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地价、高房价生成机理及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房价和地价迅速上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积聚了大量泡沫,至今仍没有释放,这已成不争的事实.推动地价、房价持续升高的内在动力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利益,其制度基础是地方政府用以批租商业用地的土地制度.治理房地产泡沫也须从此处入手,动摇泡沫产生的制度基础,从源头上割断地方政府推动地价、房价上涨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2.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政府宏观管理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以20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为对象,全面分析了日本以地价泡沫为特征的泡沫经济状况以及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日本金融安全伤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预期和经济主体行为变异等方面,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争议不断,高房价和土地财政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梳理了房价与地价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分歧,结合土地使用受到严格限制约束的现实,得出在中国房价是因、地价是果的结论.地价不是高房价的原因,对高房价的解释还要从需求角度着手.房产和土地都可以作为财富储藏的手段,房价与地价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通过对土地和住宅产权保护程度的比较,本文发现人们会利用空置房产来间接占有和保护有升值潜力的土地,没有租金支持的房价是土地价值的间接代表.  相似文献   

4.
8月头条     
《青岛画报》2011,(9):40-41
北京出台卖地新政策:地价确定房价低者拿地在房价"维稳"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方式屡有创新之举。北京近期准备以"限地价、竞房价"的方式出让一宗住宅用地,引发业界关注。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限地价、竞房价"的挂牌交易方式,就是在确定地价的情况下,以"价低者得"的原则,由竞买人竞报未来在该宗地上建设的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承诺房屋销售价格最低者为竞得人。  相似文献   

5.
从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和农民集体成员权退出两个维度剖析中国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利益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发现现行征地补偿水平高于农地农用条件下的土地所有权价值;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已经享有了退出集体的权利。征地制度边际创新的优势在于降低改革阻力,但边际创新一旦抛开地价增值规律,很容易激发地方政府及农民产生土地财政幻觉和地价增值幻觉。长远地看,解决城乡交错区农地转用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并非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等技术环节,需要深刻反思的是土地所有权界定、集体土地用途过度管制等底层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业界新观察     
《青岛画报》2011,(10):39
地价推动房价上涨的时代或已结束阳光100集团董事长易小迪房地产行业的基本大环境没有改变。目前市场需求依然很旺盛,旅游、度假、养老产品的市场在未来十年是一个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另外,二三线城市综合体产品也有巨大需求。土地重置成本上升是最主要的房价上升的原因。中国主要的房地产决策人最近几年干了两件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房价不可能在地价高涨的情况下迅速下降或出现崩盘、泡沫等情况。"——原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表示,今年房地产销售从面积到金额,都将创历史新高"不能只是把共享当成噱头。对创业者与资本来说,在商业布局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体验。而对相关部门来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各地楼市、房价轮番上涨,一轮近十年的牛市不期而至.房价的强势上涨,使楼市的"负外部性"日渐显现,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微观层面:过高的房价透支了大多数民众向上发展的资本,挤占了他们生存发展的空间;宏观层面:泡沫房地产的敛财效应,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影响了国家金融的安全;同时,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盲目扩张,大量耕地被侵占,粮食生产不断萎缩,农业的社会维稳功能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应改善供给制度,坚决贯彻已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严格限制国际游资炒作房地产,继续加大对中低档住房的供给,保证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建立全 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  相似文献   

9.
作为理性的行为主体,地方政府在竞争中是根据制度环境给予它的行为空间以及制度激励或约束来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竞争策略和竞争行为的,但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约束机制的弱化及缺乏助长了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恶性税收和规制竞争等竞争失效行为,并导致或加剧了地方治理失效.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城市及地方政府的外交活动就引起了学界注意.然而,围绕"城市外交"这一概念仍存在诸多争议,其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旨在厘清城市外交理论发展的脉络,明确城市外交的内涵,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当前东南亚城市外交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东南亚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而沿线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深刻理解东南亚城市和地方政府参与外交活动的利益诉求,大力开展与丝路沿线城市的城市外交,将对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战略形成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