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祆教,即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得(Zoroa-ster)创建.因该教拜火,以火光代表至善之神崇拜,故名“拜火教”,同时,该教还拜日月星辰,故又名“祆教”.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朝时,定火祆为国教,一时在中亚地区盛行.公元七世纪,大食(即阿拉伯)统治波斯后,伊斯兰教取胜,迫使祆教徒大批东移.一、祆教的传入与兴盛祆教传入中原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公元六世纪,即波斯邻近的滑国于公元516年通梁之时.但是,祆教传入西域应早于这个时间.据《魏书》卷101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北史》卷97与此载同.《魏书》卷102记载:“焉耆国俗事天神”.《周书》卷50与此载同.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原远古丧葬习俗的古史传说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西藏高原的古代丧葬习俗,一是要依靠考了发掘的出土材料,二是要借助于文献资料的有关记载。对于西藏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远古时代的丧葬习俗,在藏文史料中不乏其书,但关于这些史料的历史价值,以往还很少作过比较系统的考察。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宏达。一、天尺七王与“天绳”神话天尺七五,是藏文记载中最早的吐着王统。据《吐春王朝世系明鉴》载:“盖自古习称,先王有天尺七王,上登二三,中烈六王,地德八王,下赞三王等说。……聂赤赞普是为藏地最初之王,彼所建宫室,名雍布拉康。其子水赤…  相似文献   

3.
本教是佛教进入西藏之前普遍流行于青藏高原的土著宗教。本教,藏语称之为“Bon-po”。艾利亚德(M·Eliade, 1975, pp. 428—440)和内贝斯基(R·Nebesky-Wojkowitz, 1993, pp.633—654)曾明确地将本教归属为萨满教;许多中国学者亦持此说(张云,(?)988)。9世纪以后,尽管佛教取代了本教在藏区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但本教及本教文化仍深深根植于民间。直到今天,许多民间的宗教活动都带有浓郁的本教色彩;即使在藏传佛教中,也有诸多的本教因素。所谓“喇嘛教”就是指西藏地区带有本教色彩的佛教(王尧,1980)。 把岩画与萨满教联系在一起,并下是一种普遍认识,中国情况亦然。不过许多学  相似文献   

4.
西藏的本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Bon)这一名称来源于动词“本巴”(Bon-pa),“本巴”一词表示用拼作圣歌的咒语去交通神灵。后来,当“本”(Bon)进入西藏并同西藏佛教接触时,“本”字则承担了佛教“法”(chos)字的全部含义(“法”字的梵文为 dharma)意为“教法”,或“真谛”。从此,“却英”(chos-dbyings;dharmdhātu)这种绝对的领域,“无限潜在的实体”,在本教中则被称作“本英”(Bon-dbyings)。萨迦派的扎巴坚参(grags-pargyal-mtshan,1147—1216)在其所著《王统世系》中根据最古老的文献资料描述本教早期传入西藏的情形时指出,本教或其更早的宗  相似文献   

5.
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亚的遗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流入中国后,通常被称为袄教或火袄教。该教的信徒迄今仍恪遵天葬之古训,使天葬这一习俗成为该教别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征,为研究者所注目。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葬俗的沿革情况及其在古代中亚地区的一些遗痕,庶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古代该教在这一地区流播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论本教文化在江河源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教在卫藏雅隆地区融合原始本,以本教文化进行精神控制和政权建设,以神权为至上的统治象征,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格局。此后,尽管充当主角的宗教(本教和佛教)和教派(藏传佛教各教派)换了又换,但门面照旧,终是换汤不换药,离不开神权至上的政教合一统治老模式,而且延续到本世纪中叶。但它进入江河源地区后,功能似只在精神领域内转圈,而在政治领域内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这是江河源文化发展中的特色。 在此处应该说明一点,本文所谓江河源地区,按本教的概念,不是指狭义的青海  相似文献   

7.
启示的波斯     
1关于丰富神秘的波斯文献,还是在学蒙古史的时候,最初从翁独健先生口中听到的。也许因为它不仅限于元史一隅,而是涉及了中国学术史沧桑变化的大事,以至我至今记得翁先生反复强调的神情。清末洪钧(183-1893,同治七年状元)出使欧洲德俄奥荷四国,目瞪口呆地发现,洋人还不仅船坚炮利而已,他们利用一种莫名的波斯国史记,在边疆等一系列领域里高屋建领,居然显得比中国硕儒读书还多,学问还大。洪钧意识到,使此等新学问和资料显于斯世,即是他的使命所在。当然洪钧不可能懂得波斯语。即便后来《元史译文证补》付样,做序者依然分不清…  相似文献   

8.
波斯的礼物     
一关于丰富神秘的波斯文献,还是在学蒙古史的时候,最初从翁独健先生口中听到的。也许因为它不仅限于元史一隅,而是涉及了中国学术史沧桑变化的大事,以至我至今记得翁先生反复强调的神情。清末洪钧(1839~1893)出使欧洲德俄奥荷四国,目瞪口呆地发现,洋人还不仅船坚炮利而已...  相似文献   

9.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0,32(4):15-20
回族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产物,族源中包涵着大食、波斯和中亚穆斯林血统。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之间存在着古老的交通孔道——“蜀·身毒道”。本文依据考古、文献及来源于云南回族聚居社区遗存的波斯语言、习俗、服饰田野实证材料,系统梳理了云南回族与波斯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早期本教斯巴本与释比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美 《民族学刊》2010,1(2):59-66,162
通过对早期本教斯巴本与释比文化在称谓与器物、神灵与经典等领域的比较研究认为,释比文化深受斯巴本的影响,同时斯巴本与释比文化之间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斯巴本与释比文化比较研究对重构斯巴本,阐释释比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个别学术著述探讨了波斯的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问题,尤其是波斯在地理上作为中国穆斯林社团和伊斯兰世界中心地带之间的交通区域而发挥的桥梁作用问题①。研究结果证明,波斯伊斯兰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伊斯兰教烙下了明显的印记。东西方的研究成果对波斯语在漫长的历史交互作用中渗透进中国穆斯林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方面给予了比较充分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著述讨论波斯伊斯兰神秘主义和中国苏非教团(阿拉伯语塔利格Tariqa,意思是方法,道路和教团)之间的联系,尤其对波斯苏非派对中国门宦道堂的形成和发展的驱动…  相似文献   

12.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3(1):103-108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场景有表达自己身份的不同方式.以一个北川县青片乡的羌族青年为例:在他生活的寨子里,他"以某家的人"来表达自己;当他走出寨子与邻近地区的羌族交往的时候,往往会说"我是青片的";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中国伊斯兰汉文著述的兴起和代表学者  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一直在穆斯林中祖辈相传,从不向非穆斯林的汉族宣教,也不参与中国历代儒、释、道为代表的三教论辩。因此,形成占中国人口绝对多数的汉族对伊斯兰教义、礼仪很不了解,他们更多地把伊斯兰教看作是一种民风民俗。如何用汉文著述向广大的汉族人民宣讲伊斯兰教,使他们能较全面准确的了解伊斯兰教,消除误解,有利于回族等族穆斯林的生存发展,这个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中国伊斯兰教的面前。还有一点,自唐、宋,特别是元代,大批中亚、波斯、阿拉伯穆斯林迁徙到中国内地。一开始…  相似文献   

15.
关于莱丁星的传说,在西藏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本文想通过这个朴素的传说,探索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意识的某些侧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它的境况所造成的。”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便以种种形式,对我国神圣领土西藏进行侵略和支解。1888年3月,驻守亚东以西隆吐堡寨的西藏军民,给英国侵略军以迎头痛击,从而  相似文献   

16.
相传专司人间冷暖晴雨的天神捧麻点达拉乍违背人间农时,破坏旱、雨、冷三季规律乱显神威,弄得人间灾难接踵而至。最大的神英达提拉得知后,决定对捧麻点达拉乍进行制裁。于是他就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去找捧麻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说了出来。七位善良的姑娘决心大义灭亲,商议把父亲的生死秘诀探出来。  相似文献   

17.
宝石的传说     
瀾滄江里有一颗耀眼的宝石,人在水底也能看见它的颜色和光亮,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投入了激浪翻滚的江心,把这顆宝石从水底撈起。他把宝石挂在椰子树上,閃亮的金光把黑夜照得如同白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能源为纽带,建立了与波斯湾各国相互依存、平等共赢的国际关系。海湾各国出于平衡美国霸权和确保能源销售市场的目的,积极发展与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系。中国的外交模式在海湾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美在海湾形成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但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更愿意当配角。  相似文献   

19.
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历史的真实始终如两条平行线一般,并驾而行。本文择取迄今流传于江南的防风传说为个案文本,试图对历史与传统,历史记忆的选择与历史重构,国家叙事与地方性知识建构之间的关系,透过防风传说这一文本,进行一番梳理、思考。认为,乡土社会中的民众历史记忆并不一定必然地走近或接近"历史真实"。民众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表达的常常是其生活原型、社会背景的诠释。通过对民间历史记忆的解读,了解口述资料对区域历史重建与历史解释的多重意义,这是防风传说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武术传说是民众用他们的话语系统诠释武术的产物.对于民众而言,涉武信息传递于口碑,口碑叙述的重点是武术事件,武术事件时空传承与传播的终极形态往往演化为武术传说.自事件而传说的过程,也是武术传说叙事功利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