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在从政期间担任的最后一个实职是云贵总督(1847年4月至1849年9月),而处理所谓“汉回互斗”事件,又是他在任职期间的一项主要活动。对于这个问题,解放后出  相似文献   

2.
这篇短文,要说的是林则徐与太平军。林则徐在广州,禁止鸦片、虎门销烟、抗击英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称颂的。他为官40年,除在广州的禁烟、抗英之外,值得赞美的作为还很多,如大力兴修水利,比较明智地处理民族矛盾,积极安定边境,率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在他生活的时代都很罕有。纵观19世纪上叶,他是非常突出的伟大爱国者。然而,这位伟大爱国者却长期受到莫名其妙的贬损。原因是,他临终前受命去消弭洪秀全等人的造反。“镇压农民起义”,是一项所谓原则问题的大罪名。不少历史人物,因此被一笔抹煞,甚至被丑化、鬼化。其实,…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仅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崇敬,而且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受到各国人民的敬慕。1850年林则徐去世。十余年后,英国伦敦蜡像馆就把他塑成蜡像,向各国人民再现了他栩栩如生的风采。历史似乎富有嘲讽意味,林则徐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恃民心可用,坚决抗击  相似文献   

4.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云南发生汉回互斗案。经总督贺长龄、李星沅处理后,非但未能解决,反而使矛盾更趋激化,并导致回民丁灿庭、杜文秀等先后京控。道光二十七年,清廷改派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受理此案,直至道光二十九年。纵观两年来林则徐在云南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诚然,由于他镇压了弥渡回民、腾越“野夷”等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起义而应当受到非议,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笔者认为,下列几个方面是应该肯定的: 一、“只分良莠、不分汉回”的民族观,是一种较为进步的民族观。林则徐在给清廷的上奏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讨论徐继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首先必须确立几个原则,即:第一,抵抗侵略是爱国,但盲目排外决不是爱国;第二,对外投降是卖国,但理性外交决不是卖国;第三,对外开放也是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依据上述三个原则,徐继畲不是卖国者,而是爱国者。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尽职尽责的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他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抚,主持厦门、福州的对外通商事务期间,在处理福州英人欺侮民人、葡属黑人淹没罗吐和含壁杀死杀伤民人。尤其是英国传教士等租住神光寺等事件上,持的是一种理性的“两不偏袒”的稳健态度,依法办理。以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无什么大的不当;他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讨论徐继畲和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首先必须确立几个原则,印:第一,抵抗侵略是爱国.但盲目排外决不是爱国;第二,对外投降是卖国,但理性外交决不是卖国;第三,对外开放也是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依据上述三个原则,徐继畲不是卖国者,而是爱国者.因为在鸦片战争中,他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尽职尽责的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他在担任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抚,主持厦门、福州的对外通商事务期问,在处理福州英人欺侮民人、葡属黑人淹波罗吐和含璧杀死杀伤民人,尤其是英国传教士等租住神光寺等事件上,持的是一种理性的"两不偏袒"的稳健态度,依法办理,以图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无什么大的不当;他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反映了当时地球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腐朽的、代表中世纪文明的、经济技术落后的东方封建主义制度,与新兴的、代表近代文明的、拥有先进经济技术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一场特殊形式的碰撞。面对“侵略的西方”和“先进的西方”的双重挑战,中国向何处去?林则徐等先进的中国人正在苦苦地思索、探求,徐继畲也在同西方资本主义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闭关自守的落后,从而潜心研究夷情。徐继畲(1795年—1873年),字健南,号牧田、松龛。山西五台人。  相似文献   

8.
近百年来,人们多半只注意到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广东抗敌的光辉业绩,而较少研究他的人品和思想境界。对于他蒙冤流放、身居逆境,而能忍辱负重,不计个人恩怨,继续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能说不是件憾事。宣扬前人的英雄创举,固然可以使后人受到鼓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谪戍新疆期间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在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到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的三年多时间里,他曾因清朝政府的错误处分而在新疆度过了令他一生难忘的滴成生活。有关他满成期间的爱国主义思想人们已谈得很多,但一个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组成的,而且随着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生存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可是有关这方面情况人们涉及的不多,本文想就林则徐满成期间的爱国主义及其思想活动作一剖析。根据林则徐滴成期间不同生活经历及思想情况,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大致分为滴成途中、伊犁赋闲、南疆勘田三个时期。现将这三个时…  相似文献   

10.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是一位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思想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的优秀中国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撰写了全面客观介绍世界的著作《瀛环志略》。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相关,更与其早年博学多闻、后来在福建等沿海省份与西方人广泛接触的实践活动相关;徐继畲超越了传统的羁绊和束缚,思想开放的程度大大超越了同时代的官僚和其他思想家,成为最早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国人。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带给中心政治人物的命运差别很大。研究徐继畲的开放思想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依然能够给今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徐继畲(1795--1873) ,山西五台人,是清季政界著名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地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文化人物。徐氏曾在两广为官,并官至福建巡抚,为当时少有之廉吏。又曾撰《瀛环志略》这样一部名著,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及各国政经状况。所以一般人只知他是一个封建官吏和地理学家,而很少知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关于徐继畲的诗作,拟另文论之,本文只探讨其中的忠厚之旨与亲民思想。  相似文献   

12.
清朝发展到乾隆末年,整个社会已呈“上下相蒙,无法不敝,宴安鸩毒,情伪田滋”的状况,摆着无数社会问题等待回答。林则徐就在这时走进历史,成为中国历史这一转变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尽管对他的评论在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还有一些崭新的论说对他求全责备,但遵照把人物放到当时历史中去的要求来议论的话,林则徐在十九世纪中期,对内有勇气去回答社会提出的重大难题,敢于谋求解决治河、理法、救灾、禁烟等问题,对外有胆识去碰船坚炮利的硬碴,奋起抗击来犯之敌,都足以说明林则徐不愧是一位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禁烟抗英的法律思想邱远猷(首都师大政法系)1995年8月31日,是我国近代杰出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0周年。林则徐一生为官40年,做了不少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好事,而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事业还是禁烟抗英。在禁烟抗英活动中,他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去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田中正美氏就日本鸦片战争研究和林则徐研究之现状与课题发表了论稿,他注重林则徐的进步性而进行研究,现将其论点作一介绍。一、林则徐调查西洋状况,正视现实,客观的分析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施行了适当政策。林则徐的军事技术现代化和方法论,与其后的洋务运动有紧密关系。在政治志向上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这与洋务派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吕耀东 《晋阳学刊》2002,(1):110-112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与林则徐、魏源的《四洲志》、《海国图志》一样,使国人开始将眼界扩展到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对封闭的中国起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一、对欧洲格局的分析研究19世纪初,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基本上是以维持英法等几个大国在欧洲的均势为主。1815年取代维也纳格局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或全球殖民地。《瀛环志略》对当时欧洲形势及格局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正如当时一位叫史密斯的英国传教士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说,徐氏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他对西方地理和政治的…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像林则徐这样杰出人物,是适应历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即所谓“时势造英雄”。但他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划时代人物也自有其自身的主观条件,那就是他具有同代人所罕有的学识、才干和高尚的思想品格,本文试就林则徐的上述高尚品格,在他终生业绩中所起的作用,作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筹海,是我国海防的传统思想,而赋予近代筹海以民族反殖民斗争的新价值,则是从民族英雄林则徐开始的。林则徐的筹海思想,是他领导鸦片战争时期民族反侵略斗争实践的直接产物。而从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加以考察,则明显带有近代筹海的战略特点,因而,颇值得深入探讨。对于林则徐筹海思想的战略特点,我认为有如下诸方面:一、提出“探访夷情”为筹海决策的战略基础将情报、信息,提高到制胜强敌决策方略的战略高度,予以充分重视,这是林则徐筹海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林则徐在其奏疏中,曾明确指出:“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  相似文献   

18.
徐继畬在鸦片战争时调署汀漳龙道,在漳州前线积极抗英。在担任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期间,他主动了解外情,编撰《瀛寰志略》,向国人介绍世界大势,属于林则徐一派能够“开眼看世界”的开明士人。咸丰初年,徐继畬尽管在处理神光寺事件上有可訾议之处,但他并无媚敌妥协的主观动机,又能积极主动地考察外情,对中外大势保持着清醒而理智的头脑。这在当时多数人都处于混混噩噩之状态的官场上,是颇为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琦善是满洲正黄旗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诬陷抗英的林则徐,深得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负责处理满清和英国在华的尖锐矛盾。 琦善到广州后投降嘴脸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他革除林则徐等人职  相似文献   

20.
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遣戍新疆一百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至七日在祖国西陲边城——伊宁市举行。这次讨论会上着重研究和探讨了林则徐谪戍新疆时期的思想和实践,颂扬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高尚品质。有的同志认为,林则徐在新疆的实践都是在其筹边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整理屯政、履勘荒地、调协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活动,又丰富和发展了他的两防筹边思想。而兴修水利、勘垦荒田是林则徐在新疆经济建设上的主要贡献。林则徐在新疆期间,还非常注意和调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搜罗新疆当地兄弟民族的历史与现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