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实行土地革命,是中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在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的最主要的社会变革,就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毛泽东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斗争中,集中党的智慧,纠正“左”倾错误,总结建设和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思想,在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党的八七会议比较彻底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3.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吴学东 《学术论坛》2006,1(6):154-157
毛泽东的根据地发展战略思想,是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及共产党人在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发展以致完善、成熟的。它在中国革命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毛主席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毛主席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指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他说:“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约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它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治国安邦人才的培育地,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出发地,也是党在全国执政的实验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实践平台与载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政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原则,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需求为政策目标,并且在实施农业政策时注重工作方法,成功地调动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生产和政治斗争热情,最终在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夺取了全国政权,其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 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被毛泽东同志誉之为“方志敏式”的赣东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同志在领导弋横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块根据地的创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影响。(一)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残酷的屠杀政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了许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组织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弋横大暴动。随后,弋横武装暴动的胜利成果不断扩大,他们坚持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和基层苏维埃政权。一九二八年五月,弋阳召开第一次全县工农代表大会,建立了弋  相似文献   

10.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农业国,农民的动向如何,对于我国革命的胜利,經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关系。毛澤东同志早就指出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問題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問題。工人阶級必須和农民結成巩固的联盟才能領导革命,达到胜利;而农民只有在工人阶級的領导下,才能求得彻底的解放。因此,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級同农民的联盟,无論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时期,都是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問題。工农联盟是随着革命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的工农联盟,是在工人阶級領导下經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断地巩固和发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 ,邓子恢在领导闽西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斗争中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和妥善处理“剪刀差”的理论与方法 ,有力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的革命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飞 《理论界》2006,23(2):169-17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巩固红色政权和适应根据地的经济需要,发行了银、铜、纸各种货币,统一了苏区金融,发展了苏区经济,湘鄂西苏区发行的货币,具有鲜明的革命属性,是我国货币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政策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瑄 《东岳论丛》2002,23(4):90-96
抗战时期 ,中共山东抗日根据地财经政策的产生、制定 ,是随着抗日战争之对敌斗争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根据地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发展经济 ,保证供给”的战时经济总政策的指导下 ,适时制定了各项财政经济政策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根据地财政经济体制 ,在落后的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 ,根据地培养了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工作队伍 ,根据地的财经工作实践 ,也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 广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总称。这片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一块战略基地。它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在敌人的重围进剿之中,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业绩。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将广东各块革命根据地加以综合考察,以期寻求某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1](P1024)经济斗争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问题一直是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边界军民积极探索根据地建设的道路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的经济保障问题,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建设思想.文章试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王跃飞 《理论界》2007,(3):169-170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2、6军团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创建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领导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牵制敌军,策应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任务,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它在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势力大决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它进行了艰苦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斗争,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其间,曾一度出现过严重匪患,给根据地的创建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而,清剿土匪的斗争,在当时,对于创建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国性的政权,是在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它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解决民主革命的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过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两个发展阶段.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这两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