

12.
牛刚  吕培 《民族论坛》2011,(4):44-45
节目庆典是观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跳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集中呈现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在区域旅游开发背景下,节庆活动具有文化现象与经济内容的双重载体功能,本文以湘西风凰县山江镇苗族的“跳花节”为例,分析“跳花节”对苗族民俗文化的整合功能,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苗族,有着悠欠的古文化历史,这是学者们所一致公认的。但对历史上一些具体问题,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近年来学习苗族历史的材料,进行广西民族文物的搜集研究工作,有几点肤浅的学心习得,冒昧的写出来,以便向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苗族族源问题、关于苗族的族源,迄今大致有三种意见:1、源于“三苗”,清人的著作大都持此看法,《续文献通考》集中这些意见说:“苗、古三苗之裔也,自长沙沅辰尽夜郎之境多有之。”就是这派意见的代表。2、源于髳[注]人。此创于章炳麟氏,他在《检论》  相似文献   

14.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人民,有着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其能够治理和维护地方的社会秩序,使苗族人民得以生息、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逐步形成自己一套民族习惯的规约。其中,起到最高约束作用的是“禁盗岩”。过去,“禁盗岩”的“岩”规“岩”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禁盗岩”的埋岩形式是由寨老召集全村(有的几个村屯) 群众,在村边的山坡上,在其  相似文献   

15.
湘西自古就是神秘之地,那里有许多灵异古怪的事令人匪夷所思,赶尸便是其中一例。 我们常用“行尸走肉”这个词,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百无一用的“活死人”。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湘西这块土地上流传着一种巫术叫作“苗司赶尸”,也称“辰州符”。“辰州符”能驱使已经死去的人走路,那光景才真正算得上是“行尸走肉”呢。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赶尸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其巫术的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苗族民间故事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口头形式进行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苗族民间故事不仅蕴含着苗族人民自古以来的审美理想,也是苗族人民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瑰宝。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苗族民间故事的地域性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春菲  陆群 《民族论坛》2013,(5X):49-54
腊尔山区苗族婚歌有对唱和个人吟唱两种演唱形式。文章对苗族婚歌的曲体结构、旋律形态、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苗族婚歌所具有的加强人际交流、增进娱乐性、审美、教化及历史传承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指出腊尔山区苗族婚歌的音乐形态及其社会功能是特定自然、历史与文化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腊尔山区苗族婚歌有对唱和个人吟唱两种演唱形式。文章对苗族婚歌的曲体结构、旋律形态、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苗族婚歌所具有的加强人际交流、增进娱乐性、审美、教化及历史传承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指出腊尔山区苗族婚歌的音乐形态及其社会功能是特定自然、历史与文化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八月四日至十一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历史讨论会在湖南吉首市举行,一百四十多位代表出席,收到论文、调查报告等共五十多篇,就苗族的族源、图腾崇拜、楚苗关系及苗族是否经过奴隶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族源方面提出的主要论点有“南蛮欢兜说”、“贵州苗族土著说”和“九黎三苗说”等。持“南蛮欢兜说”的学者认为,古代苗族出自南蛮欢兜部落。欢兜乃三苗部落联盟的盟主之一。古籍记载三苗被舜放逐于三危,欢兜被放逐到崇山,后来欢兜部落成为苗蛮的祖先。据《太平寰宇记》、《慈利县志》、《永定县志》、《直隶澧州志》等史籍,崇山在今湖南  相似文献   

20.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