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秘书学视野对历史人物高力士的工作性质进行重新审视.基于现存的有关高力士的史料及其担任的官职、对朝野的影响力、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超强的执行力,证明高力士不仅是一个典型的秘书而且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秘书,同时,揭示了高力士成为杰出秘书的三个主要原因,即高度的政治智慧、高超的政治才干和高尚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大宦官高力士出身于岭南大族冯氏,其家族势力很大,最盛时曾控制岭南二十余州.其祖父、父亲长期任潘州刺史,武则天统治时期,冯氏家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岁的高力士与父母分离,十五岁时被送到长安,入宫当了宦官.唐玄宗时,高力士得到重用,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3.
重评高力士     
在唐开元、大宝时期,高力士蜚声宫闱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学术界历来把他定为劣迹昭彰的反面阉贵。我认为这个结论似欠公允,有必要再进行具体探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1.关于高力士千年墓志铭的出土有关高力士的存世石碑,原先仅有墓道碑一块,由肃宗之后的代宗根据玄宗遗旨所立。奉旨撰文者为唐代尚书驾部员外郎潘炎,书写人是太中大夫将作少监翰林张少悌。此碑可谓关中名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大宦官高力士出身于岭南大族冯氏,其家族势力很大,最盛时曾控制岭南二十余州。其祖父、父亲长期任潘州刺史,武则天统治时期,冯氏家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岁的高力  相似文献   

6.
唐代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有关高力士的作品。在《高力士外传》中,高力士是一个见识深远、直言进谏的忠臣;在《松窗杂录》等一些杂事小说中,高力士却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奸佞小人。其形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不但反映出作者对帝王的批判及对宦官专权的痛斥,也反映出唐代小说家关注现实政治、寻求治乱之道的历史意识。唐代小说家这一历史意识,集中表现在唐代出现大量以历史为题材的传奇作品和"补史之阙"的杂事小说集上,使唐代小说具有了鲜明的"史才"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力士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中国历史百科全书》这样评论这位宦官:“力士平素谨慎,又善观察时势,所以久受宠任,于朝廷内外亦无大恶名。但他对玄宗晚年用人行政有颇大影响,对天宝时政治腐败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8.
吴增辉 《江淮论坛》2007,(1):148-154
关于李白有许多传奇,“力士脱靴”是其中著名的一例,它负载着“道尊于势”的先秦士人传统和“重义轻利”的儒学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力士脱靴”传奇契合了士人的儒文化心理,并因其叛逆性为受到专制压迫的士人提供了发泄心理能量的出口,同时也因其对权贵的嘲弄和蔑视满足了普通民众反抗压迫的心理渴求。“力士脱靴”传奇也因而长盛不衰并被后世不断丰富和演绎,最终成为李白特立独行精神气质的生动写照乃至自由人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罗艳 《兰州学刊》2010,(Z1):91-92
《英格力士》试图将知识分子西装下的"小"字全部榨出来,描绘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人性完全扭曲,人格几近丧失的卑微生存状态。更为可怕的是,知识分子充分地将这种生存状态虚伪地传递给下一代。作为文明的持有者、文明的传递者和文明的受益者——知识分子,自然成为《英格力士》不惜笔墨全力塑造的一个群体。文章试根据作者的感情色彩和详略安排,对这一知识分子群像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碑志文学发展史上,欧阳修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并既有丰富的碑志文创作实践,又有独到的碑志文创作观念。他继承传统的铭文观,认为碑志文的文体职能在于纪德昭烈、传名久远,与史传的文体职能相近,并主张运用史家的叙事笔法创作碑志文以实现碑志文叙事的简要,为后世树立了以史笔为碑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李白"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本事"与"故事"值得追根溯源,仔细探究。"御手调羹"有本事记载作为支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龙巾拭吐"很可能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情节,这两者分别与李白起草的两种性质不同的"诏"相关连。"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未见诸任何关于李白的本事记载,全出于后世杂史和小说作者的故事性演绎,其与"放还"的关系,应属子虚乌有的杜撰。  相似文献   

12.
李强 《兰州学刊》2007,(8):151-153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卓越的史才也为时人所重视.陆游撰写了不少碑志文,他对碑志的认识是站在史学高度的,历代史志对陆游碑志持接纳态度;陆游创作的碑志文中亦有隐讳和虚褒之处,前者可从史料中得以证明,后者囿于碑志实用性,往往难免.但是陆游碑志创作体现了一定创作技巧和家学渊源,并非一般的谀墓之文可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碑志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书。明代辽东碑志出土颇多,占有重要地位。特別近年来,辽阳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在辽东都司治所辽阳及其附近地区发现的各种碑志,琳琅满目,风雅古朴,可称之为辽阳碑林。这些碑志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边疆沿革及民族政策等,是研究明史,特别是研究明代辽东地区社  相似文献   

14.
荔枝文化离不开荔枝种植历史、产地,进贡人的籍贯和地点.本文依据正史、史书、方志和出土唐代墓碑刻载,论述西汉置高凉县在今高州,属合浦郡,为交趾七郡贡生荔枝之一.三国吴置的高凉郡治在良德.高州在隋朝已出现"荔枝圩".唐代盛产荔枝的高州是今高州东部、东北部和今电白东北部.向朝廷进贡荔枝的宦官高力士是我市在南朝梁陈代和隋朝时南越首领冼夫人的第六代孙,是高州都督冯盎的曾孙.高力士原名冯元一, "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是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高力士回家乡高州向朝廷进贡荔枝,现还存有二个贡园.高州七个荔枝良种中有三个因进贡命名的良种.高州有已上地图以荔枝为环境特征命名的荔枝园村、荔枝根村等十三项五十八条群众居住的自然村.1993年,高州被命名为"中国荔枝、龙眼、香蕉之乡",素有"全国水果第一县"之称.1996年根子镇被授予"全国白糖罂、白腊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根子荔枝并新种一颗"中华红"荔枝,更为高州增添了新彩.  相似文献   

15.
韩愈自觉地把碑志文创作纳入到古文运动中,为其"明道"服务.其碑志文既兼实用与文学之美,又鲜明地体现出"文"与"道"的相互贯通与融合.这不仅铸就了韩碑的文学化、经典化,也使其"文以明道"理论更趋圆融.  相似文献   

16.
秦汉朝代,茂名地域即已种植荔枝.浮山岭西南方圆百里,地势为缓坡,土质疏松肥厚,雨水匀降,阳光充足,是发展荔枝的天然地带.历代祖先培育了优良的荔枝品种,如白糖罂、妃子笑、挂绿、糯米糍等.现还存活600年以上的古荔树,还存在被传称为贡园的古荔枝林园.茂名地域荔枝虽有2千多年种植史,但因地处南疆,受交通不便和保鲜技术的影响,远运北方应在唐朝初期.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认为唐代小说与古文运动联系紧密,而且认为韩愈也是“爱好小说之人”。韩愈的碑志有非常明显的小说因素。他写的碑志追求“奇”,也正是因为这种“奇”,使得韩愈的碑志具有了传奇性。韩愈碑志结构里同样渗透着“史才、诗笔、议论”所谓传奇的结构特点。再有从《柳州罗池庙碑》中,我们也能发现六朝志怪对于韩愈的影响。以上种种,可以作为陈先生观点的一点旁证。  相似文献   

18.
《大白鲨》与《格力士灰熊》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两本畅销书。它们的相似性源于共同的环境现实和作家们关照环境的初衷。作家通过书写自然环境现状与描述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的交互危机,表达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前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韩愈“谀墓”说法之由来谈起,以建国前后为分期,就多年来学界关于韩愈“谀墓”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认为肯定者多从刘叉之言及《平淮西碑》等引起的纠纷入手,断定韩愈因贪图钱财而作碑志文,逢迎权贵,虚美隐恶,谀墓明显.反对者则就史传所载与碑志所写人事进行对比,并联系韩愈的政治思想和文道精神,认为韩愈碑志文写法虽多变,但写权贵就事论事,扬善隐恶,并未谀墓.综合而言,学界关于韩愈“谀墓”的研究,虽取得不少成果,但多集中在探讨作文润笔和韩弘碑志等方面,局限于文本考证,宏观把握不足,研究视野尚需拓宽.  相似文献   

20.
中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 ,其文辞擅声朝野 ,影响巨大 ,求铭者甚众。他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碑志 ,据其门人李汉统计 ,有“碑志七十六” ,占其诗文总数的 1 / 1 0强。从现存的 75篇作品看 ,虽不乏有应酬之作 ,但绝大多数碑志显示了韩愈古文创作的重要成果 ,许多篇章都酷似司马迁的人物传记 ,描摹人物栩栩如生 ,叙写事件生动形象 ,笔墨之间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这种情况 ,前人已有所觉察。如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就说 :“世谓退之叙事不肯步趋太史公 ,故作《毛颖传》以示非不能。观此文序次世系 ,不惟骨法大类《史记》 ,即迳陌亦同 ,肤学自不能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