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近几年来,关于谭嗣同的哲学思想,爭论颇为热烈。有人认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用‘以太’代替了中国古典唯物主义所说的‘气’”;有人说他是唯心主义的,他的“‘以太’与‘心’、‘识’性质相同”;最近,又有人认为谭嗣同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他用‘以太’的普遍性质和客观性质来解释自然的时候,是唯物主义的;当他用‘以太有知说’来解释意识现象的时候,走到了庸俗的物活论,并通过灵魂不灭说而达到唯心主义。”因此,我们“既不能只看到前面而不谈后面,说他是‘杰出的唯物论者’;也不能只看到后面而不顾前面,说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郑重的、科学的态度。我们要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努力掌握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逻各斯”的解读与哲学的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哲学的解,也就是要回答“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时刻都没有忘记海德格尔的忠告:“如果我们竟敢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加以探讨必须小心为妙。”①但我还是确定了这个题目,这倒不是我选择了这个题目,而是我们实实在在地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任何一个哲学的问题都涉及到哲学是什么的问题。逻各斯(A8yO(,IOgOS)一词是赫拉克利特所关心的中心问题。“这里所谓的IOgOS,人们在学习之前和刚开始学习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懂得的;虽然他们已经体会到我按每一个不同事物本性来解释事物具有何种性质…  相似文献   

4.
“他感受、体现并描写本阶级、本集团的心情、愿望、不安、希望、热情、利益、缺点和优点。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本身也受着这一切的限制。他从来不是,也可不能是‘内心自由的人’、‘一般的人’。”——高尔基拉斯蒂涅曾在《人间喜剧》的好几部作品中重现过。随着他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他的性格也在发展变化。本文所涉及的仅仅是《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常融合画法作诗、融合诗法作画,所以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是王维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我们不可把这两句话看煞,以为前句只能评他的诗,后句只能评他的画。其实,“好的诗不仅要‘诗中有画’,而这诗中的‘画’同时也应该是诗。”《终南山》就是一篇诗画兼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取用外国文化,并不是个新问题。历史的经验少说也有一百几十年,鲁迅倡导的“拿来主义”也已经四十七个年头。可是,直到现在,一碰钉子,人们还总是说:“还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好。”可见,老问题也有新情况,鲁迅的“拿来主义”还有提倡的必要。 那么,什么是鲁迅的“拿来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今天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古人在思想性方面的评价从思想内容上最早肯定李商隐的要推王安石。《蔡宽夫诗话》称:“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与‘池光不受月,暮气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他之推崇杜甫大概是因为杜甫的“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子美画象》)。而他之所以喜爱李商隐,尽管和他认为李的学习杜甫诗律有关,但更重要的可能还因为李的部分诗篇中有着杜甫的具体而微的“沉郁”精神。这从他所欣赏的李诗,可以得到证明,那些诗不是什么《无题》诗,而多属有关忧乱伤时之意和苍凉浑健之音的警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分配与劳动的效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命题之一。作者拟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 早在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马克思就从理论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发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分配和为谋生而劳动的问题。他指出:“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定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难道经济关系是由法权观念来调节,而不是相反地由经济关  相似文献   

9.
在浩如烟海的关于艺术、关于美学的理论著述中,许许多多的理论家们对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的内涵等等问题做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阐释。弗·培根说:“艺术是人与自然的相乘”。罗丹说:“艺术是表现人的精神意绪的基本形式”。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认为:“艺术是个人的体验而并不是客观的”。苏珊·朗格则提出了“所谓艺术,就是‘创造出来的表现性形式’或‘表现人类情感的外观形式’”的定义。 当我们细细琢磨这些大师们的观点时,我们便陷入了一种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10.
唐兰(1901—1979)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所著的《古文字学导论》是一本自成一家之言的重要著作,极富创见。他为了建立起古文字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新系统,不囿于他所敬服的前辈和密切的朋友的见解,并时或有所批评,唐兰在该书的自序中反复真诚地向被批评者表示歉意,同时又说:“还要请学者们原谅,因为我所提到的只是不得不明的是非,并不是有意蹈文人相轻的恶习。虽则是非有时不易明,自我过强的学者架不住‘非也’二字,可以立刻反唇相讥。郭沫若氏曾告诉我:‘昔人有一字之师,今人有一语之敌。’不过,治学问而至不敢明是非,还成什么学问。学问本只是求真理,我们找出自己过去的不是,指摘别人的不是,同样,也愿意别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冶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一套冶炼鼓风工具叫做槖籥。槖和籥究竟是什么样子,怎样使用?古代文献的记载和解释总是含糊不清。近人的著述也多有误解。杨宽《战国史》说:“鼓风的大皮囊因为形式象槖,就称为‘槖’。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民族理论?民族理论就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学说。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一定的民族中生活,包括现代工人阶级也是如此。正如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说的:“工人阶级如果不是‘在民族范围内构成起来’,如果不是‘民族的’(‘虽然这和资产阶级所理解的完全不同’)就不能巩固、成长和形成”。①民族和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既有经济基础,也有上层建筑方面,以及意识形态诸方面的问题。对于民  相似文献   

13.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格,是一种多元的美感概括。 通感之于诗,我国古今均有见用。近年尤甚。这是一种新的诗美学的流势。但因为文艺理论界忽视了对这一艺术手法的规律及其美学价值的探讨,以致一些运用通感手法写的诗,常被人斥之为“朦胧”、“晦涩”、“怪奇”,甚至定为“病句”,故有必要予以具体分析。 通感,在生活中 关于通感现象,应该说人们早已注意到了。 北宋词人宋祁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历来为人称道。清人李渔却不以为然。他在《窥词管见》中说:“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见之也。‘闹’宁可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针对李氏的观点,时人方中通曾予以反驳:“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红耳。诗词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但,什么是诗的“理外之理”?方中通也未讲出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运动的实质,经典作家多有论述。黑格尔说:“某物之所以运动,不仅因为它在这个‘此刻’在这里,在那个‘此刻’在那里,而且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因为它在同一个‘这里’同时又有非有。”(黑格尔《逻辑学》下卷第67页),恩格斯也有与之含义相似的言论,他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  相似文献   

15.
忧郁美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同,它源自西方的美学观。忧郁美一直是西方艺术家追求的美学对象。他们热衷于忧郁的情调,发现在忧郁的体验中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味,甚至把忧郁当成一种崇拜的对象:“贤明圣洁的女神啊,欢迎你/……最神圣的忧郁!”海涅在谈到拜伦时说:“他们因为他很忧郁而怜悯他。难道上帝不是也很忧郁吗?优郁正是上帝的快乐。”雪莱也强调:“倾诉最哀伤的思绪才是我们最甜美的歌。”弗莱契则坚信:“没有什么比可爱的忧郁更优雅甜蜜。”波特莱尔说得更明确:“欢悦是‘美’的装饰品中最庸俗的一种,而忧郁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对浪漫主义和“颓废派”诗人来说,忧郁已成为快乐的一个源泉,忧郁美成了他们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一定的学科,如果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信口雌黄,不是重复别的学科的现成结论、人云亦云的话,就总是与特定的学科对象联系在一起。而且,特定的研究对象直接决定着这类学科的性质和方法。那么,人文科学的对象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社会科学的“社会”相区别的属于人文科学的对象或领域呢?本文对此是肯定的,并对此相关问题作些分析与探讨。一、不能把人文科学的对象仅仅归结为个体的人美籍台湾学者林统生曾在一篇讲演中力图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区别开来。他说:“什么是‘社会科学’呢?社会科学也与人有…  相似文献   

17.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他问李宗仁对胡适的看法.李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这位胡适的弟子也同样认为“胡先生在盛名之下是十分‘爱惜羽毛’的。”胡适本人在1922年曾反诘道:“有人说我们‘爱惜羽毛’……我们若不爱惜羽毛。今天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在时隔二十年的1947年.他在日记里明确写下了“我不是爱惜羽毛的人”。  相似文献   

18.
凌医生 《家庭科技》2009,(10):23-23
我们中学的李老师近几年咳嗽迟迟不愈。服过多种药也无济于事.别人多次催促他去医院检查,他说:“有什么检查的,还不是‘老慢支’在作怪!”今年初,校方组织教师做健康检查,发现李老师患了肺癌,并已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19.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20.
中山先生逝世以来,已满三十周年。经过三十年的过程,回头再看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的历史意义。中山先生一生在发展与前进中,他没有停留在固有的阶段,他的思想和活动不是在退步,而是在进步,他不是惧怕将来,而是相信将来。中山先生的早期活动,和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一样,也涂上了民粹主义的色彩,最相近的一点是俄国的民粹派不相信社会发展规律,“照他们的意见,历史不是阶级所创造,不是阶级斗争所创造,而只是个别杰出人物,即所谓‘英雄’所创造的;群众、‘群氓’、人民和阶级是盲目地跟着这种‘英雄’走的。”无容讳言,中山先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看法,他是一个主张“知难行易”的人,他强调“知”,他说“知”是创造世界的,但不能每人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