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谈《雪国》驹子与《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欣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65-266
《雪国》中的驹子和《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命运相似的文学形象,但是在不同国度、时代、文化及社会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挖掘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及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
徐瑞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
川端康成的《雪国》对莫言文学创作,尤其是《白狗秋千架》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他“产生心灵上的感应”,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故乡”——“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雪国》的驹子与《白狗秋千架》中暖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社会制度紧密关联,因而对这两位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在作品的创作时代与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下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3.
4.
王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41-43
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历来受到文艺评论家的好评。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 ,探讨了屠氏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向英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56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不仅揭示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还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小说中发挥着多重功能:在结构上作为开篇,具有提供活动背景、暗示故事发展方向的功能;在结尾处能与叙述相结合,传达出深刻的象征意味;过渡性的景物描写则具有转换生活场景和叙述焦点的功能。在人物塑造上,自然景物所承载的艺术语境以人物为核心,通过以景释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等方式强化人物情感和心理。在作者态度上,对顿河土地的热爱和哥萨克命运的反思凸显了人道主义关怀,这也是《静静的顿河》脱离了苏联时代的历史语境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雪冰 《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17-19,23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其文学内蕴极为丰富,评赏文章众多,见解纷呈。文章试就其写景,抒情方面联系作家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主调再作一番探讨,并由此把握其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景不但是自然之景,而且,较《诗经》更寓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形象;二、借景言情,情较《诗经》更富于感伤以至怨愤色彩;三、行文规模宏肆,更着力铺叙流动之景,体现楚人的流观意识;四、借神话、仙话等虚构非人间景象。 相似文献
8.
王阳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4):38-43
从《雪国》的叙事技巧出发重新审视叶子形象,根据其主观性叙事、利用视角同情进行双重编码、设置不可靠叙事和潜故事等特征,可以发现文本中叶子的社会角色身份是一个关键性设定,此设定导致文本语义的高度复杂化。目前一般批评对该形象所包含的所谓虚无和死亡之美的激赏,往往忽略了叶子的真实身份所导致的岛村主观视角的转换,以及通过岛村主观视角曲折表现出来的表层叙事的潜故事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子丹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3)
本文试图分析英国杰出作家哈代在《苔丝》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和揭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景物描写成为主人公情感的外化和延伸,这一技巧使这个题材狭窄的故事产生回音效果。充分理解这一技巧对于深刻理解这部作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浮生六记》景物描写的传统审美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4):32-34
《浮生六记》的景物描写蕴含有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主要表现为:喜含蓄、忌直露;崇尚“天人合一”的生命律动,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11.
梁克隆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4):48-53
庄子哲学是以“道中心说”的基本理念进行结构,并且丰富、发展的。所谓的“道中心说”,实际上指的是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的一种基本认识与基本看法:他以为“道”是一切告勺,本原和中心,是亘古不灭的源与流;“道”既显示着宇宙万物的自然意义与本质,又显示着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与特征。正是从对“道中心说”的深切把握出发,庄子把对音乐的体悟与追求,看做是体悟天下大道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体悟天下大道,也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感受能力,从而享受音乐的本质意义。虽然庄子不是一个专门的音乐家,而且他在谈论音乐的时候,强调与说明的也不是音乐本身,但是通过庄子对音乐的描写与表现,特别是通过他对音乐完整而准确的欣赏过程,依然可以看到他“法天贵真”的音乐思想,不凡的音乐才情与高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2.
在抒情诗文中,最常见的写法要数借景抒情了。自然景物绚烂多彩,在不同情况下又千变万化,这就为人们抒发不同的感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刘勰曾说:“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很多抒情诗文的作者就是常常借助于某一景物来抒发某种思想感受,把风景描写和作者抒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深邃的意境,使内情与外景高度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分别是两位“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沈从文和哈代的经典作品,两部小说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小说中都有很强的音乐性和美术性。本文主要探讨两位作家是如何将其优美迷人的自然景观,鲜活生动的人物,严谨细密的结构等一起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充分领略到其独特的乡土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俊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英雄型女性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贤妇型女性林冲娘子;淫妇型女性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柔弱型女性金翠莲等.这些女性性格多样,形象丰满,体现了作者相对进步的女性观.《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小说主题的揭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和叙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秋颂》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创作的颂诗之最后一首。在这首诗中,济慈突破了其早期诗歌对想象力的强调,从“亦真亦幻”发展到“真即是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最终回归自然的主题。同时,《秋颂》达到了自然动人的美学境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郭春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750-752
《心灵的焦灼》刻画心理方法多样,既有传统的景物映衬、动作描写,也有现代气息极浓的梦境描写和自由联想。小说贯穿始终的是内心倾诉与心理分析,把亲历现场的强烈感受与经验自我的理性反思相结合。丰富多样的心理描写使小说达到对人性深刻洞察和逼真表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中景物描写具有三个审美形态特征:一是自然山水对诗人心灵的舒泻与治疗,加深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和,使景物描写初步呈现为对象化的特征;二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是不断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缓释心灵,又使景物描写呈现为流动化的特征;三是受楚地巫觋文化的影响,自然景物与诗人感伤的心境互渗映衬、缱绻缠绵,使景物描写呈现为神灵化的特点,从而使诗歌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天地神人共舞的审美境界.《楚辞》的景物描写虽总体上仍服从于诗人主体的抒情言志,尚不具有独立的审美地位,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价值,显示了古人山水审美意识的端倪. 相似文献
19.
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的景物所进行的描写。写景的目的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为塑造人物服务,为表达情感服务。 相似文献
20.
《瓦尔登湖》修辞特色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罗以他对自然的沉思为主题,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融入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那个时代物质主义的批判,使得该书极具生态意义。作品在语言风格上也独具特色,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字的优美和思想的深度,其中梭罗用大量的譬喻来描述湖畔的自然风光,运用拟人手法来传递自然思想,运用似非而是的隽语来揭露社会流俗,更有意味深长的双关,发人深思。无论在思想价值还是文学价值上,《瓦尔登湖》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