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波 《理论界》2005,(1):197-198
书院作为宋明时期一种主要的教育机构,由于受理学的控制而陷入空疏无用的流弊。十七世纪后期的实学教育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立场,一扫宋明书院的教育弊陋,推行一种习行教育的书院改革,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对后世的教育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
颜元对书院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启蒙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启蒙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光生 《兰州学刊》2011,(2):133-137
宋代书院与理学一体化的互动关系,是宋代教育史上一大特点;宋代语录体是书院制度的直接产物,反映了书院教育、理学与文学的联姻与背离;宋代语录体促进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但也给文学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代私学与理学的结合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私学与理学结合后,逐渐成为理学的主要传播媒介,对私学的传播者、受众、私学的传播途径、内容等方面的考察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点.同时,随着理学的逐步正统化,私学--主要是书院也逐步官学化,私学从而与理学传播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5.
具有学校教育性质的书院,重庆是在宋代才蓬勃发展的。这种独特的教育机构的出现除了该区域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客观原因外,还在于它本身有官学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宋代重庆书院以北岩书院、濂溪书院为代表,能够体现中国内陆地区书院办学及组织管理的一般状况及原则。程颐、周敦颐等理学家在重庆书院讲学,培育人才,传播理学、推动了川东地区文化学术的发展,余风所向,波及川西及周边地区,构成宋代理学流派分布中的典型区域之一,且为关洛学派、程朱学派理学正宗的中介或媒体,在理学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历史地位。正是重庆书院推动理学的传播以及区域性教育文化的转型,使得长江上游区域文化中心一时显现出光彩夺目的迷人景观,促成了重庆文化学术的第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徽州书院主张学生“进德”与“修业”并重,教学形式多样,强调“自行理会”、“知能相应”“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7.
肖永明 《中州学刊》2006,(2):170-172
中国古代书院虽然起源于民间,但在书院发展过程中,来自官方的力量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局面的形成,固然与来自最高统治权力的政策导向有关,但与历代各级地方官员对书院的积极支持、促进无疑是分不开的。他们支持书院发展的动机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儒生本色与情感倾向;二、经世追求与救世情怀;三、职责意识或取悦邀宠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宋代书院教育与宋代理学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理学家充分发挥了书院的学术传播功能 ,开创了中国古代学术传播的新阶段。他们使书院在讲学、藏书、祭祀、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加制度化、正规化 ,确定了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同时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 ,极大地拓展了理学的发展空间 ,为理学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超越其它学派上升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的官方统治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者的结合对后世儒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我国书院制度的建立者,书院传统的开创者,书院精神的奠基者。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的动机是:补官学之不足,纠科举之弊端;以书院为基地,发展儒学,宣扬理学,与佛教争夺在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上的领导地位;弥补失落的官学社会教化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同治光绪时期陕西书院,不仅承袭了清朝初中期书院以程朱理学、汉学和今文经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征,而且西学内容也进入书院。这一时期书院的讲学活动,以实用为教学目的,书院的刻书繁盛。同时,书院管理出现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唐人赋钞》与粤秀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嘉庆年间广东人邱先德、邱士超叔侄编选的<唐人赋钞>一书是唐赋的重要选本,其书编成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现存最早刊本为羊城允经楼刊本.<唐人赋钞>一书与粤秀书院有着密切关系,为粤秀书院院长与学生合作的产物.除<唐人赋钞>外,还有多种应试诗文选本与粤秀书院相关.这些选本为我们了解科举制度下书院的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样本,其批评实践也可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书院在元代因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书院教学中受到崇拜 ,达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法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各书院的讲授内容和研究也就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的基本模式。程端礼在朱氏教学和读书的方法上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写出了著名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江东书院讲义》作为《日程》的附录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在南宁所创建的敷文书院在广西书院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它既开启了明代中期广西书院发展的高峰期,又使明中期后一段时间的广西书院呈现出心学化趋势。王氏心学以敷文书院为依托,对广西程朱理学形成巨大的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广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书院祭祀与时代学术风尚紧密相关。周、张、二程和朱、陆等理学大师分别在南宋中期及宋末至明初等两个时期登上了祭坛,而明中叶及清中叶则分别兴起了对阳明和经学家的祭祀。这实际上是对儒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理学的成熟、理学的兴盛及异趋、王学的风行与乾嘉汉学的兴起等阶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渊源及其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引述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叙述了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动机,暗示了有宋理学与书院互动的简单线索.其后着重论述了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所实行的教学目标、相关学规及课程,以及据有相当完备的儒家传统的、暗中汲取了禅宗某些经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完整地揭示了朱熹的书院教育与教学思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6.
张欣 《晋阳学刊》2004,2(4):43-46
鸦片战争前书院存在与改革的价值核心是保证封建政权的稳定,书院的官学化,使其变为科举的附庸,丧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导致了以摆脱科举与理学束缚为目的的书院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继续进行的书院改革,其价值核心重在政治重建,关注的是如何恢复和修补已破损的价值体系,但这已不是在传统范围内的循环重复,因为西学的影响,使它有了新的特质。在“通经致用”政治目标下,由汉宋兼采,逐渐向中西兼采过渡,为“新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思维模式,成为书院价值理念转向近代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东林书院并不是一个政治团体 ,更不是一个政党 ,所谓“东林党”乃是政敌把它诬为“朋党”之后的一种称呼 ,东林人士并不自诬为“党”。东林书院是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创办的一个讲学场所 ,意在继承宋儒杨时的学脉 ,弘扬程朱理学 ,纠正王学弊端 ,尊经复古 ,重整道德。东林书院严禁议论政治 ,讲学诸君子严格恪守这一院规 ,前人所谓“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云云 ,是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7月17日,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组织我市的朱子学专家、学者们一行20人赴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拜谒了朱熹塑像,考察了全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开展“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学术考察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明朝建立后 ,重视学校教育 ,大力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明中叶以后 ,书院由沉寂走向了兴盛 ,产生了重大政治、社会影响 ,冲击了正统的程朱理学 ,影响了社会风气 ,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了学校教育 ,于是明朝中后期四次限制、禁毁书院 ,给蓬勃发展的书院以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是官学的补充。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通过对它的产生与发展的分析,可以了解书院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规模、兴衰以及对当朝政治的影响,从而了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及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