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特征与智力决策活动 所谓“决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决策”,亦即选择和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活动的目标;二是“方案决策”,亦即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而选择和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一般说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对于决策活动的要求,其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2.
高等农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农业高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农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就业去向和成长规律,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校在深化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高校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振兴离不开科技,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振兴农业提供智力支持,是摆在高等农业院校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就必须立足于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特点,方能得出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一、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1.生源特点据调查,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吉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4.
哲学界在争论实践的定义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要使实践概念“唯物主义一元化”,必须坚持实践是‘纯粹客观的物质活动”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否定目的是实践的要素,否定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主张从实践概念中彻底剔除精神因素。难道目的真的不是实践的要素吗? 我们看到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都肯定实践是有目的的活动。马克思在分析生产劳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时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一卷第202页)“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一语清楚表明,马克思认为劳动即是有目的的活动。列宁在评论黑格尔《逻辑学》一书中关于实践问题的论述时,也明确肯定实践的涵义包括两项:“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性(2)。”(《哲学笔记》第229页)这里的“要求”显然就是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敏娟  石锐 《社会科学辑刊》2024,(2):162-171+239+241
“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农业绿色发展新内容、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可以揭示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农业绿色发展与减排固碳存在理论和改革实践两方面的逻辑关联。“双碳”目标指明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减排固碳和低碳转型是当前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抓手;在相关重点领域更需注重低碳与绿色协同发展。“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面临多目标协同性不足、多主体治理格局未形成、低碳科技水平较低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等挑战,需将“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嵌入社会—生态系统,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探索相应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长期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体制不动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稳定农业家庭经营体制,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方针政策,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石。农业实行家庭经营体制是农业生产特点本身的客观要求;是从古到今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也是新中国农业五十年的实践总结和历史抉择,决不能动摇。今后农村生产关系改革的方向,应使农业家庭经营走上企业化经营与管理的“家庭农场”道路。  相似文献   

7.
高校“两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育教学要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尤其应该重视实践环节。要充分意识到“两课”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实践活动目的明确 ,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还要使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 ,方能使“两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支配着法律实践活动基本内容、性质和方向的意识、观念、原则,就是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即“本位”。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经历了五个重要发展阶段,即“家”本位、“国”本位、“国·家”本位、“国·社”本位和“国·民”本位。前四个属于单向本位,最后一个是双向本位。从单向本化到双向本位,是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访惠聚”活动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访民问民、了解民意的载体,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载体,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载体,树立形象、争取民心的载体,融洽感情、团结群众的载体,立行立改、转变作风的载体,锻炼干部、夯实基层的载体,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载体,调查研究、把握形势的载体,坚定理想、增强信念的载体。“访惠聚”活动载体的应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访惠聚”活动,将其当作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有效进行的有力武器;要在工作安排中高度重视“访惠聚”活动,将其纳入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工作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工作态度上认真对待“访惠聚”活动,使其在“访”、“惠”、“聚”上更有实效,从而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教育效果;要在工作方法上高度重视“访惠聚”活动,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开展活动,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向前发展;要在方式方法上高度重视“访惠聚”活动,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其所具有的内涵、力量尽可能地爆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郑志荣  魏运芳 《南方论刊》2014,(11):116-118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福田区委两新组织工委355个基层党组织,5700名党员,参加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区委第七督导组的有力督导下,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认真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许多高等学校提倡和开展了多年。综观其理论与实践 ,对其意义、作用、内容、形式与特点研究和宣传得多 ,而对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很少涉及 ,且缺乏系统性。本文把理论和现实作为两个切入点 ,阐述了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提出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有“三大基石” ,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它的哲学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它的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它的基本原理 ;现实依据有“四大客观要求”,即 :是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 ,是当代大学“线性经历”的特殊要求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 ,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要大力加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强化“四项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搞好“四个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入宣传教育与开展实践活动相结合、大众传媒引导与文学艺术感化相结合;必须加强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知行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古老命题。然而中国哲学史上的“行”或“实践”范畴自有其独特的含义,不可不加以辨析。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讲的“行”和“实践”,要么是指根本没有超出主观认识范围的纯粹观念的活动,要么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先验的理性原则或道德原则的活动。“行”作为哲学认识论范畴是由孔丘首次提出来的。他从“天命论”出发,一方面主张“生而知之”,轻视实践,另一方面又讲学而知之,表现了重视学和行的倾向。他所谓的“行”主要是道德修养活动,即要求把“忠”、“孝”、“仁”、“义”等道德原则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他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实践”范畴的主要含义是“躬行践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道德实践;二是以道德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实践。这种具有双重内涵的“实践”既是物质性活动,也是精神性活动。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继承、发扬和深化。从人大工作来说,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务实,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的作风体现;清廉,是人大工作取信于民的基本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其精神实质,从人大方面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要与地方立法工作相结合,要与人大监督执法工作相结合,要与人大信访工作相结合,要与代表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对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规定。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把实践称为“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环节”和“交错点”。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实践的含义科学地表述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指出实践就是“做或行动”,是“人类  相似文献   

18.
蔡慧琴 《理论界》2007,(2):125-12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充满了现实复杂性,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确立恰当的实施取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者坚持以“创生”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理性主义文化,即以“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的对立为重要规定的文化,现代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就是对这一文化及其矛盾的现代理论表征、反思和批判。现代人本主义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逻各斯”精神,要求理性回归人的生活,以丰富的人性取代“冷酷的理性”;现代科学主义则批判传统理性的“努斯”精神,要求理性回归经验世界,以谦虚的理性取代“狂妄的理性”;马克思主义思潮从总体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对传统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李应龙 《东岳论丛》2006,27(2):100-103
在全球化时代的基本语境中,现行的文化观念已经不适合人的世界持续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它在现实的实践层面,是人的世界活动产生文化危机和人的生存产生危机感的重要诱因;在理论建设层面,它在人的世界存在的宏观维度呈现为一种“非对象性”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在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为思想基础,通过对文化现象各种功能性的和主体性的抽象,把构成对象世界的自然基础排除在文化定义之外,从而,在价值论层面,现行文化观念表现出严重的价值悖论。在当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中,当代文化理论研究需要在实践存在论基础上“重新理解文化”,确立新的实践文化观,这是人的世界活动持续进步和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当代文化哲学研究实现理论创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