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理想观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经历了萌发、形成、检验、深化四个过程;马克思的理想观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社会理想观、道德理想观、职业理想观、生活理想观四个方面。结合当代中国实际问题,开展对马克思理想观的辩证继承和发展,做好马克思理想观在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结合,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理论思维行程对实践行程的张力优势何怀远,孙学富在日常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人们总以为,实践行程与理论思维行程相吻合才表明实践行程的纯真、理想,于是,将思维的习惯用于实践,用理论的理想性要求现实的理想性,企求社会实践完全按照理论的逻辑发展,表现出“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3.
邱荷 《理论界》2014,(4):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他们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指出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达到个性自由的理想人格。他们的理想观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圣人的理想人格形态,是《周易》所内在地隐含、需要、召唤并塑造完成的,它对于《周易》价值系统的建构与《周易》作为文化实践模式的完型,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这种圣人的理想人格形态,通过一种"空心人格"和"负"的主体形态,以放弃其私心、私我层面的方式,使其人格主体本身成为《易》道的实践载体,将广大的价值实践领域,按照《易》道的法则,组织于圣人人格的主体性空间当中,并最终达成《易》道与其理想人格之间的同构关系。这种《易》道与圣人理想人格同构关系的达成,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图谱和文化实践路径、文化实践模型,而这也才是《周易》价值系统建构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5.
一决策是实践之前的“智力动作”,是一种认识活动。所谓决策性认识,则是认识的相对独立的完整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质言之,它是通过将关于某项实践的理想意图与关于某项实践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科学预见知识相互对照、相互反应、相互结合,使关于实践的理想意图具体化为关于实践的科学决策的认识活动。具体地说,它是指主体在完成关于某项实践的设计之后,预期地考察该项实践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根据对未来的科学预见,按照一定的准则,对理想意图进行评估,从中选择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人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力求将自己塑造成完美的主宰,而理想的理论述求总是跟现实的实践体现发生着激烈的对抗,于是对现实的不满便由于反思性的思考而上升为理论上对完美人格的理论论证。以求在理论和实践的二元对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中对如何塑造完美人格作一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实践5高秀昌在《人文杂志》1996年第1Z期发表如题文章,对《老子》的理想人Z格与人生实践作了阐释。文章认为:¥一、理想人格——圣人的特征。一(是守道同德;二是圣人气象;三是理想中的治者。二、理想人格——圣人的修养方法。一是少...  相似文献   

8.
郁乐 《天府新论》2013,(1):43-47
环境伦理学主流话语沿袭了传统伦理学的抽象问题意识、宏大话语模式与最终奠基的价值理想;这些主流话语的特征与问题有其由来已久的理论渊源,其价值理想可区分为两种类别:环境责任与环境美德。寻求不同理论之重叠的价值共识与共同的实践目标是环境伦理话语进入生活世界与环境政治、实现应有的理论效应和实践价值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当代文艺引入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既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合拍,又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重视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传统,注重历史语境的现实考索,关注形象史中的诸种误读,把握国家形象内涵与构建的动态性,构成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历史性”诉求.而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生存现实、文化现实和媒介现实,提供中国人自己的发现和思索,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当是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现实性”诉求.而文艺本身具有虚构和理想性质,国家形象体现或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不同文化想象,以及理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型塑着现实的形象,体现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理想性”诉求.如果说历史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底蕴和厚重感,现实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现状和当下感,那么理想之维指向的则是国家形象的想象与期待感.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相融通的审美品格.失去了其中任何一维,当代文艺实践所塑造出的国家形象将是平淡、苍白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10.
对理想景观的探求是当前学术界热点之一,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一种典型的理想景观,从其导出、空间布局,其思想内涵在于"天人合一".从哲学层次、思想层次、系统层次、实践层次、教育层次进行探讨,提取理想景观的思想内核并与实践结合可为塑造理想的人居环境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孙百亮 《人文杂志》2023,(10):11-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归宿。资本逻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非理性运用是导致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超越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理想。根据价值与事实相结合的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可归纳为信仰形式、诗意呈现、哲学表达三种表现形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和谐共生,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拓展和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理想的实践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现阶段要在坚持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先验与经验共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原则的前提下,从价值观的重塑和实践路径优化等方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关于理想范畴的论述,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和实践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立与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养料,这是黑格尔理想范畴的重要美学价值所在。在阐释"理想"时,黑格尔表现出了对于自然美的轻视,这和当时的理论斗争、黑格尔的世界观及自然美的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天下为公”,追求理想社会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的理想社会观念对今人有如下启示:历史告诉我们,理想是我们改造社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纯粹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不可取的;理想社会应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应该既重视制度的作用,又重视人的作用;不应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而应将为己与为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与哲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理想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文化哲学视野.它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各种表述中,始终贯穿着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的历史辩证的把握。尽管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价值取向反映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但是若无科学性为指导、以现实性为基础,无异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美丽幻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任何割裂二者的统一关系,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将危及社会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以“问题”为出发点,批判地反思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对待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代的变化、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社会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逻辑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而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及人们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也孕育着解决问题的契机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虽然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科学著作,但其中也蕴含着超越资本主义的价值理想。既往对《资本论》基于“拜物教”批判的价值逻辑阐释以及对之反拨的科学逻辑阐释,均有所偏失,故有必要走向一种基于科学理论与价值理想相互中介的实践逻辑:一方面,科学理论服务于价值目的,其研究领域和对象的选择受价值理想指引或限定;另一方面,这一服务的方式是对价值理想进行中介,即根据所揭示出的事实性规律限定行动的目的与方式,使之具体化为可行之方案。这样一种价值理想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中介、价值逻辑与科学逻辑的交互中介,方才构成了人的对象性的现实实践活动之构架,因而,对《资本论》的阐释便当在这一综合了科学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第三种逻辑”的视域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法律实践即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的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规范性活动,在内容上可分为法律的思想实践、法律的规范实践和法律的应用实践三种类型。作为法律实践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法律实践理性、法律实践智慧和法律实践观念的中介、载体和桥梁作用应用于法律实践之中,而人类理想法律生活的观念构思乃是法律实践思维和法律实践思维方式的内在使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方法论和世界观两个层面.方法论层面强调唯物辩证法与传统辩证思维的贯通,世界观层面则要求实现大同理想的现代转化;前者是方法创新,后者是价值理想.二者的互动是这一过程的内在要求,但这在现代性和乌托邦视域中又是不兼容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与实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想、主体与客体、必然与自由在现代化实践中的统一提供了依据和准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这一命题的实践生命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理想的结合,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两个方面。传统社会主义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不能把握它在中国发展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一系列新的论断,全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