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咏昌谷诸诗中所用专名不多,但是,注释专名时,内容似欠充实,出现的疑问不少,诸如“昌谷”、“昌谷北园”、“南园”、“昌谷山居”、“南山”、“天几”等。现分条陈述己见于后,以尽“抛砖”之责。文中专名,揣摩作者所绘制《昌谷图》。一、“昌谷”“昌谷”,见李贺诸诗题目,《昌谷诗》、《春归昌谷》、《昌谷读书示巴童》、《自昌谷到洛后门》、《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等。昌谷在何处?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云:“按:昌谷在洛阳,地志多失  相似文献   

2.
曾巩《万山》一诗最早见于北宋刊刻的《元丰类稿》,第三句“王繁旧居处”,历代《元丰类稿》刻本皆同。然而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中陳焯的《宋元诗会》第三句则写作“王粲旧居处”,此后,有些著述在引用此诗时“王繁”就改成了“王粲”。通过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考证,最终证实“王繁”一说确定无误,系“王粲”与“繁钦”的省略。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和源头。这部不朽的诗集,反映了周代广泛的社会内容,其中“国风”、“小雅”中的战争、行役诗在诗集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对其代表作《东山》和《采薇》两诗进行赏析和比较。 《东山》是征人还乡途中思念家园的诗。全诗四章,描写久戍归来的征人归途中悲喜交织的复杂感情。 诗开篇就以第一人称抒情,“我徂东山”极言离家之远,不归”极言时间之长,以极具时空感和强烈感情的诗句,把诗人思归而不得归的愁绪渲泻出来。“我来自东”终于可以归家,诗人似乎带着喜悦,但心情很快就象“零雨其的天气一样,为阴影…  相似文献   

4.
钟惺谭元春评选《诗归》招尤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元春在《退谷先生墓志铭》中说钟惺“万历甲寅乙卯间,取古人诗与元春商定,分朱蓝笔各以意弃取,锄莠除砾,笑哭由我,虽古人不之颐。世所传《诗归》是也。几以此得祸者数矣。”《诗归》是竟陵派的代表著作,“《诗归》出而一时纸贵”(朱彝尊),“近世盛行《诗归》一书”(顾炎武),连竟陵派的  相似文献   

5.
《全宋诗》卷一九0一据明张表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录余壹《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一首,此诗第四句为“津途去不迷”,集自李白。检安旗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铁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均未收录,当为李白佚句。”太白斗酒诗百篇”,其散落人间者甚彩,然历经宋、元、明、清以及当今学者的收集,遗珠渐次归读,但仍有遗佚。余读《全宋诗》而有幸发现李白两个位句(另一句为“满舢载酒糙鼓过”——《寄贺监诗》),甚喜,特为表出,供李白研究者之参考云。“津途去不迷”──李白佚句@房日晰  相似文献   

6.
李贺集题,一千余年以来,无统一名称。“李长吉诗篇,稽唐宋两史艺文志及郑氏通志略,皆日李贺集。后人不欲指斥其名,而依其所居之地以名之,改题曰‘昌谷’。今称李长吉歌诗,从吴西泉本及杜樊川序也。”(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内沈子明书提到,“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一称歌诗,一称诗。王琦所说的“今称李长吉歌诗,从吴西泉本”,实有异于王琦《评注诸家姓氏考略》内所说的话,“吴正子,字西泉,……有长吉诗笺  相似文献   

7.
从钟惺《诗归序》看他的诗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归》一书,为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著,选录一些古诗及唐诗,加以评点,借以宣扬他们的诗学观点。钟惺所撰写的序言,不仅是《诗归》其书旨趣的概括,更是他的诗学观点的集中反映,同时也应看作是竟陵派诗歌创作主张的纲领。对以钟惺为代表的明朝末期出现的竟陵派的诗论及创作,历来评价都偏低。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钱谦益早就将他们的诗论及创作斥为“鬼趣”、“兵象”及“诗妖”,要“另立深幽孤峭之宗”(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清代乾隆时由纪昀等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三批评《诗归》“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于连篇之诗,随意割裂,古来诗法,于是尽亡”。解放以后,对竟陵派著作亦因研究不够,受到  相似文献   

8.
陆机心态与其行旅诗的独特性胡大雷《文选》诗分23类,“行旅”是其中之一。叙写行旅的诗,即叙写客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文选》诗又有“游览”一类,“游”也具有某种行旅意义,古代诗文中一般所说的“游子”之“游”,则指客游在外,即是长期行旅在外。本文所说的...  相似文献   

9.
《冬日归旧山》一诗,最早被搜录在《文苑英华》(以下简称“英华”)中,《彰明县志》也有记载。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却认为“英华”所录李白“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对前三首,笔者不打算涉及,这里仅就《冬日归旧山》为李白一辩。  相似文献   

10.
《古诗归》、《唐诗归》,晚明时影响很大,以至当时有“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之说(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钟惺》)。清朱彝尊对此书甚为不满,但也不能不承认它的影响:“《诗归》既出,纸贵一时”(《明诗综》卷六六)。对于这样一部有重大影响的选本,清初之后渐被冷落,《四库全书总目》甚至说,该书“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点逗一二新隽字句,矜为元(玄)妙。又力排选诗惜群之  相似文献   

11.
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长相思》注:“王云:长相思本汉人诗中语。……六朝始以名篇。如陈后主《长相思》、《久相忆》,徐陵《长相思》、《望归难》,江总《长相思》、《久别离》诸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太白此篇正拟其格”(《李白集校注》第2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瞿、朱校注将“久相忆”、“望归难”、“久别离”当作乐府篇名是不妥的,也不符合王琦的原意。  相似文献   

12.
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是多种李贺诗注本中较为详明的一种,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将它和姚文燮的《昌谷集注》、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本汇编成《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后来出版的几种李贺诗注,无不参酌、采撷王注,如叶葱奇《李贺诗集》、林同济《李长吉歌诗研究》(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六辑),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沈惠乐《李贺诗选注》(《李贺及其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笔者多年来研习李贺诗,陆续发见王琦《汇解》中疏  相似文献   

13.
杜甫《望岳》诗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中的“决眦”当作何解,历来众说纷纭。蔡梦弼笺注此诗时说,决眦就是“目眦决裂,入于飞鸟之归处”。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曹植《冬猎篇》之“张目决眦”,解“决眦”为:“决,开也。眦,目眶也。”这两说是旧专家中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一、问:所谓的“石门十三品”指的是什么? 答:(郭荣章馆长回答,下同。)所谓“石门十三品”,通常是指《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二字、《晏袤释开通阁道碑》、《石门颂》、《杨淮表记》、《李君表》、《玉盆》、《魏王衮雪》、《石虎》、《李苞通阁道碑》、《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孝章通阁道碑》、《石门铭》及《石门铭小记》、《重修山河堰碑》。但也有将《岩然题名》和《宝庆  相似文献   

15.
有句俗话,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似乎有些“煞风景”,但如果正确理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经验谈”。南末诗人谢枋得写了一首《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艾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显然,这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之意的。社市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卢。大官喜我来,遣骑间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南末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就明确指出,这四韵诗是学习《木  相似文献   

16.
一、《赠康叟》诗辨疑白居易《赠康叟》诗云: 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这首诗除王汝弼选编的《白居易选集》选入外,一般很少有人谈及,而王注有几处颇令人费解,值得探讨和商榷。《白居易选集》在《赠康叟》诗后的“康叟”条下注云:“清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以  相似文献   

17.
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诗作了“又协左思风力”的评述。历来研陶者有的认为左思诗中那种豪迈高亢的情思,劲挺矫健的笔调,浑厚的风格和高远的境界,都对陶诗没有多少影响的痕迹,而觉得这种提法不恰当。有的又仅从字句的胎袭或用事的相通方面比附,专从形式方面进行探讨。如游国思曾经想在陶诗字句里找出左诗的影响,共找出了七联,其中认为左思《招隐》诗中“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确可定为渊明《和刘柴桑》诗“山泽久见招”,“荒途无归人”二语所本;“聊欲投吾簪”,确可定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分得知字韵》诗,见于《彤管遗编》、《彤管新编》,也见于《名媛诗归》。所谓“分韵”,是古人几个人在一起作诗,预定韵脚字数,分派各人依韵作诗的一种写诗办法,而李清照分得的是“知”字作韵,故诗题称《分得知字韵》。李清照的诗同她的词一样,可以1127年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那么这首诗究竟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呢?刘忆萱先生认为这首诗写于建炎二年,即是南渡后的作品。但我觉得不妥当,特在此提出商榷。先录其诗:  相似文献   

19.
石门摩崖石刻精品之一的《石门铭》,在祖国书坛上,以其雄健妩媚而扬名千古、蜚声中外;被誉为“书中仙品”,“不食人间烟火”(康有为语)等等。这些颂辞,可以说它当之无愧。然而,笔者认为在赞颂研究《石门铭》书法艺术的同时,还应就其文字内涵,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否则,就有“沧海遗珠”之憾。因为“当时锈此摩崖的目的仍在于记事颂德,而非显扬书法”。《石门铭》“是一篇珍贵的史料”,“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归去来”是我国中古俗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佛家语词,意谓归西方极乐净土。如: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见母罪减,心甚欢喜,启言阿娘:‘归去来,阎浮提世界不堪停。生住死,本来无住处,西方佛国最为精。’”王梵志诗:“相将归去来,阎浮不可停”。敦煌歌辞《归西方赞》:“努力相将归去来,且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