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与沈从文是现代文学作家里少有的将生命意识上升到哲学高度的人,沈从文生命意识的复杂既表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立,"生活"与"生命"的差异,也表现在以原始生命为基础的对生命美即神性的追求。面对这"不大会思索也不容许思索的生命",本文着意从偶然、死亡、爱与死相邻的角度出发,分析沈从文生命意识形态的连续性与其中原始生命形态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为研究沈从文作品乡村与都市的二元对立形态提供一个道德评判角度外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作品以极其"自然"而深得读者的欣赏和青睐.沈从文那一篇篇沉淀着浓郁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的湘西自然描写名篇,"不仅其中厚积的文化沉淀闪耀着迷人的光彩,而且澎湃着特定的区域环境与外部世界环境对流的巨大浪潮"①.沈从文苦心经营的文学王国及其人生世界是个开放的系统,其自然风情描写中所深蕴的生命哲学和生态意识,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被学界关注甚少的沈从文新诗批评,认为他的新诗批评是一种融合了东方古典的人物品藻和作品赏鉴的形态与方法,企图打破现代文学制度阈限,在诗艺阐释中寻求生命之美的大师批评;而与这种寻美的大师批评相对应的则是沈从文所持的"好诗"原则及其生成策略。在坚持本体视角的同时,沈从文又以开放性的问题意识观照新诗的发展历程,敞开了早期新诗的另类图景。  相似文献   

4.
现代作家中,我不知道有谁比沈从文对生命更为关注.他说过:“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水云》)虽然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尚无系统的理论表述;但是,他的一系列散论中几乎贯穿着对“生命”的思索,他的作品更是离不开对“生命”的倾心与眷念.可以说,把握沈从文的生命观是理解沈从文艺术世界的关键,是打开沈从文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那么,沈从文的“生命”观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湘西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具象诠释。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怀旧中所展示的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形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点。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怀旧和重构,沈从文的创作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湘西怀旧世界的反思和认同则成就了沈从文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对于生命的认识是从音乐而来的,音乐不光让他步入到"生命"的澄清之境,还给了他许多"无言之教",形成了追求崇高原则,将生命粘附到民族国家复兴大业上的生命价值观念。以往的此类研究常常忽视了沈从文的"生命"观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因而很难对其"生命"观的发生发展轨迹做出完整的把握。重新审视音乐与沈从文"生命"之思的关系,对于深入把握沈从文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属于深度关注"人"的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除了表现"人性"的主题外,对生命本质意蕴的思考,对人的生存之痛的感受与言说,构成了其重要的创作旨向.正是由于他们创作中透射出的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追问,以及追问中所呈示的浓郁的悲剧性倾向,使得沈从文与张爱玲表层相去甚远的作品有着深层的契合,也使两位作家在对人的存在本质意义的揭示上有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小说中的生命硬汉形象系列是以往的论者所未关注、未挖掘的。本文从沈从文的生命信仰及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的角度切入 ,分析沈从文作品中的生命硬汉形象 ,此类形象的内涵与沈从文特有的历史忧患意识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9.
论沈从文的民族道德重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作品是以“思”为前提的文学哲理性探索,他的民族道德重建思想是他对生命本体、生存意义的探索的一种遮蔽;人们谈得最多的人性美、人情美只是表面的,其中所包含的隐忧才是沈从文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论沈从文作品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不表示沈从文作品关于生存、活着、偶然、情感、悲剧等的深层意蕴以及其重造经典理想与其“民族精神道德建构”是完全冲突的。本文是第一次从这两个角度来阐述沈从文的民族道德重建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者都指出沈从文的创作与"水"有关,沈的创作与"水"最大、最为确切的关系其实就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记录了水边的人事。原始的人类喜欢缘水而居,城市和乡村都是由水源地扩张开来的。所以像沈这些以家乡为主要摹本的乡土写作很难不写到水。而有的研究者,竟然分析出了其他种种沈的创作与水原型的关系。笔者将从"水"与作家及湘西人性格;"水"与沈从文的女性特征;"水"与作品风格三个方面详细地辨析沈从文的创作与水原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边城>的故事文本,从沈从文其人及其创作<边城>时的具体情景入手,将<边城>"故事悲剧性"的因由阐释为缘于作家沈从文对生命存在之无常之无奈的思想观念,并认为这种思想观念既有沈从文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无常与无奈的感慨,同时还隐含着他对湘西故土上的人们--群体生命存在之无常之无奈的悲悯与痛苦.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生命观的形成,既有来自其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来自思想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沈从文的生命观看起来类似于一种湘西乡下人的"人生哲学",实则具有极其复杂的内涵,显示出来自中西生命思想的综合性影响.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构成与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道家自然哲学生命观及西方现代生命哲学都具有深层的精神联系,并通过其创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人事"一词在沈从文文论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使用范围之广,意义指向之含混与多义,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是一个也许最能传达出沈从文审美理想的独特性,承载其非主流文学思想的关键词,它联结着沈从文创作与思想的各个重要方面,从中可以发现沈从文文学思想的独特表现形态和充分个性化的艺术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14.
袁国兴 《学术研究》2012,(12):149-152
沈从文最具代表性作品的关注视阈是"好人困境"。当把美好的人性推到极至,常常会面临悲剧性的考验。关注好人和思考好人,使沈从文的代表性作品具有一种悲悯感,情感境界与《红楼梦》相通。沈从文关注的问题倾向于宗教,但努力方向和企图逃出困境的方式却远离宗教。"类宗教意识"是沈从文发现了好人的生存困境,并能把它倾情描画出来的不可或缺的情感意识储备。  相似文献   

15.
论沈从文上世纪40年代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 4 0年代是沈从文创作与思想上的彷徨期 ,随着以湘西生命形式为根基的生命理想的失落 ,沈从文的生命焦虑与文化焦虑日益加剧 ,这时期他思考的问题都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本质何在 ?如何实现生命重造与文化重造 ?这些问题成为沈从文这一时期思考的中心问题 ,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来 ,就成为他创作中的“生命重造”主题。沈从文由此涉入对生命问题的“抽象的抒情” ,弘扬“生命神性”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初中美两位在各自国度被称为乡土作家的沈从文和威拉.凯瑟的作品都具有城市孤独情结,都表现了由城市化带来的不安,这也具有了可比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沈从文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的陌生而产生的不安,威拉.凯瑟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化的了解而产生的不安。尽管如此,二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的纯朴生活的怀念,强调了城市化带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7.
黄静 《学术界》2005,12(4):295-300
沈从文40年代创作的小说《看虹录》与《新摘星录》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象征意味,作品中有两对主要意象,即“虹与星”和“诗与火”。“虹与星”不仅是关于美好女性的象征,更反映了沈从文对于“抽象”的思索———“向虚空凝眸”;“诗与火”则象征一种充满爱与美的理想生命形式———“神在我们生命里”。这两篇小说是沈从文为复活与重造爱与美的神性进行孤独求索的一份精神备忘录。  相似文献   

18.
论道家美学对沈从文及梭罗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泉  彭金定 《中州学刊》2007,(5):220-222
沈从文和梭罗虽然与老子、庄子相距二千多年,但其作品和人格都闪现着中国古代道家的智慧和思想。沈从文与梭罗继承了"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精神,在对自然讴歌的同时,批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物欲而破坏自然,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老庄减少贪欲、返璞归真的主张。他们坚守自然本真人性和独立不羁、不趋势媚俗的人格,追求虚静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叶中强 《学术月刊》2012,(7):115-125
沈从文历来被视作一个"乡土中国"的指符,然一个悖论式现象是,沈"进城"与"返乡"的姿态同样坚定:他在心理上留恋乡土,却义无反顾地离开;他在现实中急欲进入的都市,却成为小说中蔑弃的对照物。如此解读其"都市"语义,可见一种站在"知识阶级"门槛上的边缘自觉,形塑了其特定的观察视角与思维方式;而其与"都市"互为"他者"的"湘西",则是在一个置身其中的社会人文秩序的压抑下被激活的理想世界,本身即是"现代—都市"的产物。究其作品内蕴,则又见:在疏离政治、逸越道德、面向俗世、重视人欲,甚至标新立异方面,上海乃至"后上海"时期的沈从文,与所谓"海派"具有一种精神内质上的共通处。而在不同都市社会生态的转换中,沈从文自身完成了从一个远眺知识中心的"乡下人"到都市知识分子的身份、地位迁移,其身后,则铺衍了一条京海合流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沈从文早期作品的研究中,以"自叙传"为代表的叙事文本是其中的重点之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既有研究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过度强调"自叙传"与作者个人经历之间的关联,从而将其当做沈从文传记的补充材料;相反,也有一些有意淡化甚至遮蔽上述联系,将"自叙传"当做沈从文为赚取稿费而匆匆写就之作。本文以文本细读和传记研究为主要方法,运用症候式分析,着重探讨沈从文早期"自叙传"独特的社会学与美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发掘进入此类文本的另样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