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6年全面开始的“两课”改革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方案下要进一步讲好、讲透法律原理和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须重视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注重概念分析,力求精确透彻;二是加强举例教学,力求简洁生动;三是穿插法理知识,力求庄严正义;四是勤于思维引导,力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确立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行为养成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案例高校广东药科大学在本课程评价考核方式改革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是爱国主度教育的重要内容、载体和媒介.高校的《法律基础》,通过讲“法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治国思想;讲“宪法”,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主人翁意识;讲实体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讲程序法,加深学生对我国诉讼制度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了解.总之,通过《法律基础》课教学,把普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刘雪欢 《兰州学刊》2004,(2):115-116
法律职业化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法律意识属于法律上层建筑 ,具有相对独立性。培养公众法律意识是成就中国法律职业化的内源性基础条件 ,其中包括对公民的普法教育和对机关干部人员的普法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塑造职业群体法律意识对成就中国法律职业化具有提升性净化作用 ,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法》终于出台,它使我国的企业立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法》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公司法》的进一步完善健全亦为客观所使然。一、《公司法》奠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基础企业改制,即传统的旧式的企业制度向崭新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型过渡,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这一关系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改革能否深入和持久下去,急需相关法律保驾护航。《公司法》从下几个方面奠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基础,明确了现代企业的法律规范。(l)《公司法》严格奉行有限责任。有限…  相似文献   

6.
政治民主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之一。大学《法律基础》课程必须强化和充实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05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大大缩减了法律基础部分的学时,使得法律部分成为一些"基础课"教师教学中的"鸡肋",本文试图从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情意基础、应用和现代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师专《初等几何》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相应地提了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主要阵地,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文明理念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培育"理性生态人"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内容主要包括三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培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生态道德观与生态价值观培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理念培育。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秋季开始,由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课程已经在学校进入实施阶段.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呈现出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课堂教学和操行实践相结合和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名师风采     
陈锦铭教授陈锦铭,男,1965年出生,莱阳农学院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执业律师,校法律顾问,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陈锦铭教授主讲《经济法学》、《民法》和《合同法》等课程。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法律服务实践经验为在教学中探讨经贸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模式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2002年获校优秀教学质量奖,2003年获“六和”奖教金,2004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首届校级教学名师。陈锦铭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法制、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动植物新…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有发 《兰州学刊》2003,(6):201-202
课程评价起源于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是课程决策、课程研制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依据。科学客观的课程评价对于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禁婚令”的解除,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婚恋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法律的社会问题。高校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设有专章进行引导,但该课程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教育效果怎样等问题,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深入研究。本文对大学生婚恋观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进行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抛砖引玉,以期找到对大学生婚恋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社会制度与体育教学目标均存在较大差异的中韩两国进行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韩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修订标准(2015年-74号-附则11)》中,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国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索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互之间值得借鉴之处,为中国体育课程未来的改革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清末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事法律和章程,这些商事法律在法律形式、编纂体例、制度内容等多方面都有创新,基本奠定了中国近代商事法律的基础,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如何处理继承本国法制传统和移植外国法律的关系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大明律》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一部影响最大的法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安民和绳顽为立法宗旨,主张惩治与教化并举,强调以礼为本,由重而轻。从其内容来看,它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发展的里程碑。它在重视普法教育和严惩贪官污吏等方面,对我们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普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在法律关系视野中,通过对普法教育主体、客体、内容的反思,我们能够深化对普法的理论认知,进而从理念上促进普法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相似文献   

18.
工科院校的法律类课程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就业去向、社会和工作实践的实际需要对法律类课程进行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是其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提。《电力法》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专业法律课程,课程设计应体现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有关的法律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中围绕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现实践性的特征是一个重要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主干课程,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课程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亟待改革和发展。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建设的新路子,并以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系的改革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社会的法制是否成熟完备,不仅表现在其是否有完备的立法机关、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有力的执法机构,而且还应表现在所有的社会公众是否都能知法、枉法、守法.故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和国家在加强立法与执法的同时,大力在全民中开展普法教育。在顺利完成“一五”、“二五”两轮普法教育基础上,目前正在启动第三轮普法教育.纵观已往普法教育实践,成绩是显著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普法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在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