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存在一种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通货膨胀现象.虚拟世界的通胀主要表现为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与商品实际价值持续地下降.由于游戏世界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与脆弱性,虚拟财富的稀缺性持续下降,从而使其相对于真实货币趋于贬值.严重的通胀将危及游戏世界的稳定,因此,游戏设计者应尽力提高和改进游戏世界的经济机制设计,同时将现实世界中一般化的经济与法律支持引入虚拟世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旭明 《中州学刊》2014,(3):97-102
网络信息技术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丰富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内在的道德自律不够、外在伦理他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虚拟世界呈现出多重伦理困境,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垃圾污染严重、网络资源分配不公正现象明显、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价值断裂凸显、网络空间中"人"的价值迷失加剧。我们应该对这些伦理困境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并因此摒弃不理性、不负责任的价值态度,主动将网络虚拟世界纳入到伦理语境中,对其进行深刻的伦理道德观照,并回归到日常生活世界,锤炼相应的伦理品质,建立相应的伦理机制,积极进行伦理救赎,化解网络虚拟世界面临的伦理困境,从而维护我们共同的网络道德净土。  相似文献   

3.
论虚拟思维的层次特征及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化世界的虚拟思维,其生成逻辑是符号关系的演变,是人类思维抽象能力在当代的表达.虚拟思维构建的问题性、求解性、"基因突变"性、非线性、自组织性是其新质.共在性和非现实性、主体间性和交互性、个性化和构想性、合成性和综合性是虚拟思维的特征所在.虚拟思维实现了思维的时代创新,使人类视野获得根本性拓展,亦使得人类拥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亦是人之所以是人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虚拟世界的出现,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这是我们时代所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转换。人格具有多种特征,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虚拟世界,自由、独立、创新、宽容、自我实现成为更重要的人格特征。但虚拟世界也对人格塑造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在这些消极作用中,有的初露端倪,有的已演变成社会问题。因此,对它们的归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虚拟世界经济收益模式分为直接收益模式和间接收益模式,前者主要包括时间销售和虚拟物品销售等,后者主要包括现实货币交易和微型服务外包.其中间接收益模式对服务贸易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低水平劳动力就业都具有特殊意义,更适合中国目前的形势.通过对虚拟世界收益模式新形式的初步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虚拟技术的载体形式与虚拟世界的信息本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技术是以虚拟的信息世界取代客观世界中特定客体并给人以等效感觉、知觉的技术 ,它因传感、反馈系统载体不同而分为普通计算机网络、封闭舱、信息传感紧身衣、生物电信息传感反馈体系等几种。有关虚拟世界本质的工具论、中介论、意识论各具片面性 ;将虚拟世界及其技术设施系统看作信息与载体的综合体 ,则正是各种不同角度观念的综合。关于虚拟技术与虚拟世界的若干哲学讨论对传统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 ,如以不同载体的信息的区别取代主、客观的绝对对立 ,如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信息等效性。对虚拟技术、虚拟世界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理解 ,将对当代哲学观念更新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可以自由游弋的网络时代,自我角色的互换带来了新的哲学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自我在虚实世界里的存在以及自我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世界里的生活,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格式化,甚至是趋向于无限多样可能性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世界.处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行动主体在某种程度上遭遇伦理冲突.科学地揭示虚拟世界的本质以及虚拟世界伦理发生作用的运行特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契合点,将是谋求虚拟世界的合理有序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道德视野下的人肉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屡被诟病为"暴力行为"的人肉搜索,背后暗含了虚拟世界对道德的积极诉求,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概括成是传统道德在现实社会式微后在虚拟世界的再现。这种"再现"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和争议,但却对启发民智和形成现代社会的道德秩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俊铭 《天府新论》2022,(6):131-141
数字时代催生数据空间的呱呱坠地,它作为虚拟世界的承载者和现实世界的沟通者而开辟出新领域。虚拟人在数据空间茁壮发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新领域问题。它掀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同的浪潮,追究其生存的深处奥秘,不难发现有着数据、心理、文化等多维度形成的社会构境。数据空间的虚拟人作为数字化生存物在比照“人”的同时,演化出属于自身的典型表象:“身体—虚体”的转变、“拟-生命”的嵌入、“加速”的心跳等。表象的症候如果不加以引导与利用,就存在潜在的风险。那么,祛除戴在虚拟人头上的光环势在必行。人性、道德、情感、资本等成为切入虚拟人建构的重要路径,对促进数据空间中数字技术的良好应用与虚拟人的有序生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中活跃着大量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网中人",以这些"网中人"为主角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经常制造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网络和现实世界会同时造成极大危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必须遵循系统性和平战结合等原则,加强对ISP、ICP、IDC等工作对象的掌控,采用阳光备案和分级管理等模式,并进一步通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制订法律和有意识地进行网络文化引导等手段加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确保网络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型多用户在线角色类游戏(MMORPGs)中存在一种类似于现代经济雏形的经济体系。虚拟经济体系大致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升级体系、虚拟货币体系、自由市场与小政府并存的管理体系以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真钱交易体系。研究虚拟经济对我们认识和研究现实世界的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培 《天府新论》2024,(1):123-132
界面是赛博空间的窗口,也是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介质。它是信息交汇之处,也是意义触发之所,既输出又接入。它不仅是一种媒介、一个中间域、一种形式,同时也保有内容,构造出了数字世界的意义呈现与世界运作方式。从质料维度来讲,界面既遵循屏幕的物质特性,为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构建屏障,又试图突破屏幕之障,将人的现实活动导向虚拟世界,具有半透明性的特质。从空间维度来讲,界面具有均质与离散相结合的特质,它既是一个具有一定统一性的数字化场域,同时也能分裂出多元空间。从时间维度来讲,界面具有组合、拼贴与多维特质,促成了时空混融之中的压缩。在时空压缩中,界面成了一个数字形式与符码表意世界,界面隐喻的世界表征逻辑也由之显现。  相似文献   

14.
陈林侠 《中州学刊》2008,(1):237-242
魔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兴起,成为新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受西方魔幻电影的影响,东亚电影业也出现了以一股注重魔幻创作的潮流.从文化角度说,东亚魔幻电影在当下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集中反映出多元文化杂交的现实困惑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追忆寻踪.它往往触及"非存在"主题,借助仿梦、幻觉、魔幻等特殊的叙事方式,假设臆造出一个主观性情境,并以人物间激烈的碰撞,使观众体验着一种非实存的情绪,传达创作者意向性、形而上的抽象观念.魔幻类型无论是阐述"非存在"主题,还是印证本土文化身份,都建立在一种流行文化的基础上.《无极》等魔幻电影与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文学在当下接受渠道中判然不同,这反映出中国影视流行文化的体制不仅与日韩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与其他流行文化的传播(如网络文化传播)也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彭松乔 《学术论坛》2004,(3):116-120
数字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汉语文学的发展面临着文化转型的强劲冲击。汉语文学如要达到审美诗性对数字技术理性的超越,就必须尽快掌握数字化时代人们的艺术感觉和思维变化特征,适时地进行文学范式的调整。只有富于时代特色的良好艺术感觉和诗性思维,才可重铸汉语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有限性视域相对于无限性视域如"天道"、"天理"或"太极"等而存在.有限性视域与人的存在相关,主要以经验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与人、器物和事理的有限性直接相关.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有限性视域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其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条现实的有限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7.
白文君 《兰州学刊》2007,(11):102-104
康德的道德应当体现其先验主义伦理的特色.其道德应当体现了一种基于理性理念的秩序,它源自作为可能世界的智性世界并对现实世界施加影响.正是基于此,才能厘定道德应当与善的关系,即道德应当先与善.并对"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的一些的错误理解作了批判分析,认为"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不是在逻辑上和现实上,而是在意志意向道德法则的可能性上理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学界悉心探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虚拟世界的兴起,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某种新型科技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人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中,通过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两个关键环节,一方面,人不断地将意识赋予虚拟世界,通过这些人造物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虚拟世界接受了人的意识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显示给人,使之获得多种感知信息,随之萌发出更强烈的参与感.人与虚拟世界在承认彼此主体性的前提下,相互促进、相互生成,由此印证了海德格尔"在世界之中存在"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19.
白玉文 《江淮论坛》2004,(5):157-158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生活的负面影响。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是现实的道德。要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在内心世界筑起道德长城。  相似文献   

20.
学界在聚焦于现代性研究时,遗忘了其未完成形态或偏离的形态--"半现代性"现象.文章立足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现实问题之维,探讨了"半现代性"的概念和特征,并对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维度和"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作了比较性的分析,指出"半现代性"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历史及其现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半现代性"理论既是对现实阐释的需要,也是发展型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应予超越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